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已死,集成自動化纔是未來

RPA的引進並沒有給企業的運營機制帶來很大的變革性改變,僅僅是變成了IT輔助工具。企業急切需要將IT變革變成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以集成自動化促進變革因素的融合,實現AND的能力。

如今企業經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問題:大多數公司現在的運營機制與20/30/40年前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只是對創新模型離岸外包、共享服務中心、雲計算和數字技術的使用,使原流程運行的更加穩步、快速、低價。然而,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大多數企業仍然以各自的主要職能部門(如客戶服務、營銷、財務、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爲個體獨立運營,而IT僅僅作爲一種非戰略性的輔助工具,維持現狀和保證運營正常。

2012年由HFS編寫的一個案例研究,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的概念引入市場,並得到了Blue Prism的支持。該案例研究目的是希望從低效的業務流程和BPO服務中消除手工解決方案和人員超載。然而,儘管RPA提供了清晰的技術能力和爲舊系統和流程注入活力的真正優勢,但它並沒有激發企業重新優化其業務流程——它實際上只是幫助企業更快地在公司內部轉移數據,並且減少手工干預。此外,大多數已簽署的“RPA”約定不是針對無人蔘與的流程的,而是針對機器人桌面自動化(RPA)部署的。參與RDA需要一個人機交互的循環來完成任務。這些約定並不是我們所發明的RPA的初始模型——它們是一羣形形色色的腳本和宏,它們爲凌亂的桌面應用程序和進程添加了一些附加功能,以維護原有的做事流程。當然,這通常會帶來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但是以部分增量的形式——這不足以證明所有裁員都是合理的。至關重要的是,當前過多的“RPA”項目並沒有帶來任何實際的“變革”。

現在RPA的主要問題是它主要對零碎的任務做自動化處理,但它應該成爲一項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近600家大型全球企業的真實研究數據表明,我們還不能用機器完全取代人去工作。在我們最近對590位G2000領導者的調查中,目前只有13%的RPA實施者是規模化和工業化的。不要過分依賴用RPA來管理端到端流程,大多數RPA實施者仍然在修補包含破碎流程元素的小型項目和零碎任務。大多數公司甚至還沒有找到足以支撐企業規模的自動化應用。

RPA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補救方法來修復當前的解決方案;它有助於延長舊制度的實用期限,但不能提供長期的成功保證。少數成功地在組織中擴展RPA的企業有三個共同點:

1、採用自動化的統一目標;

2、一個廣泛的、持續的改革管理計劃,以實現向混合勞動力的轉型;

3、一個AAA的Trifecta工具包,以集成的方式利用RPA、各種人工智能應用和智能分析。

隨着RPA的逐漸落伍,HFS可以幫助實現長久的集成自動化。所謂集成,我們指的是集成技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指的是跨人員、跨流程和跨技術的集成,這些集成需要目標集中和變更管理的支持。集成自動化是轉換業務和實現端到端數字一體化辦公的途徑。

集成自動化不是關於RPA、AI或分析,要讓它自己具有RPA, AI和分析的能力。

業務問題不是完全由一項獨立的技術解決的,而是由多種技術組合解決的。雖然目前只有11%的企業整合了AAA三位一體的解決方案,但正在形成一種一致性。供應商也開始意識到,客戶更有意願購買集成解決方案,下面舉幾個例子:

RPA產品正在投入支持人工智能和數據管理功能。WorkFusion可以說是第一個將RPA和AI與其“智能過程自動化”功能結合起來的公司。其他後來者包括藉助機器學習能力以實現Anywhere Automation的IQBot,還有Blue Prism,它宣佈其AI實驗室將開發專有的RPA AI元素,AntWorks將計算機視覺和幾何科學嵌入其堆棧中,以支持使用非結構化數據。這些產品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使用機器人來轉換任務、桌面應用程序和流程片段。因此,我們需要將這些“RPA”產品稱爲機器人轉換軟件產品,這是一個更合適的描述。

專注於人工智能和分析的產品開始加強機器人轉型軟件能力,而不是阻礙它發展。IPsoft推出了帶有認知用戶界面的1RPA。Xceptor基於數據的業務規則和基於AI的自動化方法利用RPA幫助擴展其功能。Arago開始進入市場,它可以幫助協調其平臺中的RPA功能。

