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pp日活破2億,那個會做產品的百度回來了

有沒有發現,百度這段時間移動端的大動作忽然多了起來?先是宣佈投資有贊和凱叔講故事,接着與快手一起投資知乎,再接着,8月13日,百度官方宣佈:百度App日活破2億了,而且,這些動作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緊密聯繫的,這體現出百度移動產品正在排兵佈陣,加快步伐。

2億 DAU意味着什麼?

2億DAU是移動App用戶增長的瓶頸,也是超級App的入場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微信、QQ、抖音、微博、快手、WIFI萬能鑰匙日活超2億。抖音在去年11月進入2億DAU俱樂部,同一時間,馬化騰宣佈微信小程序日活超過2億;微博在去年12月日活首次突破2億;5月29日,快手副總裁王強宣佈快手日活躍用戶(DAU)已超過2億。

2億DAU是一個重要門檻,但DAU 超過2億App不等於超級App,要看平臺的承載能力,比如WIFI萬能鑰匙具有很強的工具屬性,因此即便DAU達到20億依然是一個工具。對於微信、百度、微博這樣的平臺而言,DAU2億隻是一個數字,強大的場景延展能力是成爲超級App的基礎。

什麼是場景延展能力?就是App是否可以在基礎功能外延展更多功能,比如微信本來是IM,但後來有了朋友圈和附近的人(社交),公衆號(資訊),錢包(支付),九宮格(導航)等外延功能;再比如微博,原先是社交媒體,現在延展出內容消費的超級平臺,承載了追星等功能。

百度具有很強的場景延展能力,因爲搜索最終是要滿足用戶對內容或者服務的需求,PC時代百度只是起點,不負責終點,用戶搜完即走,百度賺取廣告費,但移動時代用戶需要一站式滿足,發現+滿足就變得愈發重要,百度先後上線了信息流、小程序,就是滿足用戶的內容和服務需求。

百度App前身手機百度App從上線以來都在給內部子業務和外部生態業務導流,但當時手機百度App被當成容器,就像是一個筐,什麼都能裝,但裝進去的產品與手機百度App的關係是十分脆弱的。現在不同了,百度App不再是導流,而是基於百家號和小程序的模式,整合內部業務、生態業務和開發者的資源,各種數據、能力、賬號互通的同時“緊耦合”,一方面體驗更加一致,另一方面呈現出平臺效應。說得更直接點,百度App今天成爲一個真正意義的超級平臺。

這對百度而言,是比2億 DAU更重要的事情。

百度官方微信透露,今年春節以來,百度 App 日活半年多增長了近4000萬,一個月前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百度App日活用戶爲1.9億,1個月百度App日活就增加了千萬。在行業都在談移動互聯網天花板已到的時候,百度App能夠保持高速增長是非常不易的。很多人想到的原因可能是百度春晚營銷這樣的活動的拉新效果,然而,如果沒有產品側的支撐,拉來的用戶是留不住的。

百度會不會做產品?互聯網圈一直流行着一個說法: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和阿里的運營。2017年,馬雲在雲棲大會演講中說,阿里的技術非常之強大,但是由於我們的商業做得太好了,所以別人認識了我們的商業。百度相反,它一直被外界認爲是技術驅動的公司,有強烈的工程師文化,因此不會做產品。真是這樣嗎?看完本文你可能會有新的看法。

什麼叫做會做產品?

產品的本質是滿足市場的需求或者說解決用戶的問題。什麼是好產品?本質看誰能最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如何衡量這一點?什麼叫更好地滿足?看市場佔有率,用戶是唯一的裁判,而不是專家。

很多大衆喜聞樂見的產品,用專家視角來看有許多不足,算不上好產品甚至是很糟糕的產品,比如拼多多在一些人看來有很多槽點,界面很粗糙、商品介紹頁很亂、發貨很慢、商品不夠高大上……然而其目標用戶覺得簡單易用,因此拼多多在下沉市場一騎絕塵。很多專家用戶覺得好的產品,反而不被市場接受,比如羅永浩一直吐槽友商,自認爲錘子手機很好,錘粉也這麼認爲,但錘子市場份額小得可憐。

