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知識

一:協議: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我聽到各種各樣的口頭上的協議,比如拔河比賽,大家一起按照首先約定好的口號,123一起發力等等這樣的栗子不勝枚舉,我們把雙方之間的約定就叫做協議,當前在網絡當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協議.爲了更好的理解他們我們先從網絡的分層開始.
二:到底是7層還是4層?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有OSI(開放系統互聯)七層模型,還有就是非常有名的TCP/IP協議.
爲什麼要分層呢?
分層的目的是便於維護,在軟件工程中分層又稱爲解網.
我們看下他們的參考模型也一探究竟.
這裏寫圖片描述
TCP/IP層次結構:
這裏寫圖片描述
TCP/IP四層模型
所謂的TCP/IP是一組協議的代名詞,它還包括許多協議,組成TCP/IP的協議簇
TCP/IP通信協議,採用的四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是呼叫下一層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1)應用層主要是程序間溝通的層,如文件傳輸協議FTP,網絡遠程訪問協議Telent.
(2)傳輸層顧名思義就是進行數據的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TCP和UDP主要負則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這一層主要是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牀送並接受.這個過程有點像快遞公司的快遞小哥負責把網購的商品從賣家送到顧客手中的過程.
(3) 互聯網絡層:負責提供數據包牀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達到目的主機,常見的如忘記協議(IP)
(4)網絡接口層:對實際的網絡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手機網絡(Ethernet等等)來傳送數據.
OSI七層模型:
OSI(開放系統互連),它把網路從邏輯上分爲7層.每一層都有相關聯,相對應的物理設備比如路由器,交換機(關於路由器和交換機我們稍後分析)OSI七層模型是一種框架性設計方法,建立七層模型的主要目的是爲解決異種網絡互連所遇到的兼容問題,主要功能使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優點是將服務,接口,協議這三個概念區分開.

通過上面的介紹無論是OSI七層還是TCP/IP四層只是適用的場景不同.但是開發的工程中我們還是習慣用TCP/IP協議.
三:TCP/IP協議棧與數據包封裝
TCP/IP網絡協議棧分爲應用層(Application),傳輸層(Transport),網絡層(Network),和鏈路層(Link)四層
這裏寫圖片描述
兩臺計算機通過TCP/IP協議通訊的過程
TCP/IP通訊過程
這裏寫圖片描述
以太網:又稱局域網,在局域網中的兩臺主機可以直接通信,
我們再來解釋交換機的概念,交換機就是起到交換數據的作用.
既然局域網可以直接通信,那麼就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局域網中同時有多態主機通知發數據,就可能造成衝突的問題,爲了避免衝突引入交換機,這樣可以降低衝突的概率.
轉發數據幀.

注意:局域網有且只有一個人,或着一臺主機向局域網發送數據.
下三層(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主要由內核提供主要處理通信的細節,應用層主要處理應用程序細節.
應用層數據通過協議棧發到網絡上,每層協議都要加上數據首部,成爲封裝.
四:TCP/IP數包的封裝
這就需要了解數據包的概念.
這裏寫圖片描述
不同的協議層對數據包有不同的稱呼,在傳輸層叫段,在網絡層叫數據報,在鏈路層叫做幀.
注意:數據包在發送之前,自己必須是自上向下貫串自己的協議棧.
具體過程:
(1):每一層都認爲上一層交給的是數據,但是對裏面具體的數據不關心.例如:快遞員並不關心自己發送的是什麼商品,他只在乎包裝盒上的信息(數據)如聯繫方式,地址,電話等等
(2):,每層封裝包頭,對包頭和應用數據進行分離,去掉包頭的數據叫做有效載荷(也就是上一層提供的數據)
(3):接收方收到頭包文,一次自下向上解包並且分用包文,主要將有效載荷交給上層.
2:數據包成功交付的條件:
a:當前層必須將包頭和有效載荷分離
b:當前層必須從包頭提取有效數據決策,指明有效載荷,並且交給哪一層協議(稱爲複用)
五:路由器:
數據從一臺計算機到另外一臺計算機傳輸過程必須經過路由器:
路由器(網絡層)可以將數據跨網絡傳輸
這裏寫圖片描述
1:這裏面我們瞭解IP地址,
IP地址:
IP地址是IP協議提供的一種統一的地址格式,它爲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絡和每一臺主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以此來屏蔽物理地址的差異,又稱網絡之間互聯的協議,通常是4個字節
mac地址:
用來表示互聯網上每一個站點的標識符,長度是48bit,一般是6分字節.
可能這樣我們還是無法理解,我們再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理解一下:
假如我們在網上買了一雙鞋,發貨的地址在福建泉州,收貨的地址在西安.西安和泉州分別作爲出發地和目的地.是唯一的.IP地址就是起到一個唯一的標識.
而mac地址是標識中間的許多中轉站.中轉站是變化的,而目的地和出發地是不變的這就是ip和mac的區別.
2:如何進行通信的?
這裏寫圖片描述
當然這還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具體的協議的功能我們下次再來了解.

發佈了11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2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