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俗文化:“荤段子”与升职加薪的关系

如果研究民间文学的话,现时流行的“荤段子”应列入其中,高校的学者们不知关注没有?是不是还是在照抄前人留下的资料与论断。笔者认为,荤段子目前已成为国民消费最大的一宗文化产品,它属于俗文化。荤段子为何如此畅销呢?

         第一、   荤段子适应各色人群,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说荤段子和享受荤段子的人,几乎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群。笔者还没有听说哪位公开声明不愿听到荤段子的人,广州今年出台地方法规,将荤段子列为×××一类予以禁止,实在是没有想到一个开放地区做出如此可笑的决定。试行半年了,此法规有效吗?各色人群需要它,是因为荤段子是生活的润滑剂,将人际间的关系于一阵笑声中变得融洽起来。正所谓“讲假话群众不高兴,讲真话领导不高兴,讲痞话(荤段子)大家都高兴”。某领导下去考察,因为一个普通干部非常擅长讲荤段子,每次被叫去陪他,酒席上以荤段子做下酒菜,岂不乐哉?因为让领导如此开心,这位在机关里混了多年的小职员竟然提拔了。可见,荤段子还具有某种神力的。

           第二、   荤段子不仅幽默,而且闪射智慧的光芒。

    荤段子之所以如此流行,它不仅让人于紧张的工作之中得到放松之外,更重要的是虽然简短,却蕴藏着智慧,并多少给人启迪。有些荤段子看似是×××的,但倘若你不以×××的心态去理解,那真是妙文,比读那些长篇大论有益得多。现将笔者长篇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中的一个荤段子摘抄如下,看看它的黄而不色的特征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刚刚建交之时,日本的“尿素”出口中国,那是很紧俏的物质。特别是尿素袋子,竟然如一种布,很适合做衣服。某供销社主任以特权占有了很多这种袋子,妻子将其改为裙子,用靛染色,穿上后令多×××女眼红。某天,供销社主任在家宴请县长,妻子特地穿上用尿素袋子制作的裙子,亲自下厨。谁知用靛染色的裙子洗过几次后,有些脱色。妻子上菜时,县长的眼瞪大了,只见女人胸前隐约现出一行字:含氮量25%。下腹部隐约现出一行字:谨防潮湿。女人转过身再去端菜,却只见屁股上面又隐约现出一行字:净重25公斤。这些字确实是日本尿素袋子具有的,但经过创作,竟然出此奇文,你说能毒害人们的心灵也不见得吧。

              第三、   开放的语言环境、国民文化水平已大幅提高。

    不能不说,荤段子流行,是与我国的开放环境有关的,在过去封闭的年代里,人们被剥夺了话语权,那像现在还有领导在酒席上公开要这道特殊的菜的呢。从创作者来看,笔者推测多为机关工作人员,现时的机关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生了,这与改革开放前机关里人员文化构成已发生天大的变化。这些机关工作人员中,一部分闲来无事,一部分久未提拔正在慢慢熬,智慧无处使用,便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排遣胸中的郁闷,也算是一种调侃。如果创作的荤段子流行开来,创作者还能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