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幸福的金薔薇

      一一聽周口作家阿慧的文學講座有感

8月3日上午,在周口市圖書館舉辦了周口作家阿慧的創作講座,筆者有幸參加。

一襲碎花的民族長裙,及腰的黑色長髮,微胖的身材,溫和寧靜的面容,在座談會現場,我見到了慕名已久的阿慧老師,她與大家熱情的互動。因爲與阿慧老師初次見面,我就默默地坐在旁邊,安靜的等着講座的開始。

講座在阿慧老師親切的問候中準時開始了。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她溫和的語調。她講述了自己的代表作《羊來羊去》的創作構思:其實生活纔是創作的最重要的源泉。

自己童年與奶奶在農村生活的經歷奠定了這篇作品厚重的基礎,田間地頭、茅屋炊煙,與泥巴爲伴、與樹葉爲伴、與星空爲伴、與羊羣爲伴,望着白雲發呆,看着野草微笑。奶奶的勞作換來了一隻只的羔羊,山羊長大被賣掉、吃掉,一隻只小羊送過來,一隻只大羊被送出,這羊來羊往、周而復始的命運,正如來來往往的人羣和一波三折的人生,這浸入了自己太多情感與陪伴的山羊,不正像一個個投入全部心血的人生命運嗎?呵護過,深愛過,難過過,憤怒過,也喜悅過,平靜過。

阿慧老師講述的一個外國老兵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在場的每一個聽衆,爲表達內心的情感,這位醜陋乾癟的老兵夜以繼日的背土篩土,從土堆中篩出微小的金粒子,不遺餘力的積累,終於親手打造出了一朵永不凋謝的亮光閃閃的金薔薇。

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許許多多的事兒,對於寫作者來講,不就是老兵揹回的土堆嗎?提煉的過程就是不斷篩土的過程,微小的金粒子就是適於文學的東西,那一瞬間的感受,經過作者不知疲倦的沉澱累積,最後終於開出了文學百花園中的金薔薇。

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對事物的好奇、對寫作的渴望,阿慧老師果敢地遠赴新疆,走進拾棉工人的生活,感受她們的苦辣酸甜。

在萬里之遙的大漠邊疆,強烈的溫差對比、艱苦的環境,絲毫沒擋住阿慧老師的熱忱與腳步。她與拾棉工人同吃同住,稱姐道妹,放下所謂的“做作”與“高高在上”,每天悉心陪伴,用心聆聽,內心的潮溼、酸澀、溫暖、感動在腦海中不住的盤旋,翻滾、醞釀,終於,幾十個拾棉姐妹的故事要噴薄而出。

每一位拾棉姐妹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生活的磨礪,母性的偉大,女人的堅忍,令人唏噓感嘆的背後,將帶給讀者更多的對人物命運的思索。這就是近期將與讀者見面的作品《大地的雲朵》,這些來自農村的周口女性,將走進阿慧老師的文學作品與大家一一見面。期待這一力作!

阿慧老師用自己的創作經驗告訴大家:一篇作品的題目很重要,要反覆的錘鍊,達到讓人眼前一亮、過目難忘的效果,才能讓讀者有種迅速讀下去的渴望與衝動。素材呢,就像一塊衣料,是華貴的綾羅綢緞,還是樸實的荊衩布衣,這由你所選取的素材所決定。而語言表達就像是縫製衣服的針角線,粗針大麻怎能走縫製精良的衣服?細密的針腳,用心的走線,纔會有像樣的作品出現。

當然,文字的表達能力需要不停的積累和提升。作爲一個寫作者,觀察事物的眼光一定會更敏銳,對事物的感應也會更靈敏,感情也會比別人細膩,要隨時攜帶本子,記下靈光乍現的瞬間的感受。讀書時隨時摘記,記下別人作品中讓你感動的地方。在行文中切記要有自己的特色,寫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阿慧老師娓娓道來,標準的普通話與地道的家鄉方言無縫對接,巧妙轉換,生動的表達,形象的描述,她的創作的故事與嫺熟地駕馭文字的魅力深深感染了大家。

講座給每一個聽者帶來思考,正如阿慧老師所言:文學創作者的作品要接地氣,冒熱氣,紮根時代,紮根熱土,紮根基層,用文字來表達對大衆的熱愛,對民衆的祝福。文學雖然解決不了戰爭,解決不了病痛,但它卻可以給讀者帶來精神的享受,靈魂的飽滿。

大衆的,也即是民族的。阿慧老師這朵幸福的金薔薇已悄悄開在了讀者大衆的心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