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G互聯網的出路在哪裏?

一、3G的發展歷史

這兩年3G被吹的神乎其神,近似於成爲了低迷的中國互聯網的救世主了。但是和兩年前一樣的看法,在徽劍看來,3G的出現會帶來一些新的應用,但是對於整個互聯網格局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我們先來看3G的歷史:

3G手機,俗稱第三代手機。一般地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國際電信聯盟(ITU)在2000年5月確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無線接口標準,寫入3G技術指導性文件《2000年國際移動通訊計劃》(簡稱IMT—2000)。這標誌全球化的3G規範標準正式出現了。

其實3G提出來很早,ITU TG8/1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概念,最初命名爲FPLMTS(未來公共陸地移動通信系統),後在1996年更名爲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2000)。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目標是:世界範圍內設計上的高度一致性;與固定網絡各種業務的相互兼容;高服務質量;全球範圍內使用的小終端;具有全球漫遊能力;支持多媒體功能及廣泛業務的終端。爲了實現上述目標,對第三代無線傳輸技術(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體業務(高速移動環境:144Kbps,室外步行環境:384Kbps,室內環境:2Mbps)、比現有系統有更高的頻譜效率等基本要求。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發展大事記

1985年,未來公共陸地移動通信系統(FPLMTS)概念被提出。

1991年,國際電聯正式成立TG8/1任務組,負責FPLMTS標準制訂工作。

1992年,國際電聯召開世界無線通信系統會議(WARC),對FPLMTS的頻率進行了劃分,這次會議成爲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制訂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994年,ITU-T與ITU-R正式攜手研究FPLMTS。

1997年初,ITU發出通函,要求各國在1998年6月前,提交候選的IMT-2000無線接口技術方案。

1998年6月,ITU共收到了15個有關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接口的候選技術方案。

1999年3月,ITU-R TG8/1第16次會議在巴西召開,此次會議確定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大格局。IMT-2000地面無線接口被分爲兩大組,                即CDMA與TDMA。ITU-R TG8/1巴西會議結束不久,愛立信高通達成了專利相互許可使用協議。

1999年5月,國際運營者組織多倫多會議上30多家世界主要無線運營商以及十多家設備廠商針對CDMA FDD技術達成了融合協議。

1999年6月,ITU-R TG8/1第17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不僅全面確定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接口最終規範的詳細框架,而且在進一步          推進CDMA技術融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1999年10月,ITU-R TG8/1最後一次會議將最終完成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接口標準的制訂工作。

2000年,ITU將完成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部分標準的制訂。

在國內,大量的所謂專家說3G是機遇,舉出的理由也是頭頭是道,但是我們來看段新聞:

“有報道稱,最先開始3G服務的日本DoCoMo公司的FOMA到目前爲止並不像I-mode一樣成功,頭8個月僅吸引了約11萬訂戶,分析人士認爲其原因主要是無線頻譜的缺乏導致成本增加,在價格上和ADSL的競爭中明顯處於下風。爲此,J-Phone和KDDI決定推遲開通3G服務的時間,以通過ADSL收回他們投入到3G的鉅額資金。

而在歐洲,老牌電訊公司如英國電訊和德國電訊在3G牌照的拍賣中負債累累,至今翻不過身來。根據英國《經濟學家》的預測,全世界3G硬體及許可證的價格總和,將達到3000億美元。在繳付了巨大的頻率許可費之後,歐洲各大移動電訊公司皆因揹負鉅債而大傷元氣,大大影響了他們對3G技術的投資。”

據徽劍掌握的情況,目前就全世界而言,沒有一個商用的3G網絡是賺錢的。同時也沒有一個依附在3G基礎上發展的互聯網項目是成功的。

當然對於比如華爲中興摩托羅拉這些硬件製造廠家來說,3G肯定是機會。但是對於運營商和指望靠3G應用來運營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二、3G的競爭者和3G的問題

在3G起步之際,另一個可以說是他的孿生兄弟---無線局域網正在悄悄壯大。有人這樣評價:“無線局域網是固定局域網的一種延伸。沒有線纜限制的網絡連接。對用戶來說是完全透明的,與有線局域網一樣。無線局域網的特點是靈活性和移動性,簡單的點對點技術,基礎架構網絡提供分佈式的數據連接和漫遊,與有線局域網相當的功能,但沒有線纜的限制,有效局域網的有效延伸,便攜式局域網,容易設置(會議室,小型辦公室等)”。

