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賓精心謀劃只爲上位,結果卻慘敗,只因他缺少了這項能力

文|餘小魚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被評爲今年最火國劇的《長安十二時辰》前兩天大結局了,幕後主使浮出水面,原來是劇中不怎麼起眼的八品小吏徐賓。

這個結局,乍一看出乎觀衆的意料,聽完徐賓的辯解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徐賓口口聲聲說自己有宰相之才,但因爲出身卑微又加上奸人當道,一直鬱郁不得志。如今綁架威脅聖人,只想讓聖人知道他的才能,並委以重任。

沒想到聖人的一句話,把徐賓的心摧入十八層地獄,聖人說:“你若果真有能耐,爲什麼這麼些年纔是八品小吏?”

很明顯,聖人是打心眼裏看不起徐賓的才能。徐賓的心也因此變得拔涼拔涼。

其實,從劇中可以看出徐賓還是有才華的,他發明大案牘術幫助查案,對很多失傳的算法也一一精通,還研發造紙術,是胸有大志的人。

可是,這麼一個有能力的人爲什麼還是失敗了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情況:

很多人很聰明也很勤奮,但卻很難出成績,原因是什麼?

來自同一個學校,年齡、學習成績都差不多的同學,工作以後取得的成就卻天差地別,這其中又隱藏着什麼玄機呢?

在職場中遇到天花板,停留在中層管理者,爲什麼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高管的層次?

任何時代都有很多機會,但只有少數人能抓住,爲什麼你沒有?

原因很簡單,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外貌、學歷、智商、財富,而是認知能力的偏差。正所謂:認知的深度,決定成長的高度

大多數的失敗皆是因爲認知能力不足,徐賓是,現實中的你我也是。今天小魚就和你一起聊聊“認知”這件事。

一、什麼是認知?

所謂認知,是指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對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像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是人類生理上的信息輸入,而認知則是大腦對輸入進行加工後的高級處理。研究認知的科學被稱爲認知科學。

二、爲什麼要提高認知能力?

企業的成功無法複製,個人也是。但是其成功的思維方式,依然有可借鑑之處。

獵豹CEO傅盛曾提到,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也說過,這個時代,認知升級遠比積累知識重要

思維方式是“道”,做事方法是“術”,不學道而只學術,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徐賓和現實中的你我看似很有才華,實則只是掌握了“術”,而對於“道”卻不能做到宏觀上的把控,今日擱淺於此便也怪不得其他了。

“道”不常得,“術”卻隨手可得。萬物相通的部分,我們稱之爲“道”。悟了“道”,宛如古代武林高手修煉了頂尖內功心法,舉手投足間,便可殺敵於無形。

換句話說,我們提高認知能力,就是在悟“道”。

三、如何提高認知能力?

首先,我們要對認知層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一般來說,認知層次分爲低級認知能力和高級認知能力。

低級認知能力:識記,理解,應用。識記:能背出公式。理解:懂得3+3=6這個等式代表什麼。應用:能夠用掌握的公式解題。從書本上閱讀到知識,如果應用低級思維能力只要記住就可以,在合適的時候能夠運用知識。

高級認知能力:分析,評判,創造。分析是一種複雜的思維活動。把一些凌亂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綜合,找出其中的共性,找出聯繫,建立一個框架。抓主線就是一種分析能力。

但評判能力不同評判。評判是一種獨立思考能力,也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內容。要求你對書本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判斷出其合理之處與不合理之處,然後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評判也包括自我評判,就是說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爲人處事不斷進行反思。評判的高級形式是思辨,是多元思考。

創造是最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創造也可以稱爲發明創造,顧名思義就是發現、發明出一種新的東西。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認知層次?答案是不斷練習高級認知能力,並逐漸強化到成爲你的一種本能。

學會運用一下幾種思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它們的關係如下圖:

01 歸納思維。

所謂歸納思維,是指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導出他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在一個被動接受資訊的時代,每一個熱點事件,我們都可以看見許多有洞見的思維和評判,我們樂此不疲地看着各種公衆號的文章,卻從來沒有思考事件爲什麼會發生,背後隱藏着什麼。自媒體的繁榮和人工智能相結合的資訊推薦讓我們逐漸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歸納思維的缺乏,會讓我們一年工作365天,只有量的積累,沒有質的變化。

