《熱鍋上的家庭》:家庭的問題是共同的問題

        本書通過一個經典的家庭心理治療案例,向我們揭示了現代家庭生活中不容忽視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一直以來並未受到重視的原因也許是不爲人知,也許是害怕面對,對此,我想通過表達自己聽書的感受讓你瞭解本書的部分內容,如果能夠引起你的閱讀興趣,或者引起重視,我將喜得樂見。

一、家庭治療的根源是系統問題

        我們往往認爲,家庭會出現問題要歸咎於家裏的某個人。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能脫離一個系統談幸福感,小到一個三口之家,大到四世同堂,如果不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問題就無法從根源上得以解決。就像案例家庭第一次面對心理醫生時,11歲的兒子丹沒有到場,醫生卡爾就取消了治療。

二、家庭問題初現時,不正面解決問題

        當夫妻倆企圖隱藏婚姻中的危機把問題全部推在女兒身上時,兒子卻將祕密揭發:媽媽和姐姐吵架,爸爸也過來一起說姐姐,姐姐摔門走後爸媽開始吵架,媽媽說爸爸只顧工作,爸爸說媽媽只管照顧外婆。

        其實夫妻倆都想依賴對方,當一方得不到滿足,就會心存不滿但又恐懼表達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寧願選擇暗示、施加壓力甚至無聲無息的疏遠,把一切問題放大,連孩子都變成和對方較勁的工具。而孩子們知道存在問題卻沒有解決之法,只好用問題來解決問題。大女兒通過叛逆來挑釁母親的權威,企圖使懦弱的母親學會據理力爭,兒子通過把小妹妹弄哭來轉移父母視線,讓父母停止爭吵。

三、童年的陰影像祖傳之寶代代流傳

        丈夫的理性源自律師這個職業,也源於他有一個控制型的父親。因此,他從小就和父親關係疏遠,從而變成了家裏的木頭人,他從不表達愛,只是用他那令人痛苦的理智在扮演着父親的角色。面對女兒的問題和妻子鼓起勇氣的憤怒,他都只問你想要什麼?我還能做什麼?面對狂傲不羈的兒子和心理醫生親密的“打架”,他竟熱淚盈眶的說,不知道父子原來可以這樣相處。

      妻子面對自己控制型的媽媽,除了害怕就只有順從,她沒有學會獨立,總是期望從丈夫那裏得到足夠的依賴;她爲了不讓女兒重蹈她童年的覆轍,給了女兒足夠的空間和寬容。結果卻是丈夫認爲她幼稚,埋怨她只在乎母親的感受;女兒則與她對立,變成了一個能代替童年的她去和自己媽媽(外婆)吵架的人。

        雖然他們並非出自本意,但是重要的事情已經發生。

四、選擇參照童年的經驗管教孩子

        母親參照童年被約束的經驗寬容地對待女兒,造成女兒肆無忌憚的挑釁,完全不尊重媽媽;父親參照童年對父子關係的誤解,溫和地對待兒子,和兒子保持距離,結果造成兒子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甚至以爲自己就是家裏最厲害的男人,因爲沒有一個讓他佩服的父親形象,他完全不懂父親的力量。

        如果不以童年爲經驗,那麼應該如何管教孩子呢?我想《正面管教》一書可以給出答案:運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既要平靜地面對問題,又要明確約束紀律底線;既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也要教他們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協助他們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五、誤讀婚姻,除了依賴對方別無選擇

        當妻子終於直面問題,說出內心所有的不滿,把最脆弱無助的自己展現在家庭成員面前時,丈夫理智的冷漠讓她崩潰絕望。心理醫生卡爾告訴她,別抱着抱枕哭,你還有你自己!

        進入婚姻時,往往希望對方能夠拯救自己,滿足單身時缺失的一切,當沒有得到迴應時就通過製造壓迫和限制困擾對方。爲了維持婚姻,一方或雙方只好選擇妥協,壓抑不快甚至抑制自己的需求來滿足對方。長此以往,問題得不到直面和處理,反而感到自己因爲這段婚姻生活越來越渺小,活的毫無意義,於是就以爲婚姻是枷鎖選擇離婚。

        事實是,過於依賴的心理導致他們失去自我,不懂得愛自己對方纔會更愛你的道理,寧可埋沒個性也學不會獨立。

六、有用的建議

1、雖然擺脫依賴關係要下很大功夫,但爲了婚姻健康必須學會獨立。

2、正視問題,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

3、兩代分離,把每代人的問題分開解決。

4、學會尊重,不要輕易推翻對方的決定,尤其在孩子和外人面前。

5、困惑是創造力的開始,不要害怕陷入迷茫,共同商討解決之法,相信愛的力量。

6、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自己:通過別人身上的問題反省自己,總結經驗和教訓。

        只有我們都認識到也許共通點能爲我們上寶貴的一課,重視家庭成長的世界,才能增進創造力、溝通力和親密度,從而化解危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