3G的特點是一是無線化,也就意味不用去安裝網線,使用時方便;二是所謂的速度快,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字節/每秒)、384kbps(千字節/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再看無線局域網的特點一是有限範圍的無線化,在一些方便安裝無線局域網的環境下,可以安裝。比如辦公室、家庭、酒店,甚至咖啡廳、火車、輪船等地方。二是速度更快,公認的無線局域網標準802.11b的速率是11M/s,而且是在不斷提高。從理論上講,假如使用光作爲有限範圍的無線局域網通訊,那麼意味無線局域網完全具備光纜的傳輸速率。

有線局域網的傳輸特點一是比較固定,在一些合適的地方纔可安裝,比如辦公室、家庭、酒店等比較固定的場所。二是速度特別快,只要接上光纜,理論上可以超過1G甚至更高。

下面一張表,可以很好的描述

對比後我們會發現,如果就使用方便性來說,手機上網除了在汽車上、戶外等地方比較方便而已,其他地方相比下,都不如無線局域網和固定寬帶。(備註:如果採用更高頻率比如紅外或者可見光,在飛機上實現無線局域網就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了。)

有人說無線局域網只是一個局域接入技術,不能用於廣域覆蓋,不能支持高速移動。因此無線局域網與廣域移動技術之間主要體現爲一種互補的關係,儘管它們可能在邊緣上競爭。

在徽劍看來,這看法大錯特錯,無線局域網與3G並不是在邊緣上競爭。而恰好是在3G自認爲的優勢的地方給予了3G最大的打擊。無線局域網是有限範圍的移動,但是和3G一樣,那裏有基站,那裏也有信號。網通正在力推"無限伴旅"的無線局域網項目,聲稱要用無線局域網覆蓋其CNCConnected項目中的1400多家高級寫字樓,並且做到"一個賬號,走遍全國,甚至全球"。目前來說,在解決"熱點"地區無線寬帶上網的問題上,無線局域網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網絡基礎和技術,無論在速率、成本、業務、終端方面,無線局域網有很多3G無法比擬的優勢,能比3G更好地滿足需求。

無線局域網一大特點是安裝簡單,比如餐廳等地方,只要安裝了一個無線路由器,就可以實現相應功能,徽劍相信,過了幾年後,全國各地大小餐廳咖啡廳酒吧等地方估計都有無線局域網了。這個時候您是願意使用速度更快的無線局域網還是所謂的3G呢?

儘管有人對是否需要更高的帶寬表示懷疑,無線局域網可以在保證帶寬的前提下,成本大大底於3G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就意味更高的用戶體驗。

也許有人會說無論是局域網還是城域網,都不能在快速移動中獲取數據,這時候就開始顯示出3G的優勢。但問題是有幾個人會在相對基站高速移動的過程中上網、處理公務呢?

有評論就指出假“如一個消費者在高速行駛的車上可以通過2.5G的手機打電話和收發e-mail,在機場、加油站、賓館可以通過PDA或者筆記本下載視頻,那麼誰願意再來使用3G的服務?”

有人會說,隨着技術的發展,未來3G也會不斷提高速度和用戶體驗,徽劍在此提醒這種想法的人士,無線局域網不需要在全方位上跟3G競爭,只需要搶佔比如酒店、餐廳、甚至公園、小區等地方就可以了,不需要考慮太大的移動性。而且無線局域網完全可以向紅外、可見光等範圍的頻率利用起來。這時可以利用的帶寬是3G難以望其項背的,僅就目前技術而言,假如無線局域網通過紅外連接,完全可以達到1000M/s以上。

網通首席科學家侯自強認爲大蜂窩的覆蓋半徑是0.5公里,一個扇區可能要覆蓋幾平方公里,在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要達到很多用戶共享幾兆比的速率,並不是很現實。他說最近無線局域網的興起,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半徑只有幾百米,可以支持高速率移動互聯網。

3G的另一個“引以爲傲”的地方是所謂的終端方便,即拿個3G手機就可以用。不可否認,對於一部分沒有電腦的人來說,手機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們再來看另外一部分也是未來的大部分人,都是有電腦有手機,那麼我們來對比下手機和電腦的應用。

下面再看就應用範圍而言,手機(含PDA)和PC機(含筆記本)對比

我們會發現除了聊天方便外,手機(含PDA)就只剩下小遊戲和一些小應用方便了。

手機確實方便,但是界面太小,即使是所謂的大屏幕手機。這樣一來就限制了很多應用,有人憧憬在3G時代人們可以在手機上看世界盃,中國移動副總魯向東說,"究竟有誰願意坐在車裏用手機看世界盃?我想只怕沒幾個人,如果真有人想嘗試的話,只怕(在手機上)連球都找不到。”

