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體系,讀再多書都枉然

618京東購物節打折,買書對摺再折上減,一口氣我買了不少,其中有些是一時興起買的,有些是我關注很久的,當然有些是聽了《樊登讀書會》後覺得不錯纔買的(我的習慣基本上是聽了音頻或者看了電子書覺得不錯才購買紙質書)。

昨天在整理電腦,發現自己以前的讀書習慣還是不錯的,一些認爲有用的書,還下載了電子文檔保存;對於一些自認爲有價值的資料,還特意做了筆記。


但當我打開讀書筆記時,發現很多東西都已經忘記了,裏邊的要點基本上都無法清晰複述,尤其對於一些小說中的章節也記不清楚時,感覺非常糟糕。

很直觀的感受是,這次京東購物節我買了吳曉波的《三蕩》、《大敗局》等系列,吳曉波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記錄歷史時透露出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警醒以及家國情懷(但文字中隱約着商人的狡黠)。這些書我以前都閱讀過,包括電子書閱讀和音頻聽書。拿到書後,對於文章中的內容是有印象的,但如果要我簡單講述其中的重點或者概要,我覺得是沒有能力的。

還有,這幾天在讀吳軍的新書《見識》,收益也頗多。但昨天翻到吳軍的《得到》專輯《硅谷來信》的筆記時,發現很多東西都在《硅谷來信》裏提到,當初我也是很認真地做了筆記的。


很惶恐,記得有句話曾經很流行,“讀了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贊同者大有人在,但也有人激烈地批評:讀書能這麼功利嗎?但根據我的讀書經驗,有時候,讀書真的不需要什麼目的,一個安靜的下午,一本隨意的小書,不做筆記,看到哪裏算哪裏,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真的是非常棒的體驗。但大多數情況下,爲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增強自己的技能是讀書的主要目的之一。

萬維鋼老師說過:一個好的筆記有四個特點:

1、清晰表現每一章的邏輯脈絡;

2、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

3、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發現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它書或文章的聯繫。

對於這個方法我是非常認同的,當然能做好難度也不小。第1點和第2點,一般的讀書筆記都能做好,但第3第4點需要積累。

有必要對自己的讀書習慣做一個改進了。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及時對作者的思路進行梳理,並將書讀薄,是非常重要的,但僅僅做到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事後不梳理不反芻,隨着時間地流逝,都會煙消雲散。如何再把筆記從薄讀厚卻是一種更高的技能,不是僅僅靠記憶力可以解決,個人覺得需要有一套體系來支撐。

我個人的做法:會把自己一年或者一兩個月內要看到書做一個整理,強化目的性,要精選書目,再往裏邊填充,做好筆記,事後再反芻。相同專題的書籍進行歸類,並按照萬維鋼老師說的找出之間的聯繫,並能形成自己的體系。

畢竟世界這麼大,亂花漸欲迷人眼,還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比較實在,根據自己的專業自己的興趣點,形成自己的讀書計劃,日拱一卒,相信時間的力量。

具體工具上,我嘗試用xmind腦圖軟件,可以從大方向上掌握進度,讓自己讀書目的性更強,事後也可以根據這個圖表進行復習,提煉,鞏固。效果如何,靜待時間的檢驗吧。但無論如何,和以前相比,條理性會更強一點,先嚐試吧。



爲什麼我選用xmind這個軟件呢?雖然市面上有很多軟件都支持腦圖,包括百度腦圖和有道雲筆記(我也是有道雲筆記的忠實用戶)等,但這些軟件相對於xmind都顯得太粗糙。在學習中,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簡潔明瞭,另,xmind的超鏈功能非常強大,這也是我希望利用這個功能把知識點進行串聯的初衷。


點擊幸福課 沙哈爾,即可鏈接 幸福課的讀書筆記


當然除了鏈接xmind格式的文件外,其他格式如wps以及網頁超鏈甚至可以某個目錄都可以支持。這樣可以把相關的知識點糅合在一起,事後起來整理會簡單很多,也更有利於融會貫通(這話好像說得有點滿了,借用一下吧)。


關於xmind,我以前寫過一篇使用文章 《xmind軟件使用心得》,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