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妹子三個月內的兩場婚禮(上)


                      我家妹子三個月內的兩場婚禮(上)

                               多元文化英國之婚禮小覽



妹子去年7月在面書上亮出了手上的訂婚戒指。我們全家上下一片歡騰!


我丈夫的妹妹比他小兩歲,卻比他足足遲了13年結婚。丈夫是個比較傳統的男性,爲妹妹婚訊高興之餘,在我面前嘆道:“十年前就該結婚了!”感嘆歸感嘆,丈夫和他的家人卻從未給妹子施加過任何壓力。


我夫家的親人有着一些共通點:他們都很有主見、個性鮮明,卻又能包容家人的不同觀點和做法;他們也都很重親情,經常不遺餘力幫助親人。我和丈夫剛剛組建家庭時,家人們都給了我們許多幫助。丈夫收購公司的頭一年,員工人手不足,他忙得不可開交,於是他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全部出動到公司幫忙;而那時還沒有退休的公公和叔叔遠在倫敦和威爾士,就通過電郵和電話給只搞技術、從未經過商的毛頭小子指導,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好各種法律、稅收、財務、保險等事務,順利接管公司。如果沒有家人們的鼎立協助,我難以想象丈夫能在幾年內把一家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


多年前公公跟我聊天時就流露出希望女兒能儘快找到心上人成家的心願,但女兒的男友換了一個又一個,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她願意託付終身的人。公公並沒有催促女兒,而是一如既往地給女兒最堅實的後盾。特別是在女兒感情受到挫折時,他總是給她提供一個情感的港灣。


可能正是家人們的包容,妹子一直都是抱着順其自然的心態。她從未放棄追求真愛,卻又不會因年華消逝而隨便找一個對象了事。幾年前,妹子公佈了新戀情。當我得知她的新男友是位印度籍男生時,我對他們的戀情並不看好。我認識許多年輕的印度籍英國人,儘管他們的祖輩移居英國,父母在英國成長居住,他們仍恪守本族風俗習慣。這位男生在英國出生和成長,談吐極爲英化,不但字正腔圓,還富含英式幽默。然而,我猜測印度的男尊女卑文化很快就會使這對情人產生矛盾。性格獨立、極有主見的妹子怎能適應壓抑女性的文化?我心中暗自嘆道:這又將是一段短暫的戀情!


然而,妹子的這段戀情維持了好幾年,還修成正果!其實,從這幾年妹子變得從容開朗來看,我覺得收到喜訊亦是在情理之中的。妹子的工作沒有改變,然而我發現她對工作壓力的態度截然不同。我估計這是與她身邊人的影響有關。


這位印度小夥子生性豁達灑脫。妹子跟他戀愛多年,從未見他爲什麼事兒和人生過氣、鬧過心。他性格樂觀開朗,遇到生活中的不順和挫折,愛以風趣幽默的態度處之。這幾年英國經濟不景,小夥子所在的大公司不斷裁員。去年小夥子失業了,他馬上在面書上發了一張旭日當空下一雙腳丫子的照片,並配上這麼一條帖子:“從今天開始,我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了!”。當然,他打趣完了也不忘請各路朋友介紹工作。


然而IT從業人員有過剩之患,找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容易。他乾脆把業餘愛好變爲謀生手段。小夥子會玩多種樂器,還會作曲。他作的曲子曾在全英作曲大賽中獲獎。他一邊積極找工作,一邊在各大娛樂場所和餐館演奏,收入可能比原來的正職還高。小夥子失業整整一年,他和妹子兩人竟籌夠了錢買房子。後來小夥子終於覓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並通過了試用期被正式錄用。也正是此時,婚期將近,可謂雙喜臨門!


