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明老闆一開口,廣大社畜抖三抖

黃曉明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拉動了綜藝《中餐廳》第三季的收視。

印象裏,他上回這麼遭遇羣嘲還是“鬧太套”的時候。

這一次,“黃曉明中餐廳cut”上了熱搜。

“明語錄”、“明學”的風行,又讓職場中人想起被變態老闆或龜毛甲方支配的恐懼。

《中餐廳》是一檔明星和主廚合夥去異國他鄉開飯店的節目。黃曉明老闆的餐廳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

可是西西里島沒有美麗傳說,只有社畜哀嚎。

因爲黃曉明做了老闆。

天蠍座的曉明老闆一開口,彷彿我們挨遍數落的獅子男:明明是火象三傻,不懂專業,還偏要裝掌控全場的霸道總裁。

生活裏遇到這樣的人,敬而遠之就是了。可如果他是你躲不開的老闆或甲方呢?

黃曉明向我們生動展示了,這種可能性究竟有多慘。


不管麾下是什麼陣容,什麼分工,自己又是幾斤幾兩,曉明老闆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意孤行。

代表語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你聽我的,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是真的,我說的算。

問題是,黃曉明的業務能力和履歷,壓根和說了算八竿子打不着。

節目請到的專業主廚林述巍,是成都世紀城天堂洲際酒店的廚房運營總監,獲評美食美酒中國best50明星廚師,歷任多家五星酒店行政主廚,擔任過G20峯會主廚、世界旅遊大會主廚、全球財富論壇晚宴主廚。

對餐飲行業有了解的話,就會知道,行政主廚不只是大菜師傅,更像是後廚統籌,是菜品服務和顧客體驗之間最重要的橋樑。

可是面對這樣一個老行家的建議,黃曉明什麼態度呢?

你聽我的,你大廚把菜做好就行。

就拿節目裏兩人較大的分歧之一,套餐製爲例。

林師傅說套餐菜單有問題,黃曉明堅持只能做單人套餐。林師傅說,一人食是少數,大多數來餐廳吃飯都是兩人以上,所以套餐最好是按雙人餐和四人餐來做。

黃曉明竟然槓上了:那萬一一個人來吃飯可咋整?

我一觀衆都忍不住手抓脖子對着屏幕大喊:那就上半份雙人餐啊大哥!

可是黃曉明就不,萬一真來一個人呢,你還是得有單人套餐。

事實上,節目裏詳細解釋了,單人套餐不僅被點的概率低,還會增加無謂的工作量。這絕對屬於抓小放大,丟西瓜撿芝麻的行爲。

林師傅逼急了,最後給的方案是:那就不走套餐,單點完事。餐廳有其他人附議。

這時候黃曉明說啥?

大家都說了算的話,事情就沒法決定了。

???

一個外行領導內行的故事,怎麼還變成批判民主制度效率低下了?

黃曉明就是這樣一個恐怖老闆。可是轉念一想,這樣的老闆又似乎是我們職場的常態。

細數一下黃曉明的“管理學”,會發現人盡皆知的通病。

外行領導內行,前面說了不少。

如果這樣就算了,黃曉明還擺譜裝大拿。

所有人說做單點,他非要做套餐。套餐需要更多菜品儲備,冰箱放不下,盤子不夠用。黃曉明給出的解決方案就一個字:買!

管理不是比誰社會,誰仗義,誰有錢誰是大哥。你一個餐廳就這麼點地方,一個冰箱不夠買兩個,要是一個廚房不夠,你再去買一個餐廳?直接給你炒房地產好不好啊?

肯花錢的未必就是好老闆,這一點黃曉明根本不明白,他始終沉浸在自己願意掏心掏肺的幻覺裏。

這種老闆,越是覺得自己付出多,越是喜歡別人按自己的意見來,一旦出了問題,又要甩鍋。

在總結會上,發現套餐製出了問題。

主廚林師傅明明一開始就提醒過,黃曉明卻說,這是因爲林師傅做得慢。

後廚人手有點捉襟見肘,黃曉明說,這是因爲主廚效率低。

林師傅解釋了,飯店做菜不能提前準備,一定要接單再做。事先做好簡單加熱再上桌,是非常不好的行爲。黃曉明說,這是你的問題,應該你去解決。

人林師傅一開始就提出方案了,你不聽啊。現在出問題了,你讓別人去解決?

大家一起反駁之後,黃曉明說:所以這是我的錯,好不好?

???

不知道看到這裏,你有沒有從黃曉明聯想到自己或身邊的老闆。

在我看來,黃曉明簡直是職場問題老闆的集大成者。

比如不分主次。

明明是老闆,流程抓不好,細節死不放,根本搞不懂什麼叫分級管理細化到人。一個老闆,去盯一道菜的工序對不對,不叫細心,叫多餘。手伸太長,超越了職權範圍,到最後鐵定亂套。

比如無視專業。

麾下招攬了專業人才,不懂得專人專事,偏偏要用自己的外行意見去指點別人。

比如事前裝叉。

事還沒做,就一副你們怎麼樣都行,反正我無條件支持你們的姿態。可是從來不會意識到,這種無條件背後有一個隱藏條件:你們都得聽我的。

只要你是對的,聽你的沒問題。但你這麼大包大攬的狀態,對的概率有多高呢?

然後就有了下一條:事後甩鍋。

自己程序錯亂,怪員工效率低。自己不懂專業,說民主有問題。老闆永遠不會錯,真出了問題,你們猜是誰的鍋?猜不出就分去吧,反正不是老闆的。

從黃曉明大可以看到,懂得尊重的老闆實在太難得了。

尊重專業,知道用人唯專,劃分好板塊流程,讓每個部分都由專業的人說了算。

尊重員工,不是表面上花好稻好,你要什麼我都給你,到頭來仍然要別人做自己的傀儡,而是我給你充分的權限去試驗探索,最後也由你一起承擔功過。

尊重用戶,不會瞎猜用戶的習慣,也不會看輕用戶的水平,樹立一個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打造內部的流程,從而催生用戶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這些話說來簡單,但要做到,卻真的不容易。

網友針對黃曉明在《中餐廳》裏的表現,發明了一個新詞叫“含明量”。它指的是我們的老闆和黃曉明的相似程度以及像黃曉明這樣的老闆的數量。“含明量”越高,職場生態越陡峭,職場道路越艱難。

如果拆字解字,含“明”量越高,職場反倒越“暗”淡。真是我們無力擺脫的荒誕現實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