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穿衣的四月,溫度和痛苦的梗

既乍暖還寒的多變後,這周終於迎來了溫暖的好天氣。

春和景明,萬物生機勃勃,這樣的時節呆在屋裏是“暴殄天物”呢。生命與自然是有一種天然的相吸力的,季節的交替輪迴是這種力量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不同的特點召喚生命同時又滋養生命。

人們遵從內心的召喚,紛紛來到室外,與春天約會。往日清冷的小區里人也多了起來了,出現了久不見的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我帶着孩子也加入這熱鬧當中,感受這天這地還有人們的喜悅。

孩子和小朋友在玩耍,我趁機沿着周圍的小路散步。沒人時我會放任思緒,望天空望清風望身邊的花草樹木,四肢百骸都是風和花香,偶爾還忍不住伸出手捉風,握一縷暖風在手,也會情不自禁伸伸手臂,彎彎腰,舒展一下身體。

最有趣的還是觀察身邊的人了,確切地說是觀察衣着。不冷不熱的四月天,長袖加薄外套最合適。而我看到了什麼呢?

有穿棉服的,還有穿短袖的,都說二八月裏亂穿衣,儘管這二月是農曆來算,現在四月份是農曆三月,居然還是亂穿衣!

看來,同樣的天氣同樣的溫度,每個人的感知是不同的。像這幾天一二十度,有人可能覺得冷,穿棉服,也有人覺得熱,穿短袖。穿鞋也有趣,有穿厚靴子的,有穿涼鞋的。除去生病的因素,這樣的穿衣差異,源自於對環境的適應程度吧。

如果一個人一直穿得少或穿得多,久而久之會成爲一種習慣。穿得少的人一般比較耐寒,穿得多得一般怕冷。這一點我特別佩服韓國的美女們,大冬天羽絨服,光腿加長筒靴,好看是好看,不知道冷不冷。據說韓國人是從小就要訓練耐凍的。所以,對溫度的感知其實是可以後天訓練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息息相關。

對溫度感知的不同,讓我想到了和一個友友的對話,他說除了失去愛情,錯過,才最痛,其他都是小事,而那時我的最痛是母親的去世。

不同的人對痛苦的感知如此不同。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痛?每個人在某個時刻會覺得自己的痛苦纔是最痛的,同樣的事情,你可能覺得天塌了,別人看來不過毛毛細雨。

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剛剛參加工作,躊躇滿志與現實的落差,加上家庭的種種苦惱,我一度認爲我是單位裏最痛苦的人,不停地和每個人抱怨生活抱怨工作,直到有一天,一位年長的同事,打斷了我的話,盯着我鄭重地告訴我,你覺得痛苦的事情別人不一定覺得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不要總覺得自己的痛苦最痛,更不要到處訴說,不說的不代表沒有痛苦……

當時我被噎住了,我以爲他在單位一直是意氣風發,家庭幸福美滿的,後來才知道,他漂亮的妻子和他離婚了,工作上大有才華的他也是無處施展。

從那以後,與人交往,我很少談及自己的痛苦,也不再糾結於爲什麼沒有人理解自己,關照自己的痛苦。我開始關注別人的感受和痛苦,適時地做個傾聽者。

值得欣喜的是,之後我的內心反而無比寧靜,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痛苦,雖不能大徹大悟,至少可以淡然平靜正視。

在這個亂穿衣的四月,對着棉服與短袖,再次審視痛苦和對痛苦的感知,我很感激當年的那個同事,也慶幸自己沒有淪爲痛苦的奴隸。

當我們學會體察別人的痛苦時,自己的痛苦反而會減少,而要真正大徹大悟,就要向內修行,修一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