妹子的男友中,有英俊瀟灑的、有位高權重的、有學富滿車的,也有事業有成的。然而她換了一個又一個,最後選了這個成天笑呵呵的樂天派當丈夫。或許對於妹子來說,找一個具有穩定情緒、能給人愉悅心情的人過日子要比擁有一個有財富地位或相貌才學的丈夫更爲實在和靠譜吧。


在兩人訂婚後兩個月左右,我們就收到他們的婚禮邀請信,婚禮在他們的訂婚日正好一年後的七月舉辦。訂婚後一年就成婚的英國人並不太多,我認識的不少英國人訂婚兩三年,甚至幾年後才成婚。妹子平日不喜張揚。她打算辦一個小型婚宴,只邀請雙方的近親和較爲親密的朋友來見證和歡度他們的大日子。然而,兩個月後,家人們收到妹子的電郵,請大家預留5月17日參加她的婚禮。


我心中納悶,請帖都發出了,怎麼又換婚禮日期?原來,印度小夥的父母不滿足於一場小型婚禮,他們要爲這對情侶另外舉辦一場大型印度婚禮。妹子只好尊重老人的意思,隨他們安排。我有不少印度同學和同事,因此對印度人婚禮的隆重奢華早有所聞。我知道印度人的婚禮將會極具傳統特色,這次正好讓我開開眼界,見識一下。印度是個大國,各地區的風俗不大相同。印度小夥的父母年紀很小就離開了印度,在英國與各種印度人交往,受多種風俗影響,這場婚禮很可能就是印度各地風俗的大雜燴。


又過了兩個月,我們收到了印度婚禮的請帖。本來印度的風俗是由女方父母斥巨資籌辦隆重婚禮的,但印度小夥娶的是英國白人,其父母便不以自己的風俗行事,樂意出資爲兒子大辦婚禮。印度人把婚禮視爲人生的頭等大事,而且小夥子是家中的獨子,年齡又是最小的,他的父母自然十分重視他的婚禮。他的四個姐姐都已成家,估計兩老對舉辦婚禮駕輕就熟,並不覺得是件勞心事兒。


我們收到的印度請柬是三張紫色的大卡片,卡片上的文字和圖案均爲閃閃發亮的金色。第一張卡片簡明扼要寫着新郎與新娘的名字;第二張卡片的上方有一朵蓮花標誌(蓮花是印度的國花,被印度人視爲吉祥幸福的象徵),卡片上密密麻麻寫滿了男方家庭成員的名字,全體家庭成員向賓客致意;第三張卡片上方是萬字符“卐”,儘管萬字符是一個神聖的佛教符號,但印度人將其廣泛用於他們的生活之中,以示吉祥。這張卡片上列出了婚宴的安排。一看時間,沒嚇我一跳,從早上9點到傍晚6點!但轉念一想,這可是印度婚禮啊!要是他們在印度舉辦,那可不是一天能辦完的事兒。在印度,婚禮一般要舉辦10多天乃至幾十天。這9小時的婚禮可以說是入鄉隨俗的精短版婚禮了!

(印度婚禮請柬 - 我們在此遮蓋名字以保護隱私) 

我從這印度婚禮請柬的設計估摸到婚禮的華麗基調。這與妹子之前寄來的英國婚禮請柬風格迥異。妹子是手工藝品製作的愛好者,無論工作多忙,每逢家人生日和聖誕節,她都非得親自制作卡片祝賀。不管是賀卡還是禮物包裝紙,妹子都會用環保的棕色紙皮和紙張,給人一種自然淳樸感。我看到她寄來的婚禮請柬一如既往的素雅、樸實之風,就知道那一定是出自妹子之手。


(妹子設計的英式婚禮請柬)

                                                                 ************


                                                   印度婚禮(Hindu Wedding)

https://mp.weixin.qq.com/s/gR2Kcc4Pd0V5e4lCqMl9aA

(印度婚禮精選片段)

印度小夥子的父母包下了他們家附近的一座兩層樓的社區中心來舉辦婚禮。由於我們家離社區中心挺遠的,儘管我們早早起牀,趕到那兒時已經過了9點。我們看到穿着華麗的印度人浩浩蕩蕩地從社區中心往外走,感到十分納悶:雖然我們遲了點兒,但不至於散場了吧?