企業軟件產品正在將AAA三重功能集成到其產品中。SAP Leonardo渴望將ML、分析、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結合起來。2018年底它還收購了RPA軟件公司context tor,類似於Pega在2016年收購OpenSpan時,SAP將RPA功能添加到了客戶需求功能中。

系統集成商正在協調跨多個精選產品的AAA三要素。這通常結合了它們的一些IP和服務功能。埃森哲於2019年初推出了產品,提供“人機操作引擎”。Genpact的Cora是數字技術的模塊化平臺,類似於HFS的AAA Trifecta,旨在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IBM的自動化平臺包括可組合的自動化功能,可以在沃森和機器人轉換軟件解決方案之間編排響應和警報。畢馬威的IGNITE將RPA、AI和分析工具與畢馬威的知識產權和服務結合了起來。

集成自動化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需要技術+人+過程。

集成自動化的真正意義在於超越工具。雖然AAA Trifecta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但它仍然不能很好的工作,除非你改變你的業務、你的人員和你的流程。集成自動化是將技術、人才、組織變革和領導能力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到達希望之地。它需要集成工具箱中的AAA三要素,以及它們在人員、流程和技術的原始三要素之間的應用程序。如果你一直在業務問題上投入技術,你獲得的也只是技術,而不是解決方案。

技術的能力已經足夠了,但它並沒有足夠的關注人和過程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HFS 2019年研究報告

集成自動化不是產品或服務,它是一種產品和服務。

就像我們懂得向問題扔東西並不能解決問題一樣,我們需要認識到僅僅向業務流程扔軟件並不能驅動轉型。真正的天才在於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怎麼用。軟件也需要後期支持和服務。未來的戰略和合作關係將由供應商組成,供應商可以作爲一個值得信賴的顧問進行諮詢,並作爲客戶業務的“擴展”經營。企業需要合作伙伴來推動創新、投資、應用自動化和新思想變革,並專注於交付業務成果——這需要服務和軟件的結合。在服務和產品公司之間建立共生關係的生態系統方法是自動化成功並真正實現變革的必備要素。很明顯,沒有人可以成爲每個人的一切。

使用並不是集成自動化成功的度量標準,關鍵在於管理的變革。

51%的表現最好的企業認爲他們的文化阻礙了他們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進程,而只有36%的表現最差的企業認爲文化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問題。供應商需要提供敏捷的、可度量的、迭代的變更管理方法來產生影響。擴大數字計劃和啓用正確的治理模型也是關鍵。將“業務結果”編入合同協議、定價結構和性能度量的能力也是推動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定價沒有那麼難,但它需要基於每個客戶的獨特需求和上下文來實現。通過創新的、非線性的商業模型將文化融入到項目的靈活性對於推動真正的變革至關重要。

僅實現功能目標,集成自動化將不會有效,它需要端到端的一體化集成策略。

在我們調查的企業中,只有不到12%的企業採用了企業範圍內的自動化方法。這種對任務級和過程級自動化的強烈關注提醒我們,自動化常常發生在功能豎井中,具有並行但不連接的計劃。在特定於任務、特定於流程的試點和生產實例與更廣泛的企業使命和願景之間取得平衡的能力當然令人畏懼,但這正是實現可伸縮的、成功的自動化程序所需要的。

業務和IT之間的協作是另一個關鍵問題。雖然自動化計劃需要IT人員的參與,但是這些程序通常會影響並增加業務流程——這需要了解相關功能的業務人員的參與。因此,理想的領導力組合是IT和業務的結合。然而,我們的數據顯示,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創建了集成的IT和業務領導團隊來處理自動化策略和部署。

底線:集成自動化是利用AND而不是OR的能力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擁有衆多成熟的和新興的變革推動者:全球採購、設計思維、機器人轉型軟件、人工智能、分析、物聯網、區塊鏈等等。但是,不幸的是,市場上的大多數討論最終都集中在關於比較與綜合的討論——人與機器、離岸與自動化、RPA與AI、諮詢與執行,等等。這些變革因素必須一起合作,而不是在豎井中操作來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AND的功能遠遠大於OR,而集成自動化就是關於AND的能力。因此,RPA已經落伍了。集成自動化纔是未來!

原文鏈接:

RPA is dead. Long live Integrated Automation Platform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