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生剖析其對策

    有一位理科復讀生當年高考成績是512分,比上年高考成績451分提高了61分。他在談體會時說:“剛開始復讀時,那落榜的一幕幕總是揮之不去,不論老師和家長怎麼鼓勁,學習成績也沒有預想中的大幅度提高。但我還是挺住了,半年以後好像有點開竅似地一下子明白了,以後的進步便是幾何形增長了……”
    生活當中,許多復讀生都經歷過這種心理曲線。那麼,復讀生應該怎樣戰勝自卑與尷尬的心理,怎樣樹立起必勝的信心,重新向高考目標衝刺呢?
    首先剖析復讀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原因,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種:
    1.目標過高型
    這類同學對自己的綜合實力估計過高,致使志願填報不當,高考成績與期望值的差距過大,沒能被理想的高校錄取。
    2.基礎薄弱型
    這類同學往往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偏科現象,造成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或者是在各個學科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識漏洞,缺乏知識的完整性;或者是由於平時比較貪玩,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或者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思維不夠靈活,接受知識遲鈍,學習效果不佳等等。
    3.考場失誤型
    這類同學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多數是由於本人的心理素質不好,以及來自外界的心理壓力過大,影響了正常學習水平的發揮,導致在高考中出現嚴重的失誤,造成與平時的學習成績相比差距懸殊。
    參加復讀的同學,也具有一些優勢:
    一是復讀生對學過的全部課程,不可能什麼都不會,需要複習的任務是查缺補漏、鞏固提高,而不是全部另起爐竈重新再來。
    二是有以前的學習基礎,重讀時,會覺得從前感到有很大困難的知識點,現在學起來很容易。複習記憶一些概念和定義,總比新接觸時省力得多,效果好,可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是自己親身經歷過高考,再次參加不會有神祕感。並且,自己形成的考試經驗,勝過別人的傳教,可以使自己心情放鬆,增添考試成功的信心。
    作爲一名復讀考生能否做到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是很重要的。要認真面對現實,分析出自己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找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之所在,總結出自己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也要善於瞭解自己有哪些優點和長處,這樣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復讀時的奮鬥目標和學習計劃,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複習方法,通過自己紮實的努力來取得好的成績。
    復讀生怎樣針對自己的特點進行高考複習呢?
    對於目標過高類型的同學,應堅信自己在一年的重讀中,成績絕大多數是會有所提高的,不會越學越下降。只要在報志願時,考慮到自己在復讀時成績提高的幅度,選擇切合自己實際的院校和專業,成功的把握是很大的。
    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要在復讀的過程中,踏踏實實地搞好複習,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樹立起信心,在經過復讀的努力之後,成績的提高應該是比較明顯的。
    對於高考失誤的同學應在平時就加強考試心理的訓練,相信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失敗是成功之母,過去的失敗能爲今天的成功奠定基礎。要培養自信心,多想自己的優勢,多想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但是不要驕傲,要儘可能地使自己從過去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要爭取做到在考場上少失誤、不失誤,這樣自己就一定能夠取勝。
    一些教過復讀生的老師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議:1.大家普遍對復讀時新的困難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慢慢地,遇到挫折或者預想的結果沒有出現,便慌了,沒勁了,覺得又沒什麼希望了。因此,對復讀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2.有許多復讀生不太謙虛,表現在一聽就懂一看就會。這種態度,實則最終決定了學的知識和去年一樣浮,一答就錯。必須有“重打鼓再開張”的想法,重新學習一切知識。3.復讀這一事實使復讀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有時父母親友詢問、同學來信鼓勵也會心煩。要在心理上坦然面對,經受什麼樣的打擾都能應付自如。 
發佈了6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1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