在徽劍看來,還有一點那就是PC機(筆記本)體積大,意味在同樣技術條件下,它的功能可以更強大,安裝更大型的軟件,結合大屏幕實現更強大的功能。

三、運營商的問題和常見的對策

前面說了涉及到技術的問題,下面來看看運營商的問題。在徽劍看來,運營商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核心兩個表現基本點”,一個核心是運營商自己利益至上,兩個表現點一是話費,二是試圖壟斷移動平臺。

一個基本點大家都很好理解,這裏就不一一贅述。兩個表現點上面,話費大家很好理解,就是運營商爲了自己的利用,試圖在通信費用上把自己利益最大化。

據有關報道,在日本,3G可以給人們提供更多的視頻應用,不過用戶觀看1分鐘視頻就需要花40元人民幣,以這樣的價格,不管3G標榜自己的技術有多麼先進,真正要讓消費者接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中國,爲了近於零成本的漫遊費問題都討論了多少年,而在數據通訊費用上,哪個運營商不是想辦法最大限度多收?你能指望他輕易降下來?而無線局域網,可以跟固定網絡銜接,其成本極低。

徽劍在這裏指出,由於網絡條件下,使用VOIP網關網絡電話,遠比目前移動電話便宜,在3G條件下,完全可以實現手機網絡電話,這對於移動等運營商的利益是個巨大打擊,恐怕沒人天真到以爲運營商會坦然接受吧?

再試圖壟斷網絡內容上,這點中國移動尤爲搞笑,看看中國移動這一兩年的舉動,整個一個完全介入網絡內容運營上面來了,什麼都要插一槓子。整天想着所有用手機上網的人,都只上中國移動的網站或者說是被移動控制的網站,面對這樣思維的網絡運營商,你還有什麼指望?

有人會說,可以跟移動合作來賺錢,徽劍在這裏提醒一下,看看這一兩年SP的遭遇就知道了,當你內容和贏利途徑都被控制的時候,基本上3G內容提供商就是現在的SP。他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跟中國的運營商合作,撈點錢是可以的,但是想做長久生意,那是一個白天做的夢。

四、目前提出的3G商業應用

下面我們來看下目前提出的3G商業應用,有專業人士總結出來這麼幾類應用:

第一類是“通信類業務”:“通信類業務通常包括基礎話音業務、視像業務,以及利用手機終端進行即時通信的相關業務。視像業務是3G時代的最引人關注的業務之一。通過3G終端的攝像裝置以及3G網絡高速的數據傳輸,電話兩端的用戶可以看見彼此的影像,從而實現對話雙方的“面對面”實時交流。3G的高帶寬使3G終端與互聯網的視頻通話成爲可能。互聯網用戶只要擁有寬帶網絡及計算機視頻通話軟件,就可以與3G用戶進行網上視頻通話。”

徽劍點評如下:從技術發展的理論上說,是這樣,但是這種應用意味什麼?意味出現了網絡化的通訊工具,也就是跟VOIP網絡電話差不多,這種業務出來意味着搶了運營商的飯碗。中國移動連騰訊的短信聊天功能都要取消,還指望他會容許這種可以取代語音通訊的功能存在?

第二類,“娛樂類業務”:“與現有的手機娛樂業務多半依靠文字類的短消息傳遞相比,3G的娛樂類業務稱得上“聲色俱佳”。通過3G網絡,用戶能夠以2.4Mbit/s欣賞最新的歌曲、音樂電視和電影,更可以查找喜歡的歌手,盡情點播喜歡的歌曲和電影。目前,在歐洲和亞洲等地的3G服務中,遊戲和實時體育廣播是最受用戶歡迎的服務。比如韓國運營商目前推出的手機電視業務,用戶直接可以通過移動電話接收到數十個電視臺的節目內容。通過採取包月的收費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用戶。以韓國的經驗來看,使用CDMA2000 1x EV-DO業務的用戶,最常使用的移動數據服務,在於下載音樂視聽、觀看電視節目、下載影音短片等。”

徽劍點評如下:這種其實只不過是目前網上娛樂的手機版而已,比如下載,迅雷絕對可以插一缸子,比如手機搜索,百度和谷歌做的話絕對比單純做手機搜索的好。其它音樂、視頻也是如此,對於視頻徽劍特別指出一個關鍵,那就是手機屏幕太小,稍微小一點的影像都看不清楚。最起碼手機屏幕要的像移動數碼DVD那種大小,但是那樣一來,那就不是手機,而是掌上電腦了。

