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火焰 巫师唐望

在知识的道路上,人必须富于想象力。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早在5,6年前,我在某个台湾BLOG上有看到巫师唐望的读书笔记,其中记载到唐望晚上睡觉的时候,一晚上,只有2-3次呼吸。我深深被这样的能力给震撼。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在学习藏传佛教,深知1分钟呼吸2-3次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一晚上的时间只有2-3次?!

于是我记住了这个人,唐望。然而那个时候,还没有唐望的中文版书籍,到后面,淘宝的兴盛,开始陆陆续续有了唐望的书,电子版的、实体版的,这下全部买了回来。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是之前学习的佛教、禅定的知识,包括我之前写下的关于观察者的定义和论述。书中的发现者、新发现者和我体验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关于雄鹰的放射、探寻阿赖耶识的部分,也似曾相识。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这套书有着自己的体系,然而对于我来说,会不由自主的去对比佛教书中的论述,以及和我自己思考得出的体系来进行参照。

就记录方式而言,佛教的体系书籍没有那么详细,比如师傅如何带徒弟的,带徒弟的过程,没有写的那么详细。这本书呢写的很细致,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其次无论走什么体系都是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那么唐望体系的描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佛教体系的描述出发,诞生于印度流传到中国古代,这里面历史沿途的气味都包含其中,体现在用词方式,描述的叙事手法,这些都带有独特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唐望体系的描述偏现代,用词和描述方式上,更贴近现代人的理解。

作者:CASTANEDA,CARLOS 鲁宓译
出版社:方智
出版年:1997年
定价:NT$ 280
丛书:唐望故事
ISBN:9789576795015

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战士的四项特征:控制、纪律、忍耐、适时。好像在利器之轮里也有提到,持戒修行的菩萨称为战士、勇士。他们具备持戒的能力,纪律性,忍耐和斩断自我烦恼的勇气。这是对于修行道路上的素质要求,我觉得很对,没有这些素质要求,那么这条路基本是走不下去的。

开篇提到的小暴君的概念,这个概念很重要。重要到如果没有这个那么修行之路就很难继续下去,无法碾碎自我。恩,对着自我的概念,唐望体系中描述它为“自我的重要感”,这是一个对我很大启发的概念。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修心,面对挫折困难要碾碎的是“自我”,包括在很多佛教书籍中也再三提到这个概念。现在想来,如果都划归为“自我”会有一些问题。因为自我本来就不存在的,是假名安立的东西。如果统一用自我,会有模糊的地方。在唐望体系的“自我的重要感”对读者来说,更为容易理解。首先不需要直接面对“自我”这一可怕的概念,其次自我的重要与不重要,听起来好像是强度的变化,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控制自己的自我重要感,让它降到最低,甚至消失不见,不做任何抵抗,那么你的能量会得到充盈。能量的重要性,在后面的文章有提及,包括用来修行,扩充精神,以及用来尝试能量转换等。后面部分提及的概念,有密宗的味道,在这里就不叙述了。

在巨鹰的放射章节提到除了其他条件之外,一个NAGUAL是无所执着的。无所执着,不需要为任何观点辩解,是不是有点像中观自续的概念?我个人觉得很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好像NAGUAL所描述的就是开悟的状态了。

后面说提及的新发现者的描述,人在一个茧内的状态,直接让我想到了“无表色”。在俱舍论提及的无表色,当时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都觉得这个概念是古代论师想象出来的,然而我那个时候依稀觉得不是,觉得这些东西,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是不是被感觉到,或者被发现到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根本发现不了这种东西?看到唐望体系之后,验证了我的想法,无论叫它无表色也好,茧也好,都是可以被“发现”,“观察”到的。并不是想象出来的东西。这个观念就让我很震惊了,现在的修行者,好像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区分古代修行者、新发现者的区分,让你去做,不解释,对他而言只有行动,这样的古代发现者,好像在现代社会的禅修者里面也有,他们鼓励新手去做,因为他们也解释不了。直接让新手去直接面对不可思议的难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在80-90年代的气功书中,也看到不少。全是行动,没有真实的知识,以为是感悟,其实很多都是无法贯彻到生活、个人中的。

“真正的了解需要清明、不动情绪的心智,当心那些因为有所领悟,喜极而泣的人,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领悟到。”

