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排序算法

奇偶排序,或奇偶換位排序,或磚排序,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排序算法,最初發明用於有本地互連的並行計算。這是與冒泡排序特點類似的一種比較排序。該算法中,通過比較數組中相鄰的(奇-偶)位置數字對,如果該奇偶對是錯誤的順序(第一個大於第二個),則交換。下一步重複該操作,但針對所有的(偶-奇)位置數字對。如此交替進行下去。

處理器數組的排序

在並行計算排序中,每個處理器對應處理一個值,並僅有與左右鄰居的本地互連。所有處理器可同時與鄰居進行比較、交換操作,交替以奇-偶、偶-奇的順序。該算法由Habermann在1972年最初發表並展現了在並行處理上的效率。

該算法可以有效地延伸到每個處理器擁有多個值的情況。在Baudet–Stevenson奇偶合並分區算法中,每個處理器在每一步對自己所擁有的子數組進行排序,然後與鄰居執行合併分區或換位合併。

Batcher奇偶歸併排序

Batcher奇偶歸併排序是一種相關但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採用比較-交換和完美-洗牌操作。

Batcher的方法在擁有廣泛互連的並行計算處理器上效率不錯。

算法

以下表現其單處理器算法,類似冒泡排序,較爲簡單但效率並不特別高。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math.h>   
#include<ctype.h>   
#include<stdbool.h>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
    t=*a;
    *a=*b;
    *b=t;
}

void printArray(int a[], int count)
{
    int i;
    for(i=0; i<count; i++)
        printf("%d ",a[i]);
    printf("\n");
}

void Odd_even_sort(int a[], int size)  
{
    bool sorted=false;
    while(!sorted)
    {
        sorted=true;
        for(int i=1; i<size-1; i+=2)
        {
            if(a[i]>a[i+1])
            {
                swap(&a[i],&a[i+1]);
                sorted=false;
            }
        }
        for(int i=0; i<size-1; i+=2)
        {
            if(a[i]>a[i+1])
            {
                swap(&a[i],&a[i+1]);
                sorted=false;
            }
        }
    }
}

int main(void)   
{
    int a[]={3, 5, 1, 6, 9, 7, 8, 0, 11};
    int n=sizeof(a)/sizeof(*a);
    Odd_even_sort(a,n);
    printArray(a,n);
    return 0;
}

 

發佈了14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8 · 訪問量 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