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智地图中相遇

今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跟猴子一起参加了线下群体工作坊。

我过去参加了挺多我认为有教育意义的线下活动,猴子对于我热衷的这些活动,第一反应是排斥:“我自己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教我”,配合着嫌弃的表情。

当然,他身上也有我看不惯的地方,比如前一阵一直玩一个不知所云的游戏沉迷其中,“这个破游戏有什么意思,有这时间不如看看书”。

这两个示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在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评判对方的行为。他认为线下课程都是浪费时间,我认为玩游戏毫无意义,正是这些简单的定式的逻辑让我们互相嫌弃,少了理解,多了争吵。

今天学到一个模型,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这个模型,也可以叫心智地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智状态。所谓的MEME,就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或者说心智成熟过程中依次经历的不同状态。

比如,红色代表战斗状态,认为自己与他人是零和竞争关系,弱肉强食,这个阶段会显现出为了成功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性的特征;蓝色则代表用好多条条框框来看这个世界,拘于所谓的常理和自己的偏见。

每一种颜色都会出现在同一个人的生命中,就像一个地图,我们有时在红色的地方,有时在蓝色的地方,不同颜色没有高下之分,不过从下至上,能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时候处在高层级的位置。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猴子都会对彼此的特定行为看不惯呢?因为我们有思维定势,我们会用偏见看对方的行为,从而无法客观公正评价对方,这时我们在心智地图中蓝色的部分。

如果我们可以更平等地,收集到全部信息,比如,猴子可以在我参加完课程之后询问课程如何,我有什么收获,我可以在猴子玩游戏我很不爽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可以满足他的什么需要,这样我们就共同来到心智地图中更高的一层,达到了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状态。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要用产生问题时的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

努力修炼自己的心智,就可以觉察到“内在小孩”究竟在捣什么鬼,从而解决种种难题。

365天,每日更新之222/36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