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15|好的孩子教不坏——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4

读书是写作的源泉,我开始写文之后,读书的时间少了,为了不丢掉读书的习惯,我给自己规定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

原来,陆续写了几篇,一直后缀“品书”,其实我给书评设置的文集名字是“且听风吟”,我希望我的书评能像风一样吟咏书中精华,获得美感。

昨晚我开通了《且听风吟》的文集,这是我继《贝壳风铃》开通的第二个文集,希望自己能坚持读书,写书评,给自己的写作注入活水。



林清玄对于教育问题的看法,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好的小孩儿教不坏;第二句话是坏的小孩儿教不好。文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理由。

作者说,他并不是反对教育的功能,而是说通过教育所能做的事物实在非常有限。作者从佛教的观点出发,把每个孩子投生到这个世界上,比作一粒种子,种子虽小,却一切都具足了。

假如这一例是榕树的种子,那么就要以榕树的特质来帮助种子的成长,但是不管多么努力照顾,纵使使用一切资源,也不可能使榕树的种子,成为松树,或成为现在最昂贵的红豆杉。

教育是在使一棵红豆杉,长成好的红豆杉,尽其所用;也在使一棵榕树,成长为好榕树,不负其质。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时,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都得以发挥。

第二个原因,作者认为教育最要紧的事唤起人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塞什么内容

第三个原因,是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要孩子有好的本质,必须自己先有好的本质,这样孩子就不至于环境的关系走上岔路。

我觉得颇有道理,最后作者总结道,关于教育,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一个孩子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且有生活的智慧,不仅他自己会过得平安快乐,也会成为社会的正面因素。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一个人内在的动力,使之成为真正的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都在努力,希望每个小孩都成红豆杉,所以有时我们耗费心神却收效甚微。

而要想使红豆杉长成红豆杉,而不是榕树;让榕树成长为榕树,而不是期待它变为红豆杉,道路还很长。平等而因材施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这本书里有几十篇小故事,都是通俗易懂含有哲理,启发人去思考。我选取了4篇分享,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