第三類業務:“資訊類業務”:“由於3G網絡的大容量與高速率,3G運營商所提供的資訊類業務大多擺脫了2G時代的純文字內容,更多地是通過視頻、音頻來實現資訊內容的實時交互性傳達。現在的3G服務不再只是單純地提供財經資訊,更多地是針對財經消息加以分析,提供與消息相關的財經新聞和評論,輔以圖表分析和投資組合,讓用戶在瞭解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專業理財專家的建議。用戶可以在手機屏幕上獲取移動銀行、電話簿、交通實況、黃頁、票務預訂、餐館指南、機票信息、字典服務、城鎮信息、FM收音信息、烹飪查詢、賽馬等信息,滿足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徽劍點評:這些目前的資訊網站都可以用手機瀏覽,現在的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還有一些業務如用手機收郵件,徽劍以爲至於要那麼急嗎?難道等幾個小時到辦公室或者回到家都不行嗎?

手機屏幕的先天缺陷,決定了在手機上視頻應用給用戶的體驗感覺會很差,像前面說的那樣:看足球都找不到球,更不要說兵乓球之類的了。

事實上,3G最大的優勢在於手機這樣的便攜終端,而這樣的便攜終端最大的問題在於體積小,屏幕小,比如一個網頁,PC機上一個屏幕就看完了,而手機上要看半天,用戶體驗自然不言而喻。

總之,在徽劍看來目前提出的各種3G應用,只不過是手機版的互聯網而已,僅此而已,現在那些跳得很歡的所謂移動互聯網公司,只不過是把傳統互聯網的業務移植到手機上而已,一旦傳統互聯網企業介入手機領域,徽劍敢說十之八九都要關門。

五、未來的出路

徽劍以爲,任何從事3G的人士都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3G只不過是比現在的手機上網快了點,在互聯網方面的任何應用,都只不過是傳統互聯網的延伸而已,規則沒有兩樣的。

第一,3G並不能帶來多少“及時性”的應用,比如視頻聊天,且不說視頻聊天等於給自己加了個隨身的監控器,你在外面泡酒吧,你老婆打過來敢不敢接的問題,最關鍵是搶了運營商的飯碗,大家都用移動網絡,那麼他的電話費從那裏去掙?

至於有人認爲,比如可以用視頻、拍照手機拍攝突發事件,然後上傳到博客裏面,有這種想法的人,徽劍以爲應該去接受政治教育,全國網站新聞牌照都沒幾家有,你還想這樣做?沒幾天就關門了。

第二,3G不會給用戶帶來多少“高速”用戶體驗,因爲固網和無線局域網比他們快得多,最關鍵的是成本問題,對於用戶來說每月100-200元就可以享受到1-3M的包月固網體驗,外出時甚至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到無線局域網的體驗。這時3G有什麼意義?

沒有多少用戶會用到“高速”環境下的互聯網。而且真正高速3G也不行(比如在飛機上)。

第三,固網是因爲運營商當初沒發覺數據業務會對他的其他業務形成衝擊(比如網絡電話),而移動運營商看得清清楚楚,徽劍在此預言:各種3G環境下的商業應用,每一步都會被移動運營商壓榨。

無線局域網是成千上網的用戶自己建立的(買個無線路由器接固網上),不像3G需要很高的建設成本的,無線局域網的用戶大多是爲了方便自己的客戶,而免費提供的,3G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也許有人會說,在你看來,出路在哪裏?

徽劍以爲,將來3G與具體的一些終端設備捆綁,建立移動終端應用,比如建立3G查詢的GPS,比如建立3G聯繫的隨身病情監控器。等等。這塊應用既不衝擊運營商的利益,又能拓展市場。還符合了3G的優勢,比如高速條件下的數據傳輸。這種應用可以做的很低成本,

同時建立與手機對應的小應用,比如手機小遊戲、手機聯網小遊戲,手機小的其他功能等。這樣一來,適合了手機小應用的強項。

針對一些很便捷使用的功能比如問路等之類,建立查詢系統。

徽劍以爲有一塊市場不小,那就是針對青少年的好奇心,開發基於3G應用體驗的產品,比如建立第一時間下載某某明星歌曲之類的應用,這一塊的重點在於獵奇而已。

未來3G終端要想有大的突破,唯一出路就是搞雙模、甚至三模終端。把3G和無線局域網、固網結合起來,只有這樣3G才能活下去。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1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