後來我們才知道,很多男方的親戚早早已到場,吃過了婚禮的早餐後去參加新郎的巡遊隊伍。我們被引到社區中心的二樓,那裏擺放着自助早餐,既有印度食品又有西式早點。妹子的家人和朋友大都在這裏。


過了約莫半個小時,忽聞外頭鼓樂喧天,我們趕緊下樓去看熱鬧。只見兩名鼓手站在門邊敲打着印度鼓,門外的空地上聚集了許多人。不一會兒,新郎騎着一匹頭戴紅白相間長羽毛、身披錦緞、腿纏紅綢的白馬粉墨登場了!說他“粉墨登場”可一點兒都不誇張。瞧他身着華貴的傳統服飾,驅駿馬悠悠而至,一路優雅地點頭微笑,活脫脫一位風度翩翩的印度王子!


印度新郎騎馬迎親是印度婚禮的一個傳統。騎馬的男子瀟灑威武,自然能給婚禮增添不少色彩。其實,印度新郎騎馬不僅爲了營造氣氛,還帶有很多其他意義。印度人認爲馬象徵着速度、力量、活力、忠誠和奉獻精神。騎馬者是駕馭馬的人,自身的品質必須超越馬的品質。另外,騎馬者勇於接受挑戰,具有不輕言敗的品格。印度的神話中,馬是人各種感官的化身。印度教認爲,一個人需要掌控自身的各種感官和意念才能駕馭自己的生命。因此,騎馬就象徵着要掌控自己的感官和駕馭生命。

(新郎騎駿馬而至)


鼓聲咚咚,聽起來很原始簡樸;身穿色彩鮮豔沙麗的印度婦女們在新郎馬前繞着圈隨鼓聲拍手而舞。舞畢,衆人簇擁着新郎來到社區中心的入口處。根據印度婚禮的傳統,新郎及其所有家人組成的龐大迎親隊伍(稱爲baraat)會一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到新娘家接新娘。新娘的家人在家門前迎接他們,新娘的母親會在門外給新郎祈福。新郎要經過一番宗教儀式和小考驗才能入門。而在這場英國的印度婚禮中,迎親隊伍則來到婚禮舉辦地門前,新郎在此接受祈福和考驗。


這場婚禮由印度教一名祭司主持。這位祭司的表現不俗,他語言清晰流暢、講解生動風趣,在確保婚禮儀式按部就班進行的同時,不忘關注在場的非印度籍人士,給我們解釋各種儀式的意義和背後的故事。儘管我不信教,但覺得他的主持形式比起很多商業化婚慶司儀少了許多矯情。


門前的儀式包括在新郎眉心點硃砂、用椰子祈福和撒米粒等。印度人相信在眉心用硃砂點一個紅點會帶了福氣和吉祥。椰子是印度教中的聖果,通常用於供奉神靈,也用於各種慶典活動以求福祉。祭司和家人用椰子給新郎祈福。在婚禮結束後,印度家人們還在社區中心外的空地用車子碾碎了一個椰子祈願。米在印度人心目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徵着財富、吉祥和多子,因此也是印度慶典中的必備之物。新郎入門前的儀式中,米粒被用於祝福新郎,也被撒向四方祝福大家。在之後的宗教儀式中,米粒被多次使用,還被黏在新郎、新娘以及證婚人的額頭上。祭司在祝福儀式中不時念些經文,而一羣中老年婦女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在旁唱着,弄不清是經文還是印度民謠。


