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而後能重道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展廳門口,有兩座人物雕像,一是孔子,一是老子。

      這兩位,在中國思想史上,都屬於聖人。

      中國歷史上,成功人物大多留下了一些美談,如果仔細去尋思,還真是按照古聖的哲學去做的。如果不是自覺的,也是暗合,而不是巧合。

      孔子的思想,最在於仁。具體來講,內容太多,不妨選取其一來看。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當然,子路也算。

      顏回之所以受器重,首先在於他尊師。

      所有的老師選擇衣鉢承繼者,首要的看學生是否誠心尊師。因爲,學生誠意敬老師,說明他能“重道”。

      真正的大師,其實早已並不十分需要學生的尊崇,但是,選擇得意門生的時候,還是首看其誠意敬重老師做得如何。

      知道應該尊敬老師,不能說是尊敬老師,因爲他的行爲不一定跟得上。只懂得尊師的道理,卻不能落實到行動上,說明他並不能遵從道。

      顏回對孔子極其尊敬,常常侍立左右,像是對待自己的父親。說明他不但懂道理,而且能切實實行。

      從這點來考察,顏回不僅能學習理論,而且能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和思想。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成爲德高才巨的人。即便是資質差一些,但是,一經老師悉心指點,加上自己的堅持不懈,一定能彌補天賦不足。當然,顏回的資質並不差。

       爲什麼要尊敬老師?父母生養身體,老師助我們滋長靈魂,其作用是不亞於父母的。所以,纔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古訓。

      尊師重道,最有名的典故是“程門立雪”。“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楊時拜程頤爲師,爲了不擾老師午睡,於雪中站立等待,以至於成了雪人。

      如此行道之人,當然會得到老師的悉心指點。

      後來有張良得兵書的故事。張良遇一老翁,老翁故意把鞋脫落橋下,讓張良拾鞋,再爲他穿上鞋。然後三次約張良夜裏相見,故意刁難。張良從尊敬老者出發,恭順而行。終於讓老翁覺得“孺子可教”,授其兵書。張良終成奇謀,助劉邦奪取天下。

      一般人以爲張良靠的是尊老,這其實只是表面現象。

      老翁其實應該是考察他是否重道。張良懂尊老之理,能夠切實實行呢?這很重要。因爲,讀了兵書,懂得戰爭之道,能否按道行事,纔是決定他能否成爲優異軍師的關鍵。

      所以,能切實尊老,告訴老翁張良的執行力很強。“孺子可教”,在於他是一個重道之人。

      如今,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不僅需要孩子有優異的成績,也希望孩子能有優良的品行。可是,家長們對於孩子的重道的關注夠不夠呢?

      你看,那位副所長因爲老師把自己遲到的孩子罰站了幾分鐘,竟然將老師從校園帶走,在派出所關了幾個小時。

      周姓老師因爲管理學生,家長竟然強行要求賠錢道歉。結果,周老師投江自盡。

      學生逃課,老師去管理,僅僅是用書背敲了幾下,家長竟然“鬧校”“鬧教育局”,迫使相關部門處分老師。

      ……

      如此對待老師,孩子如何“重道”?

      如此對待老師,孩子將來就能尊敬和孝順老去的家長嗎?

      知道尊老尊師的道理卻不去實行,孩子即便背誦得了千萬條人生格言,卻沒有去身體力行,孩子又如何得到真正的成長呢?

      所以,尊師之風,要大力弘揚。

      因爲,優良的品行,是從方方面面去養成的。

      指望一個不懂得努力去尊敬老師的人將來會是一個孝子,這是很危險的。


作者簡介:謝永紅,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

關注我,長按二維碼,或掃一掃二維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