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爲是”只會害了自己

9.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原文解讀:

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爲是。

個人感悟:

人天生有自我意識,喜歡無根據妄加猜測,表達觀點時主觀武斷,一旦行動起來則喜歡固執己見,做事的過程中更是自以爲是。

這四種毛病,可以說是人人都有的,它涉及到了人的本能心理和行爲習慣問題,會對人們認知客觀世界和行爲做事有着深刻的影響。

“毋意”,即不要憑空猜測。這是在告誡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真憑實據,不能胡亂揣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聽到有人說三道四,問他從哪得來的,有何憑據,則啞囗無言。

這種妄加猜測測危害很大,會在無形中損害一個人的名聲,進而製造出種種矛盾。職場也是如此,在單位裏面,若是沒有事實依據而對他人亂加猜測,就很容易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造成人際摩擦。

“毋必”,即不要主觀武斷。有的人自以爲是,行事武斷,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者不許別人發表意見。這樣做非常容易犯錯誤,引發嚴重後果。這種人如若不是領導還好,即便是做錯了事情也不會波及他人。但若讓他掌握着一定的權力,那他害的可就不止一人了。

南北朝時期,前秦王苻堅不聽羣臣勸阻,執意發兵征伐東晉。結果淝水一戰,百萬大軍灰飛煙滅。苻堅本人也被擒殺,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毋固”,即不要固執。造成人們固執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是爲了自己的面子,硬是不肯回頭認錯。而有的人是因爲對自己太有自信了,結果在主觀方面上過於強勢,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結果卻釀成了大錯。真正有能力的人大多是能屈能伸,可以變通之人。人生豈有一條直路可以筆直走下去的?

最後是“毋我”,即不要自以爲是。這是在告誡我們,做人不能過於自大,要懂得低調行事,謙虛做人。“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能受到別人的歡迎。不過,還有有很多人非常容易產生以自我爲中心的念頭,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們可以對他人的感情、尊嚴等肆意踐踏。

在人的一生中,充滿艱難險阻,即便是廣納博採,也不一定獲得成功,何況自負固執。所以,要客觀對待現實和社會上發生的變化,爭取使自己的決策和行爲更爲合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