一番祝福後,新郎要接受挑戰才能進入。祭司讓新郎站上一張銀色、刻有圖案的四方矮凳上,然後放一個小瓦罐(稱爲Saput)在他面前的地上。小瓦罐被澆上聖水和塗上硃砂後,祭司解釋道:新郎必須從小凳上朝小瓦罐一腳踏去。他只有一次機會,他踩破了瓦罐才能入內,失敗了就接不了新娘。這一儀式象徵着新郎需要力量和恆心去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咱們的新郎官自然一腳就把瓦罐踏碎,順利進入社區中心。


                                                           ~~~~~~~~~~


鼓聲又再度響起,賓客們隨着新郎進入社區中心。中心大堂內有幾十張大桌,估計請了三百來人。大堂前方有一舞臺,以香蕉樹和蓮花裝點。香蕉也是印度的吉祥物,婚慶都經常會用到。


我們一家四口才坐下沒多久就被請到了臺上。原來,他們要在臺上舉行宗教婚禮儀式,兩家的近親都得坐到臺上觀禮。


儀式以祭司邀請象鼻神(Lord Ganesh)到來並對其祭祀拉開帷幕。祭司說所有印度慶典都會先拜祭象鼻神。象鼻神能去除各種艱難險阻,帶來和平及繁榮昌盛。接着,祭司邀請新娘進場。爲了搞氣氛,祭司請兩人手持一塊巨大的藍布擋住新郎視線,不讓他看新娘入場。

                                                                 (象鼻神)


新娘在悠揚的印度歌聲中由哥哥和閨蜜陪同緩緩地步向舞臺。新娘也跟新郎一樣珠光寶氣。她身穿印度傳統服飾,肩披鑲金邊的紅紗;只見她長裙及地,衣裙上金線刺繡和珠繡密佈;她的手腕上戴着數不清的手鐲,身上還佩戴了多個金鈴,一路叮噹作響,清脆悅耳。她的手背和手掌都畫了印度傳統的海娜(Henna)人體彩繪圖案。


(圖片來自網上 - 印度傳統的海娜 Henna 人體彩繪圖案。)

新郎新娘相見後就進行交換花環儀式(exchange of garlands)。雙方把長長的花環給對方戴上,象徵着雙方靈魂的結合,並以花環作爲婚後尊重對方的承諾。接着就是系婚姻結儀式(tying the nuptial knot),即用一條聖線把新娘的紅紗與新郎的圍巾綁起來,意味着雙方永結同心,致死才分離。然後是一連串的儀式:新娘的父親祝福他們,新郎新娘牽手代表互相接納,火神見證婚禮,兩人繞聖火四圈(代表二人共同努力達到人生的四個目標:行爲正當、尋求有意義的財富和幸福、追求高尚的道德以及獲得永世的快樂),七步走(兩人共同走7步,代表婚後需遵循的7個原則(忠誠、尊重、熱情、友誼、和諧、和善以及重視),宣佈成親(新郎把薑黃粉 kumkum powder 塗到新娘額頭並給新娘戴上一條項鍊,表示他對新娘的愛與忠誠)。


這幾個小時的宗教儀式被祭司稱爲精簡的儀式。儀式完畢便是豐盛的印度午餐。由於我不吃咖喱,便用Badam Shrikhand (一種看起來像酸奶但沒有酸味的果仁甜乳製品)伴飯吃,也吃得飽飽的。

(Badam Shrikhand)

(婚禮午餐)


下午是派對,然後吃西點。下午六點多,賓客逐漸離去。


儘管一天的慶祝活動讓人十分疲勞,我們卻爲多了一位家庭成員而喜悅興奮。我丈夫的家族祖祖輩輩在諾丁漢郡和萊斯特郡交界地生活,是地道的英國白種人。然而隨着家庭不斷擴大,也變得多元化起來。姻親中有加拿大人和比利時人,我這個中國媳婦加入後,如今又多了一位印度家人。


可鑫和可燊特愛參加派對。一場新穎的印度婚禮剛結束,她們又開始盼7月的英式婚禮。“英國文化園”下篇將帶大家參加我家妹子的英式婚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