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沒風景

自禁封以來,先生青城已經連續工作四十多天,開始是喫住在單位,這幾天回家了,只是,電話響個不停。

好好睡覺 ,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他看我們在家睡到自然醒,晚上想什麼時候睡什麼什麼睡,第二天還能補覺,感慨地說:“羨慕你們啊,多想宅家啊。”

我笑着說:“我還羨慕你呢,能自由出入,不像我們都宅家宅發黴了。”

說完後,我發現我倆在互相羨慕對方的狀態。於是故作哀怨說到:“你宅家40天試試這滋味。”

他說:“你也可以試試連續工作40天的滋味。”

我一本正經地總結:“其實哪一種狀態持續久了都不好,還是要勞逸結合。不能工作太久,也不能安逸太久。”

任何一種狀態持續久了,都會產生審美和精力的疲勞。比如學生在學校學習,往往盼着放假,等放假一個月以後,往往又盼着開學。

一個段子這樣說到:爲什麼要放暑假,因爲老師快崩潰了,給老師留下休息的時間,爲什麼開學了,因爲家長要崩潰了,給家長休息的時間。

所以啊,熟悉沒風景,距離產生美是相當有道理的。這次疫情推遲到現在沒開學,我反而想念起學生來,記得的都是他們的好,在學校可是常常被他們氣到呢。

再比如旅遊,特別是假期出遊,幾乎每次都是興致勃勃出門,回來時“氣息奄奄”,太累了。婆婆常常說看景不如聽景,聽別人說哪個哪裏風景好,真去了也不一見得有多好。

一提起這個,婆婆最先念叨的肯定是幾年前去少林寺的經歷。那年大年初一,我們幾家一起去少林寺。結果到之後,大失所望。沒有我想象中的莊嚴肅穆,嵩山也不高,全然沒有電視劇和書中的五嶽之一的氣勢。

我心目中的武俠聖地,禪宗少林啊!

別看婆婆70歲了,腿腳還利索,特別愛出門,我們只要出去旅遊,都會帶着她。考慮到她的年紀,我們一般都是選擇省內的景區,若是在北京就選擇在北京附近。

每次回來婆婆都是累得要休息幾天才能恢復,但絲毫影響不了下次出門的熱情,只要不是特別高的山,婆婆都能堅持上去。但是,最怕的是堵路上。

那天從少林寺返回後,堵在了高速上,整整堵了六個多小時,最難受的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做久了累,孩子是靜不下來。婆婆說:“這旅遊就是受罪,花錢買罪受。

這還是有道理的,從某方面來說,不就是找罪受嗎?但是人們就是忍不住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去另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在顛簸中尋找、釋放。

城裏人喜歡往鄉下跑,鄉下人喜歡往城裏跑,也是如此。有一個段子,說假期城裏人去鄉下看花和鄉下人去城裏購物,堵在路上了,城裏人埋怨:你說鄉下人有事沒事往城裏跑什麼,城裏到處是高樓大廈,有什麼好看的?鄉下人抱怨:你說這城裏人傻不傻,那鄉下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花花草草的還有地嗎?

一個地方呆久了,再好的風景也會習以爲常吧。木心提到過“德國豬腳聞名全球,幾位德國朋友都說,他們半年也不喫一次”有位網友回答“我家旁邊就是唐伯虎故址,附近就有園林,但我長大到現在從來都沒去過,雖然我挺喜歡看唐伯虎點秋香的”。

說得遠了,一句話,恢復生活原有的樣子,該工作的工作,該上學的上學。

不同的是,再回去工作或上學,會覺得原來熟悉到讓人倦怠的地方突然變美好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