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Hyperion首席技術官:誰關心商業智能

Hyperion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表示,跟蹤經營業績的分析軟件也許並不是企業IT部門最關心的領域,但是它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到了。

 

商業智能(BI)這個詞也許會令很多技術專家感到索然無味,但是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

在以往,能夠讓企業更近距離的考察財務狀況和後勤情況的商業智能軟件並不引人注意,不過隨着一些大企業(比如安然公司)財務問題的曝光,這類軟件也開始受到人們重視了。美國立法機構鑑於各個企業的財務醜聞頻頻曝光,也推出了一系列法案,比如Sarbanes Oxley 法案,強制企業執行人加強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化。

而考察、分析以及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的最好的軟件無非是來自Business Objects、Hyperion以及Information Builders. 這些企業爲了發展成業界領先的企業,都在不斷的盡力滿足企業用戶的需求,但是來自整個軟件行業的兼併收購之風仍然讓這些BI廠商感到壓力巨大。而據Gartner 表示,在一些企業內甚至有超過23種不同的BI工具在運作,可見合併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目前沒有一個BI廠商能夠通過兼併成爲能與微軟抗衡的BI廠商。

Hyperion公司在IDC 的BI市場排名中位居第四,雖然它有很多優勢,但是和Business Objects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Hyperion有自己的小聰明,它打算通過改變遊戲規則的方法一躍成爲業界王者。按照Hyperion的策略,與其在BI本土艱苦作戰,不如在臨近的領域大展拳腳,這個領域就是企業效績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據Hyperion公司表示,它們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等級的策略研究上,幫助企業領導者更方便的瞭解公司業務信息,而不是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主流BI產品中謀生存。

ZDNet UK最近採訪了Hyperion的元老,首席技術官John Kopcke ,探討爲什麼BI又重新回到了企業流行軟件的行列,以及爲什麼企業應該重視這方面的投入。

問:爲什麼商業智能到現在才變得如此熱門,是否是因爲企業必須在財務以及操作上嚴格的符合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呢

答:我在這個行業已經有28年了。目前這個行業中仍然有很多企業,並且目前來說,正是BI的發展動力最強勁的時候。你可以看看其它軟件行業,比如數據庫或者辦公軟件,他們也已經發展了差不多一樣的時間,但是它們在幾年前就已經經歷了發展的高峯以及廠商的合併重組等過程。看看現在還有多少個數據庫廠商就知道了。

至於爲什麼BI到現在才變得如此熱門,這個問題確實很有趣。我個人以爲,產生這種現象是有一系列原因的。以前我們也經歷過各種問題甚至是金融危機,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基礎架構已經完成了,但是並不是人人的辦公桌上都有電腦可以接入BI系統。在八十年代,你肯定經歷過花費大量時間查找數據,當你最終找到數據時,卻發現這些數據卻沒有意義。也許你還經歷過架構方面的麻煩,比如有些員工使用Vax ,有些則使用ICL ,因此公正的說或者是從商業智能的角度說,你每天用在工作上的時間並不多。

接下來在九十年代,我們都看到了ERP 和數據倉庫的興起,最終技術的重心落在了互聯網上,現在不論我們身處何處,都可以方便的與別人聯繫、訪問數據資源以及業務系統,這意味着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商業智能活動上了。

問:是不是還有什麼可以在未來幾年推動BI走得更高呢

答:如果將經濟壓力考慮上,那麼BI的動力就更明確了。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企業交錢購買了產品之後就以爲萬事大吉了,不再去考慮該如何提高業務性能。而事實上這個時候才應該進一步考慮該如何利用新產品提高業績。

問:我們知道了企業採用BI的背景原因,那麼是什麼使企業選擇你的技術呢

答: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我們就開始在文字上進行宣傳了:商業智能使你洞察你的商務情況。很明顯,如果你對你的企業業務沒有任何洞察力,那麼一開始企業就無法生存。但是當你擁有這種洞察力,該怎麼利用這種能力呢?從我們的認識上說,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推動業績,這意味着你需要更專注於企業實際的執行計劃。如果我觀察一個企業的業績或者一個橄欖球隊,我會說隊員都不錯,他們的訓練也很好,但是因爲沒有很好的計劃,比賽成績並不理想。因此如果事先計劃好,我想你肯定會有理想的成績。Hyperion就是將這種計劃帶入企業。

問:我們現在所談的軟件工具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答:概括的說,我們的軟件工具應該是一種計劃的概念,也就是一個企業實際的財政和操作計劃。當然,我們也加入了一些其它的層面,用來關注財務合併以及法規的遵守,因爲作爲一個現代的企業,不但要滿足業務的需求,還要與一些代理商或者政府搞好關係。有時候你會發現管理報告中對企業的評價相當好,但是實際的企業運作情況並不理想。這就是爲什麼Sarbanes Oxley法案出臺的原因。一般我們看到這樣的案例都會說“Yeah,你的企業從報告裏看相當不錯,但是從風險的角度看,你的企業已經很危險了。”

