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上搭建RAID陣列之RAID1

          如果對於RAID不太瞭解的朋友親參考這一片文章https://blog.51cto.com/14451009/2431487(RAID技術全解圖解-RAID0、RAID1、RAID5。。。【轉】)  現在主流的RAID陣列都有RAID0    RAID1      RAID5    RAID6    RAID10 。因爲服務器端大多數Linux系統,但如何在Linux系統上面實現這個RAID陣列呢。這篇博客就大概的介紹一下RAID1的設置方法                        


        RAID 1通過盤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盤上產生互 爲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盤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盤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盤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特點:高可靠數據不怕丟失

        缺點:不具備可擴展性

        組成條件:大小相同的磁盤組成

        容量:磁盤總和的一般

        下面介紹一下實驗環境:VMware版本14,Linux系統版本CentOS7


        按照下圖的提示給VMware虛擬機上的Linux系統添加三塊一樣的10G的磁盤然後重啓,爲什麼要添加三塊呢?因爲RAID鏡像卷兩塊磁盤當中有一塊盤壞掉以後,另一塊磁盤的數據還可以讀取,而添加的第三塊磁盤是作爲一個備份。假如有一塊磁盤壞掉的話可以直接替代它

image.png


        接下來使用cd /dev ;ls命令查看系統已經成功識別了剛剛添加的三塊磁盤

image.png


        然後使用fdisk /dev/sdb 進入添加的第一塊硬盤的設置模式,按“n”創建一個新分區後面一直回車,再按保存之前按“t”更換一下分區格式。輸入“fd”設置爲RAID模式。然後輸入“w”保存退出。另外的兩塊的磁盤sdc跟sdd也是同樣的操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零散的磁盤給它組建取來。使用命令mdadm -Cv(創建一個RAID陣列並詳細顯示) /dev/md1(指定的設備文件名) -l1(選擇RAID1) -n2 (連接兩個磁盤設備)/dev/sd[b-c]1 (被添加的設備文件名)-x1 (備份數量) /dev/sdd1(作爲備份磁盤的設備名),就創建成功了RAID1陣列

image.png



        這邊RAID1陣列的md1設備文件就出現,

image.png




        再使用mdadm -D /dev/md1查看具體的信息,紅框裏面依次顯示的是命令,大小(只有原來2塊磁盤20G的二分之一)以及備份盤sdd1

image.png



        接下來使用mkfs -t xfs /dev/md1格式化md1,並且把md1掛載到/mnt目錄下面,接下來數據就能正常的讀寫了

image.png



        爲了展現RAID1的特性,這裏要模擬一下在陣列磁盤當中創建滿了文件,然後撤銷一塊磁盤看數據還能不能夠被讀出,當然RAID0是不可的一塊磁盤損壞整個就都不能使用了。這裏使用cd命令到已經掛載號的mnt目錄下創建了99個文件夾

image.png


        使用mdadm -f /dev/md1 /dev/sdb1命令把第一塊磁盤sdb1刪除了,在使用cat /proc/mdstat命令已經看見剛纔設置的預配盤已經自動開始匹配

image.png


        最後使用mdadm -D /dev/md1查看一下。看到下面的紅色方框當中模擬的sdb1已經損壞而sdd1自動補上來代替了sdb1的工作,並且在刪除磁盤前創建的文件數據沒有受到破壞,一個簡單的RAID1陣列就創建完成了

image.png

image.p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