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是工作實現高績效的催化劑

最近,我拜讀了鞠遠華老師的著作《爲自己工作到最好》,他在文中講到,“職場上的競爭,表面上看是技能的競爭,實質上是心態的競爭。我們對待生活、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着我們的行爲,而行爲帶來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態影響着我們工作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的績效。

由於工作需要,經常會對員工職業心態、專業能力及工作業績進行考察與評估,考察結果非常有趣,而且得出兩個很有意思的結論:1、入職時專業基礎稍薄弱、學歷並不高的同事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績,獲得導師及上級領導的認可;2、當初招聘時專業功底紮實、學歷較高的同事經過一年的工作後逐漸變得消沉低迷,我們預期未來最有可能做出突出成績的同事如今反而沒有作出應有的貢獻。

爲什麼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反差?經過深入分析,我們發現績優羣體與績差羣體分別有一些共性特徵,那些績優人員大多表現爲心態積極、樂觀合羣、自我認知準確、職業定位清晰,而績差人員則大多表現爲心態焦躁、自卑迷茫、自我認知錯位、職場意識模糊。由此可見,高學歷、高能力並不一定意味着高業績,工作能力雖然是決定我們工作業績好壞的直接變量,但工作能力能否順利轉化爲現實的生產力,心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調節變量。心態越是積極,越容易產生高績效,心態越是消極,即使能力高也未必能產生高績效。

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說過:“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意即我們每個人無論工作或學習,都必須用心專一而不浮躁,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上心無旁騖,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儘快實現能力向業績的轉化。正如鞠老師所說:“態度左右我們的行爲,而行爲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