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學會面對“有毒”的父母

        童年時期,父母說過你很糟糕或者一無是處之類的話嗎?是否體罰過你?是否酗酒或吸毒?是否因爲心情或身體狀況不佳就對你不聞不問?你對此感到過迷惘、不安、恐懼、傷心或羞愧嗎?是否不敢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憤怒?

        成年後,你覺得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願望很難嗎?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憤怒和傷心嗎?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嗎?你覺得放鬆下來盡情玩樂很難嗎?你是否覺得有時自己明明非本意,行爲卻與你的父母如出一轍?父母還把你當成孩子對待嗎?你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大多需要先徵得父母的首肯嗎?與父母意見不同會讓你害怕嗎?父母會用威脅或者令你內疚的手段來操控你嗎?會用金錢控制你嗎?如果他們不高興,你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嗎?你是否總是期待有一天父母會改變?

        以上問題,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很可能帶着原生家庭對你的不良影響在生活。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成年後和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的父母給予他尊重與情感上的慰藉,長大後,他也會希望別人這樣待他,這種正面預期使人更坦誠且內心柔軟;但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充滿焦慮、緊張和痛苦,那這些情緒將會演化爲負面的預期和偏執的戒備心理。

那麼常見的傷害是怎樣造成的呢?

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我們是爲了他好”,“他們是爲了我好”。父母認爲自己永遠是對的,孩子做不到因就被訓斥而感到自責,永遠不開心。

2.不稱職

因從小受父母控制,早早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長大後變成工作狂或者一直承擔着當大人的職責,永遠在高壓之下。

3.操控型

企圖維持孩子的無力感,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讓孩子感到“離了我們不行”,讓他們永遠在成人的世界裏當學生,實際是不希望孩子離開身邊。

4.酗酒型

酒後打人,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將導致孩子對他人缺乏信任,成年後也可能成爲酗酒者,或強迫性重複找一個酗酒伴侶,企圖進行管教。

5.身體虐待

惡魔型,父母把孩子當做發泄對象;幼稚型,父母本身還沒長大,要和孩子爭鬥。孩子容易產生抑鬱症、恐懼症。

6.言語虐待

把類似“我真希望從來沒生過你”,“你怎麼不去死”這種話掛在嘴邊,孩子易產生自卑,完美主義,拖延症,心裏變態。

7.性虐待

孩子易產生骯髒,受傷害,覺得自己是異類無法融入社會的感覺。

8.有毒的家庭體系

那些逐漸累計形成的感受、規則、交流和觀念,讓年輕一代盲目順從。遇到問題父母矢口否認,推諉指責,或是強行阻撓孩子成長,把孩子變成大人們爭鬥的武器,讓他們學會保守祕密。於是孩子認爲自己不能相信任何人,不值得被關心,永遠都不會成功!

重點是應該怎麼辦?

1.避開原諒的陷阱

父母主動認識到問題所在,原諒這件事纔有意義:釋放痛楚與憤怒,讓應該負責的人負責,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2.擺脫和父母的糾纏

緊密糾纏的親子關係有兩類:一是子女不斷向父母屈服,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二是子女對父母吼叫、威脅他們,或者和他們形同陌路。這兩類親子關係看似不同,實際上,只要你對父母的情感很強烈,他們仍然可以在情感上折磨你,繼續控制你。

只有從觀念上、感受上,行爲上學會冷靜處理和情感的獨立,才能擁有選擇的權利和質疑的自由。對待父母的控制時,要學會少一些反應多一些迴應,學會非辯護性迴應:“很抱歉讓你失望了,我也很難過”,“很遺憾我不贊同你的意見,讓我考慮一下”。冷靜的打太極,會令對方沮喪。

3.不再自我懲罰

跳出自己的生活,用旁觀者的角度對待自己,治癒自己。學會和自己對話,和父母對話(也許對面是空椅子),處理憤怒和悲傷,把它們轉化爲能量。

4.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懼

與他們對峙並不是爲了報復,懲罰,補償和憤怒,而是克服恐懼,改變自己,重新堅強地應對所有消極情緒,把父母給你的毒都化解掉排除體外,別讓它們有機會轉化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繁重的體力勞動,艱苦的生活和對孩子的傷害。要麼給父母寫信,要麼面談。

寫信內容應涵蓋四個要點:

①曾經你對我做的事;②我當時的感受;

③我的生活受到怎樣的影響;

④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此外,如果父母患病或者過世,也可以寫對峙信,不寄出去,或者將信的內容讀給父母的照片聽。

面談之前,你需要預測父母的反應。

比如父母說:“根本沒這種事。”

你可以迴應:“你不記得並不代表事情沒發生過。”

再如父母說:“這都是你的錯。”

你可以迴應:“你可以將這些歸罪於我,但我不會爲你對我做的事承擔責任。”

爲了準備充分,你需要設想父母最糟糕的反應以做出應對。作者說,不存在“失敗的對峙”,因爲這樣做給了自己過去的生活一個交代,也讓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只要有勇氣邁出這一步,你就獲得了成長,你將比過去更加堅定、更加勇敢。

我能改變自己

擁抱你內心的小孩,照顧好自己,同時也從自己開始改變,樹立好做父母的職責,給你的孩子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滿足他們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保護他們免受身體和情感的傷害,關懷他們深層次的需求,給他們足夠的愛和道德倫理方面的正確指導。告訴自己:“我能保護好我和我的孩子!”

成爲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並不是那麼簡單,你會經歷一個艱難而疲憊的過程。準備好應對挫折和失誤,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裏到外地磨練自己。焦慮、恐懼、內疚、困惑對任何人來說都無可逃避,但這些魔鬼將再也無法控制你,這纔是關鍵。當你可以更好地面對過去和父母的關係,並且把握好現在的相處模式時,你會發現,你和其他人的關係、尤其是和自己的關係將得到極大地改善,或許是生平第一次,你將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