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與“利”

9.1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原文解讀:

孔子很少(主動)談論功利,卻相信天命、讚許仁德。 

個人感悟:

所謂“利”,簡單來說就是利益或財富。作爲自然人,每個人都有追逐功利的本能慾望,都渴望獲得財富或利益。

俗話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可見,人們對追逐利益的願望何等強烈。

爲了財富,有人坑蒙拐騙,費盡心機;有人偷盜搶劫,乃至謀財害命;還有人爲了錢財,不惜出賣朋友和親人,甚至還有販賣兒童與婦女的。在這個世界上,被錢財矇住雙眼,喪盡天良的人可不少。

不難看到,從古自今,人類的所有爭端和戰爭,絕大多數與利益爭奪有關。

從原始社會氏族間對食物的爭奪,到奴隸時代對人囗的掠奪,再到封建社會對土地的爭奪,以及近現代社會對資源和市場的拼搶,財富和利益都是矛盾的焦點。

這裏提到的,應該是儘量少談利益,多講“天命”和“仁”。當然天命的觀點,不論怎麼看都有點宿命論和消極色彩,不過這些也能給人們追求財富的熱望降溫。

其目的是通過降低人們對財富的慾望,減少社會爭端。爭權奪利的人少了,或者渴求利益心淡了,你爭我搶的現象就會相應減弱,如此一來,就有利於社會整體上的和諧穩定。

當然,“罕言利”,也並非要否定“利”,人們有正當的利益追求需求,可以不反對求利,而是要反對見利忘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