基於這樣的邏輯,我們很難否認百度搜索,是一款好的中文搜索產品,市場份額擺在那裏。我也一直在強調百度搜索成功的關鍵是產品本身將中文搜索做到極致。對百度有偏見的人馬上會說,這是因爲沒有谷歌的競爭啊,但百度在中國從來不缺對手,平均每兩年都有一個對手出現,但百度地位從來沒有被動搖過。又有人說,我不用百度,我覺得百度不好用,但是,你只能代表你自己,百度在中文搜索的市場份額大概在80%。

產品好與壞不是評論或者評測出來的,不是某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看法決定的,而是用戶用腳投票選出來的,真正的好產品一定是被廣泛使用的產品。

當然,外界對百度一直有一個誤會,就是百度是技術驅動的公司,工程師文化,產品能力不行,這個結論的得出,核心原因就是因爲百度技術“光芒”太盛,遮住了產品優勢。

百度產品力的迴歸

PC時代,百度的產品能力被外界認可,在中文搜索上,百度大獲成功做到“簡單可依賴”,這五個字做到很不容易。在搜索基礎上,百度推出了貼吧、百科、知道、文庫、經驗等經典產品,其中貼吧之父俞軍被很多人視作是中國互聯網產品經理鼻祖,現在他已是滴滴產品高級副總裁,在產品經理羣體中曾擁有跟張小龍一樣的地位,當時,百度產品力應該是沒人質疑的。

移動時代百度後發而至,曾被很多人認爲不會做產品,現在,曾經那個會做產品的百度回來了。百度App日活突破2億的核心原因正是產品。一方面是越來越好用的搜索,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音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百度App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更好地對第三方內容整合,儘量讓第一條搜索結果就能滿足用戶,App上展示的結果條數很少,翻頁不像網頁方便,首條、前三條精準很重要,百度App總經理平曉黎前段時間透露,截止2018年底,百度的首條搜索結果滿足了超過40%的搜索查詢,其他搜索引擎從未公佈過此項數據。另一方面則是不斷豐富App的功能、內容和服務,信息流和小程序相繼推出就更好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2017年是百度的一個轉折點。我印象很深刻的是2013年到2016年百度非常在意自己的“技術身份”,高調地推AI戰略給人“All In AI”的感覺,邀請很多AI技術大牛的動作,更是給業界留下深刻印象。2017年百度開始將工程師文化與以產品爲中心的文化錨定,從All in AI 到AI in All,李彥宏當時提出百度新使命是“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體現出重視產品的方向。2017年,百度App10.0正式推出搜索與信息流雙引擎,“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的slogan被提出。當然,前些年積累的AI技術很重要,本質是給百度做好產品儲備軍火庫,信息流、搜索都依賴AI技術。

2018年,百度App11.0從雙引擎再度升級成綜合內容與服務平臺,一站式滿足用戶內容和服務需求,小程序被引入。百家號和小程序,是百度App 日活增長的驅動力,百家號豐富搜索的外延價值,小程序讓好地承載內容的服務價值。

而且可預見,百度App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百度搜索用戶月活7億+,百度終極目標是將所有搜索用戶都轉到百度App,百度App優勢是有比網頁和WAP更好的搜索體驗,包括AI交互、小程序、個性化、安全保障等等。另一方面,百度信息流和小程序有更高的天花板,只要能將搜索用戶導到App就可以培養用戶習慣,增加用戶粘性、獲取更多時長。

什麼才叫真正的產品力?

從百度App的增長來看,產品力早已不是一款產品或者一個功能能夠體現的,一個公司產品力體現在如下幾個維度:

1、首先是戰略:百度的產品戰略是以超級App爲入口的綜合內容服務平臺。

2017年百度App10.0開不再定位於移動搜索App,而是形成搜索+信息流雙引擎架構,接着基於百家號和小程序兩大樞紐,整合內部矩陣App和外部生態資源,實現內容與服務的閉環。在新定位的基礎上,產品功能的迭代方向對了,進而具備增長的基礎,接下來關鍵就是在對的市場抓住對的窗口期,落地執行,於是有了百家號對200萬作者的各種運營策略,有了春晚營銷這樣的大手筆。

百度App不是孤軍作戰,基於百度搜索和百度App的流量溢出效應,百度構建產品矩陣和開放生態。百度跟騰訊一樣形成“1+N”的產品架構,1是百度App,是分發入口,N是垂直應用,包括百度網盤、寶寶知道、看多多、百度文庫、百度閱讀、西番、百度極速版、百度知道、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百度貼吧等矩陣產品;在生態層面,百度有愛奇藝、好看、梨視頻、網易雲音樂、知乎、縱橫中文網等內容佈局,覆蓋各個內容賽道;還有攜程、有贊、糯米等服務佈局。