如何鍛鍊歸納思維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a.每月對工作進行總結,養成做月度總結的好習慣。

b.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試着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或這篇文章講了什麼。

02 批判思維。

所謂批判思維,是指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考。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批判性思維是高於自然思維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然思維是指依照本能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比如下棋時候的思考就是自然思考,而棋下完了進行復盤的思維就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有一定難度,要求思考者站在中立的角度,利益無關的角度,沒有立場,客觀而不是主觀,這樣才能更有全局視角。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對接收到的外部信息要抱有疑問,尤其要警惕只有結論沒有論證過程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在自己下結論之前先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

例如,等電梯的時候爲什麼有媒體播放視頻廣告?第一可以解決用戶等待電梯時的焦慮感,第二可以傳播媒體廣告帶來流量。

03 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從反面想,看看結果是什麼。

我們都習慣於正向思維,從開始推導到結束,以正常的發展趨勢來做預測。正向思維模式容易遺漏風險和不可知因素。另外,正向思維是一種常規的思維方法,當你想到一個方法的時候,他人也能夠想到。

而逆向思維屬於非常規思維,可以有效彌補正向思維的弊端。

如何培養逆向思維?

a.把所有的假設和前提拿出來重新審視。正向思維是根據現有數據、參考計算結果,逆向思維是根據結果反推參數。如1+1=2是正常思維,反過來2=?+?,那麼就會有無數個答案,2=2+0, 2=-1+3,等等。

b.用“如果不考慮某些因素來決策會怎樣”的思考方式?從時間範疇、空間領域、人物構成、關係條件等構成要素進行組合思考。例如,傳統功能手機如果不考慮鍵盤會怎麼樣?

c.轉換成另一個問題。如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d.從缺點上尋找突破口。例如有家企業需要通過廣告來營銷產品,但是廣告中可能有風險導致罰款,在對可能的罰款進行測算之後發現罰款的成本遠遠小於廣告的收益。那麼這個方案完全可行。

04 分解思維。

所謂分解思維,是指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中去尋找答案。分解思維能夠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人性有一特點:只要複雜就拖延,只要簡單就會有行動。複雜就沒有執行力,無法落地,但通過分解變成簡單,那麼就有執行力,就能夠落地。

例如,實現一個10年目標很難,但如果劃分成一年一年的短期目標來實現就容易得多;有一篇文章很難,如果分成開頭、結尾和正文,每次完成一項就容易得多。

其實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分解,空氣、細胞、知識,分解到某一個點集中力量去執行,就會產生單點爆破的效應,後續產生的連鎖反應會讓你更有動力去做。

05 交叉思維。

所謂交叉思維,是指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

在解決較爲複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

交叉思維的作用是,突破思維的聯想壁壘,用新視角看問題,主動將各種各樣的概念進行隨機組合,創新發現新的領域和問題解決方法。

如何提高交叉思維能力?

a.接觸不同文化和學科。交叉思維對應的實例是”跨學科”,應用在許多創新上。

b.採用不同視角和多重觀點。當一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找一個行業外的人士,聽聽不同的觀點。要知道,我們越精通和了解一個行業越容易深陷其中。

c.反轉假設。假如要開一家有創意的餐廳,嘗試着把運作一家餐廳的正常流程和順序列一個清單,再試着反過來,說不定你就有了新思路。

06 轉化思維。

所謂轉化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轉化的基本方式有:生疏化成熟悉,複雜化成簡單,抽象化成直觀,含糊化明朗。

同樣一件事情,如何表達方式稍微換一下,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例如,你請教別人一個問題,對於他的講解你沒有聽懂,如果你直接說:“你剛纔講的不清楚,我沒聽明白。”他可能會想:“是不是你理解能力有問題?”但如果你說:“這一點我沒太聽明白,是不是我的理解有問題?”他就會想:“是不是我講的不夠清楚?”

以上爲提高認知能力的五種思維方式。如果只是閱讀,沒有深入思考和實踐,並不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必須經常有意識的重複練習,才能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突破自己

認知升級和嬰兒成長的過程一樣,伴隨着思維的成長,將意味着世界觀、格局、思考問題方式的改變,乃至人生的改變。

參考書籍《認知: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