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教爲什麼在中國可以共存?

在中國儒家、佛教、道教爲什麼能夠共存

瞭解中國歷史的同學都知道,儒家、佛教、道教各有主張,卻能在中國共存,而不像西方的教派一樣互相排斥互相廝殺。最近聽了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化必修課》,結合其他的一些知識與經歷,對於三教爲何能夠共存的有所感悟,現在把感悟寫出來與各位交流一下。

關於儒釋道

道教與儒家起源於諸子百家時的春秋戰國時期,據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兩漢時期,真正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大約在南北朝代,據今1500年前。也就是說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本土的宗教已經發展了上千年,已經非常成熟,他能夠站住腳跟並取得輝煌的成果,真是一個奇蹟!

道教理性看世界,力求天人合一

道教尊老子和莊子爲祖先,老子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他背靠周朝積累的知識寶庫,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格局宏大的哲學思想。他研究宇宙天體的規律,宇宙萬物都存在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之前是什麼呢?那就是無,一切都不存在,所有的天體不存在,所有的引力、磁場都不存在,所有的時空都不存在,比空還空,是真無。這個階段,就是宇宙爆炸之前的奇點時代吧。大爆炸過程中,道家則研究萬物之間的規律與道理(陰陽、虛實、太極、八卦),以及物體之間相互聯繫(元氣調和陰陽,萬有引力牽引天體,磁場連接正負等等)。

老子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給中國帶來了智慧的種子,給中國奠定了大氣的格局。後來的中國先賢繼承老子的思想,並且細分拓展到科學、物理學、人體學、心理學等各個領域。道家的天干地支、風水學等其實就是試圖對天體、地理、物理進行探索,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

道家另一個關注是對象是人體,相對於人的心理它更關注人體本身。道家研究人的長生之術,就像現在的生命科學一樣,研究基因、病理、約物等,試圖更好的解決人類的疾病,延長人類的壽命。道家基於當時的科技條件,更多地從人體規律、藥物、陰陽、風水等方面研究,追求清心寡慾、天人合一,還試圖煉出仙丹,直接長生不老。當然,這樣高的目標在實踐過程產生了不少醫療事故,但是哪個科學不產生事故呢?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裏有成功,何況人家在煉丹的過程還不小心發明了火藥,成爲了中國的四大發明,爲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之,道教是理性而智慧的,研究天體與人體,爲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儒學熱心人間秩序,追求平天下

當宇宙大爆炸以後,裂變與聚變產生了巨大的能量,催生出各種各樣的元素,組合成萬事萬物。在爆炸的這個時段,是撕裂的、無序的、混亂的。中國社會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就像是宇宙大爆炸了,周朝的各種制度、禮節被撕裂,處於混亂無序狀態。這個時候的孔子就看不下去了,他希望重構有序的世界。儒學研究的就是宇宙事物的關係,尤其研究人類社會的關係,希望讓其有序地運轉。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義、禮、信,描述的就是人際外部關係的相處之道,它追求的人格是君子之道。仁,就是仁愛,認爲人類的本性的善良的,人類對待彼此應該保持仁愛之心。人對父母應該要有感恩的孝心,對兄妹要有愛護的悌心,對長者要有敬忠之心,對弱者要有悲憫之心。
義、禮是仁的運作方式和表現形式,信是誠信,人類合作的基礎。

儒家的目標就是爲人類社會制定一系列規範,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使人間秩序井然而美滿。

佛家靜觀內心,期待禪悟連宇宙

老子早就教導我們,物極必反。儒學、道家發展了近千年之後,都遇到了各自解決不了的難題,慾望的膨脹難以控制。儒學的規矩越來越繁雜,做君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小人也深諳了君子之道成爲僞君子,真君子與僞君子鬥爭中常常處於下風。道家也走偏了,越來越迷戀仙丹仙術,靠近平常百姓的更多的是做法事之類的迷信,假道士也層出不窮。當真君子和真道士遇到煩惱時,佛教的空思想爲他們提供了一些精神指導。

佛教的思想核心緣起性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偶然因素的偶然組合,既然如此,對待任何事物都沒有必要過於執着。有的時候放下執着,看破紅塵也就頓悟了,就能立地成佛。

我認爲佛教思想與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熵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熵的理念是,沸騰的溫度終將歸於平均,運動的物體摩擦力也會讓他停下來,電勢或化學勢的差別會逐漸消失。一個系統的熵值會越來越大,也就變得越來越無序,最終慢慢退化成了毫無生氣、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

佛教思想中就蘊含了熵的理念,萬事萬物在經過喧囂之後最終都要歸於空,就像宇宙在大爆炸之後,最終還是要消亡的。人在宇宙中是微塵般的渺小,一切的抗爭都微不足道,而且最終都要隨風消散。

我的感悟

人的行爲特性,可以按理性感性、內向外向兩個維度的劃分,這就是DISC理論。D型性格的人理性+外向,像老虎一樣喜歡權力與支配;I型性格的人感性+外向,善於表達影響別人;S型性格內向而感性,和平而執着;C型性格的人內向而理性,像貓頭鷹一樣謹慎而智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發現中國的教派有明顯的DISC特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法家是D性格的:主張法制治理國家,不講人性不講情,爲了快速富國強民增強國力,主張君主高度集權,強行發號政令。最成功的是法家商鞅變法,讓秦國快速崛起,軍民變成虎狼之師,一統天下。

儒家是I性格的,他向外關注人,你看他的仁、義、禮、信,全是對外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

佛家是S性格的,和平穩健。他也關注人,但是向內關注自己的內心,禪定頓悟,就是要自己想明白一切緣起性空,自己的內心就是宇宙。

道家是C性格的,理性、謹慎、冷靜地思考宇宙的規律,即天地的道與社會的德。他們追求做一個充滿智慧的真人,遠離凡塵逍遙似仙。

儒家關心的人,維護的是社會秩序平天下,道家關注的是事,探尋天地道理天人合一,他們是互補的。

如果以宇宙大爆炸來比喻,道家思考的是整個宇宙的生命週期,但側重於大爆炸前的無(奇點)與爆炸過程的道與理;儒家研究的是大爆炸中,如何讓大爆炸產生的萬事萬物變得有序;佛家則看到了大爆炸後,有序變無序,最終要消亡,佛家領悟到了物理世界中的熵。

如果以中華文明來比喻,道家研究的是中華文明的童年,對事物充滿好奇,要探求那個道與理;儒家研究中華文明的青年,對人間充滿理想,要做君子平天下;佛家研究的是中華文明的中晚年,經過喧囂與紛爭,一切終歸於平靜的空,要尋求內心的悟。

發佈了8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3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