曾經,我記得百度公佈過有13個App用戶數過億,看上去都很強,卻沒有拳頭產品,當時百度採取廣撒網策略,現在看來百度產品戰略更加清晰了,1+N,百度App是其中的超級平臺,有了這樣的產品戰略,資源如何分配,產品如何迭代,矛盾如何化解,都有了準繩。

上面說的這些就是產品戰略,而不是單個產品或者單個功能的事情,做好產品先有對的方向,百度App、矩陣App、百家號、小程序這些都是在這一戰略下的落地形式。

2、其次是產品落地:百度具有將產品做好且推向市場的能力。

用戶理解、需求分析、數據分析、運營思維、團隊協作、項目管理、文檔工具等等產品經理的基礎能力,可以確保做好產品本身,這些基礎能力,百度以及互聯網巨頭自然都不會缺。但產品力,不是一個功能兩個功能證明的,而是要用市場數據說話:拉新能力、留存能力、活躍能力、佔時能力、用戶滿意度和主動推薦指數,這些實際上是市場反饋,如果不能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功能再“好”都只是自high。因此,配套的市場推廣、內容運營、服務運營以及變現模式,都不能缺位,只有這樣才能將好產品真正意義推向市場。

百度App日活破2億且依然在增長,體現出產品落地能力。

3、再次是產品創新:圍繞用戶需求百度一直勇於打破常規。

創新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但再怎麼多說都不過分,因爲只有創新才能更好地解決用戶的需求,創新是產品之魂。因爲對創新有誤解,很多產品走了彎路,將黑科技與創新劃等號,追求表面不同的形式創新,甚至刻意重新發明輪子。

創新本質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更好地解決問題,核心是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不同。2017年,百度最先推出“搜索+信息流”雙引擎,谷歌後來跟進,搜索引擎行業都在做雙引擎,這表明百度的思路是對的。搜索引擎的本質是內容分發,用戶需要的不是搜索,而是答案、內容和服務,百度圍繞用戶需求,不侷限於表現形式,推出雙引擎模式——當時百度在搜索引擎中做信息流是被很多人質疑的;曾經百度做貼吧、知道、百科也被人質疑,說當運動員又做裁判;百度推出帶屏智能音箱又有很多人說“音箱帶屏是僞命題”,但百度都是從用戶需求出發,不拘泥於現有形態。

4、最後是產品閉環:百度做產品本質是在做內容服務生態的閉環。

產品早已不再只是功能、交互和界面的PK,很多人說羅永浩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我對此有不同看法,真正強大的產品經理不會過度關注設計、交互這些層面的具體事情,而是應該從認知層面不斷提升自己,去分析、洞察和挖掘用戶需求,從戰略、模式、運營角度對用戶需求進行解決,就像小米手機,就不只是一個小米手機或者MIUI,而是有一整套商業模式和小米生態在支撐。

百度App的產品力也不是體現在你我可以在App上看得到的功能層面(當然,這些也是局部體現),百度搜索首條結果如何提高滿足率的?百家號如何產生優質內容?小程序如何越來越多?背後都有我們看不到的持續運營,這是百度內容+服務生態閉環的基礎。

內容+服務的閉環生態,比功能本身更重要:產品功能對手可以抄,產品形態會不斷迭代,產品本身有生命週期,但生態卻難被複制,會不斷進化,會持續繁榮。百度內容+服務的生態,即可以讓產品功能如搜索成功運轉,又可以反哺一些功能創新,比如小程序+百家號就會產生內容付費的需求。

企業通過產品解決市場需求,科技企業的不同是通過技術來做產品。科技公司基於新技術,發明新產品解決問題,但不能因此止步不前,因爲一定會有新技術、產品和模式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就是對手的機會,而且新的技術、產品和模式真的是日新月異。正是因爲此,科技公司永遠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壟斷,唯有持續地在技術上投入,不斷基於技術創造新產品或者讓已有產品持續迭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百度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歡迎添加 luochaozhuli (備註:進羣)分享交流。

關注羅超頻道(luochaotmt),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