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我走的時候,月光在他的屋頂上飄雪

我走的時候,月光在他的屋頂上飄雪。——簡媜《胭脂盆地》

也許每個人年少之時都曾感動於一些文字,在這個心思最細膩的年歲裏,也是內心最柔軟的年紀。

我曾感動於簡媜的一句一言,在高中時讀到《四月裂帛》,我驚爲天人,如飢似渴去摘抄簡媜的句子,後來看了《胭脂盆地》、《舊情復燃》、《水問》、《夢遊書》,更加驚歎於她的文筆。

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妙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句子,每一位詩人的筆尖都像被上帝吻過,可以寫出如此詩意的文字。

每次讀她的文字,我都彷彿置身於空靈的山谷之中,踏雪而來,折一枝梅,輕嗅,簡媜的文字就恍若凜冽的梅香,讓人心緒悠長。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蓋的是漫天星辰。夜中若渴,飲的是銀瓶瀉漿。月不曾瘦,瘦的是輾轉反側的情思。星不曾滅,滅的是闌珊燈火。——簡媜

簡媜,1961年生於臺灣宜蘭縣冬山河畔一個農村裏,玩伴不多,幼年幾乎只與山水打交道。也許正是童年漫步于山中,她才能寫出這麼充滿靈氣的文字。

她的第一部散文隨筆《水問》,可以看到一個最初的簡媜,她在詩中追尋自己的宿命,她經常以故鄉作爲自己心靈的寄託,她十五歲時選擇背井離鄉去臺北,她有太多的童年記憶遺落在臺灣的那個小山村。

“你所在之處,是我不得不思念的天涯海角。”

她童年的物件、水邊的吆喝聲、村頭的小河是她要一點一點撿起來的,也是她的詩中常常出現的。

若我看倦了風景,走累了路,你是否,願意變成酒色的石頭,讓我把餘生靠一靠。

簡媜是這個浮華世界裏少有的能夠靜心寫文章的作家,她的詩文別有韻味,她的散文空遠悠長,因爲有她,讓少年的我心中多了一絲對詩文的嚮往。

我讀得越多,就越羞於自己的才疏學淺,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動人文字,可是我卻知道的這樣少,我想和別人分享我的感動,可是我向旁人訴說時,卻想不出讚美的詞句,我羞於這一切,我迫切的渴望去讀遍天下書。

也許是簡媜的存在,讓我更加的想要閱盡世間悲歡。

“我走的時候,月光在他的屋頂上飄雪。”

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就想到了簡媜,不料真的處於簡媜筆下。

這番有意境的話,不可解讀,不然只會破壞心中那種若有若無的感覺。

讀完這句話,閉上眼睛,你的腦海中可會浮現出這幅場景:一輪圓月懸於夜空,房子裏燭影搖紅,屋頂被白雪覆蓋,少年將要遠走。

詩的語言唯有詩來解讀。

我想到了一句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雖不甚相同,可是隱約之間,卻有相似的意境。

簡媜,多年研習佛法,於世間萬物有着自己別樣的看法與見解,長期抄寫經文,也使得她的心境變得敞亮而通透。

“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爲你掌燈伴讀。”

簡媜的創作是從父親去世後求學臺北開始的,一個天生地養的女兒,走過曠野去領取她的未知,從此遠離故鄉,故土一經揮別,至此不再回頭。

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詩中都藏着簡媜淡淡的憂傷,也許正是這種環境,才能培養出大詩人、大才女。

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簡媜《水問》

感謝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