让我怎么阐述呢,让我怎么发表感想呢。这句话是发自真正修行者的语言,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才是修行者需要去面对的未来的基本素养。因为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小的观察、发现,是极为震动的,因为你发现了,体验到了,不是想象的,不是猜测的。当你真的在那样的环境中的时候,你不够清明,不够稳定,那么你将被带走,迷失,混乱。

让我也想到了,很多禅修者疯癫,狂乱的现象,他们独自在山上修行,最后迷失了自己。

“解释与定义的危险是,在使事物能被了解的同时,也使事物变得过于简单。”

最好的办法是不解释,只是授予。通过震动,让对方感知到。这种来自于对禅宗公案的理解。通过授予、震动的方式来传达。后面的文字讲述了关于死后的人会进入“不可知”之中,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阴身的概念,佛教提过人在死的时候,也有一次机会可以成佛。所以有中阴身救度的书出现,指导人们在“不可知”状态下行为,达成解脱。

了生死,在唐望体系中,就是“人类的最高成就,是在仍然拥有生命力量时便达到第三注意力的状态”。这里,了生死是指解脱,然而唐望体系中的第三注意力,我还没有完全明白是什么,是不是解脱?还是融合在巨鹰的放射中?

书中有一个对知觉很神奇、不可思议的论述概念。提及知觉说到,“不是我们起什么知觉,而是什么使我们知觉”。我们的感官可以感受到一切,恩,这个论述我在《知觉之门》里面也有看到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切,然而因为我们自己所以屏蔽了外在的感受。在这本《内在的火焰》中更近一步了,他提到是因为“聚合点”位置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知觉。

接下来没有继续讲聚合点,而是提及巫师只有当他们没有一丝一毫自我重要感的时候,完全的意识才会来临。这里也和禅定有很大关系,通过观想、禅修可以达到这个完全意识的来临。只有当巫师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才会成为一切。这是不是很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即是如来?如何达到的呢?“停顿内在对话”,非常震惊了。这个“停顿内在对话”,就是消除自我投射,止观双运后的结果,抵达了唐望体系说的“储藏室”,我不确定是不是阿赖耶识,因为关于这个本书中没有特别的描述,在同一体系的其他书籍中,应该有提到。

哦,中间穿插说到人类有把聚合点固定不动的魔术和本领。在我看来,就是把原本无常的事物,变成“常”,稳固稳定不动。这样感觉在我小的时候,会产生,觉得这个世界是波动变化,无常的,无法预测的,但是给了我一种很稳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明明无法预测的事情,明明没有办法让下一秒很稳定的到来,为什么时间就来了呢?为什么就延续下去了呢?

“尊重你的梦,否则他不会帮助你。”这句话不是这本书的,被我拿来引用。修行、解脱、巫师离不开梦这一环节,这本书也提及了作为勇士、战士要学会做梦。如何利用梦,用梦来强化训练,在书中章节部分有详细的描述。

到这里为止,前面部分不能说全部理解,通过文字的话,有一些猜测和解读的部分,因为同样的文字有可能表述的东西是不同的,会有差异,所以这个无法避免。

后面的部分从“大地的一击”到“打破知觉的界限”其中的描述更为幻化,我无法理解。但是整体的感觉能摸得到,以体验为主了。最后的奇迹一跃,全然的信任,我也明白不是我们通常说的“信任”而是一种更为扎实的、有传承的继承概念。我们老一辈的人们喜欢说师父让你跳,你就跳。我想大概100%会摔死,要么就是傻子吧……

《内在的火焰》是一本极为深奥的书,以内在修行体验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墨西哥的幻化旅程。

在最后引用《狂野的觉醒》中的一段话,作为呼应来结束这篇笔记。

“禅修显相的清净与不清净面的方法,主要是去观察、检析它们,这能使我们正确地分别何谓无作意且法尔不变的自然认知(Natural Cognition)所感知的自显相。何谓执着之分别心所感知的迷惑显相或迷惑投射。透过这样的检析,我们便认知到一切显相都是法性的自然游戏。”

“我们这个阶段的修持就是要学习去认出离造作之认知的自显相,从而净除分别心的迷惑投射。”

瞧,如果你没有想象力,那么也许,你在没有“发现”、“观察”之前,是无法明白自己看的是什么东西,每个字都认识,组织起来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