問:是不是在計劃方面我們更需要通過協商來解決,而不僅僅是提供軟件

答:這是當然的,但是雖然業務計劃和收購合併等都非常複雜,但企業畢竟是在這方面運作了很多年,有了固有的模式,而且對財務問題來說,銀行和企業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如果你是企業的CFO ,那麼你可以在這個企業做CFO ,也可以去另一個企業做CFO ,因爲你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區別。因此作爲軟件廠商,我們很容易將一整套解決方案交付給企業,不過對於業務執行方面的一些細節,我們還是會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來量身定做。

問:你是否計劃讓BI更具綜合性和可定製性,而不僅僅侷限在數據分析領域

答:也許對我來說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依靠一個數據倉庫,進行查詢並給出報告。這是所有需求中最容易實現的。從目前的技術來看,你只需要進行一天的使用培訓就可以開始自己創建報表了。但是再深入下去,做一些複雜的分析比如收益性分析,也許就需要考慮通過某種服務來幫助你實現了。

問:在未來,您的公司中是不是服務的成分會越來越大

答:我並不覺得我們公司在服務方面有很大的增長。原因是這樣的,每個成功的軟件公司都需要健康積極的合作商來幫助提供良好的服務,我們的軟件銷售量在飛速的發展,但我們不可能爲了滿足技術支持的需求而不斷的擴招以及培訓新員工,這對我們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成長。

問:據Gartner 表示,雖然BI廠商都在試圖提供一種全方位的服務,但是沒有一個廠商能夠真正做到。事實上,每個BI廠商都有自身的軟肋。在你看來,三個主要的BI廠商的軟肋在哪裏

答:很多ERP 廠商也表示自己可以全方位的涉及BI領域,但是它們所說的“全方位”比我們所說的“全方位”要更大更虛一些。Gartner 所指的是這些公司。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你討論的到底是商業智能(BI)還是企業績效管理,後者是我們所做的。

如果你在瞭解Hyperion的過程中問,到底有哪些方面是我們沒有涉及的,那麼我可以告訴你,最大的一部分就是高級統計分析,這方面是 SAS 的專長。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要在工作範圍中加入這方面的內容呢?當然不會,不過也許十年後,當公司按照我們的預期成長壯大後,也許我們會考慮加入這方面的內容。

問:在你看來,企業績效管理能否取代BI呢

答:我非常樂於看到這一點變成現實。在IDC 的統計數據中,我們在金融企業績效管理領域處於第一位,在BI領域處於第四位。在我們看來,其實這都應該算作企業績效管理,但是如果市場調查公司非要將其分開評比,那麼我們只能不斷努力,希望從第四位升到更高的位置。

問:與其它技術相比,你是否認爲這種名稱和定義上的模糊會導致人們對BI的認識模糊呢

答:從一個層面上講,BI的定義相當簡單。如果我說我的工作範圍是在企業績效管理方面,也就是爲了推動你企業的業績而進行工作的,那麼企業的CEO 就會很容易理解 BI 了。相反,如果我對CEO 說BI,那麼我接下去就要講一堆例子來解釋如何利用BI。

回到我剛纔的例子,在1980年當我走進一家企業,我會在財務部看到IBM 的系統,在市場部看到DEC 的系統,甚至還有一些ICL 和Wang的系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這些部門自己擁有IT產品的購買權力。現在回到現在,如果讓你想象“企業的CFO 會和硬件銷售人員一起討論該買IBM 還是ICL 的系統,你會有何感想?”現在的企業都會認爲這簡直太荒唐了。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硬件廠商在快速的實現標準化,比如Sun 、HP、Dell,做得都不錯,而Wang和ICL 則被市場淘汰。

在最近30年,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BI領域,到現在爲止,市場上還有23家廠商提供23種BI技術。這些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聯繫的。而現在人們也開始談論該如何精減BI廠商的數量了。

問:你有沒有做過調查,到底你的客戶是否和其他的BI廠商有交易

答:是這樣的,你也許從Gartner 的數據看到有23家BI企業,但是我們認爲平均每個企業也許只會和四至五個廠商進行聯繫。

問:按需已經貫徹了整個CRM 市場,尤其是Salesforce.com帶來的影響巨大,你認爲在BI領域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麼

答:我認爲有這種可能,但是對於所有的軟件廠商來說,仍然存在一些技術上的挑戰,按需並不是唯一的。而Salesforce.com所能做的,也是他們真正的祕密在於創造一種Salesforce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按照這種模式運作。當有更多的企業用戶註冊Salesforce,並不代表Salesforce的成本支出會增大。而對於企業績效管理或者商業智能來說,跟Salesforce是不一樣的。在各個企業中,雖然大的模式是類似的,但是仍有許多不同的方面,無法套用統一的BI模式,而是需要廠商爲企業量身定做。

發佈了4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506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