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感

         今天讀張佛泉先生的《權利與自由:中國的憲政言說》一書,看得欲罷不能。其中很多觀點讓我茅塞頓開。

         書中開頭一篇文章就讓我有很多思考,有很多啓發。

         《中國基本教育問題》,這篇文章張先生寫於1933年。他認爲當時的很多主流思想認爲中國要強大隻要學習西方的實用科學就可以了,這種思想是錯誤的。西方不但有堅船利炮,有電燈電話等等的物質文明,更有詩,劇,小說,音樂,繪畫,雕刻,詭辯,哲學,神學;有希臘的黃金時代,有羅馬帝國的法典,有中世紀的黑暗,有文藝復興,有宗教戰爭,有政治革命。西方文明背後,不只是機械的理智,還有堅決的意志,熱烈的情感;不但有雄辯家和預言家的舌,思想家和文藝家的筆,還有殉教者和革命家的熱血與頭顱,甚至有武士和情敵的劍鬥。這些都不能和西方的科學發展分開。他引用《中國教育改造》一文的觀點“現代科學並沒有產生今日之歐美;反之,卻是歐美的頭腦生育出現代科學與技術。”“中國教育中最基本的問題,不是個模仿的,乃是創造與適應的問題。”因此他提出如果我們必須要學美國,只有學美國人的創始精神。學習源頭,那麼我們對科學自身也會有自己的看法。

         同時連帶出一個大學教育的問題,我想對眼下的我們特別有意義。當時的人門都批評學校和社會隔膜太大。學生所學非社會所用,社會所用非學生所學。所以很多人提倡辦技術學校,直接學技術。我想今天這種困惑也依然存在,提倡學技術的觀點也大有人認同。先生卻不這麼認爲。他覺得在大學裏學的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適應能力,一種創造力。如果只是學技術,像以前的學徒那樣手把手教,學完技術之後,過了段時間,這個技術被淘汰了,那麼他就沒什麼價值了。這就是學徒這樣一種教育方法價值不大的原因。大學裏最重要的是在於學會適應力,創新力。

發佈了1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