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面的劉邦

冰山下面的劉邦
隨着央視《漢武大帝》的熱播,漢朝,這個歷史上充滿這傳奇色彩和雄渾之氣的朝代又波瀾壯闊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漢民族之所以稱爲漢族,也是因爲漢帝國的崛起。提起漢朝,在那個能人輩出,各路英豪燦若星河的年代裏,有一個人物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漢高祖、漢高帝或者也叫高皇帝。

 

劉邦的出身是很普通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據史記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史記·高祖本紀》)。不僅出身普通,劉邦本人的才能也並不出衆,他沒有讀過什麼書,只喜歡酒和女人,史記記載他“好酒及色”,甚至他父親――劉太公,也說他是“無賴”一個。那麼,這樣一個人,如何在短短的八年時間裏,攻破秦朝首都――咸陽,又是怎麼打敗了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出身名門貴族,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從而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漢王朝呢?關於這一點,連劉邦自己可能也感到驚奇,於是自己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個流傳千古的結論。據史記記載,劉邦當上皇帝后曾經和他手下的功臣們一起座談,劉邦讓他們說一說,爲什麼項羽失敗了,而他得了天下。他的兩個大臣高起、王陵就說了:“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攻,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劉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擒也。”劉邦的自我分析是相當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如果從素質模型的角度入手,也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

 

著名心理學家、已故哈佛心理學系教授麥克裏蘭博士(Dr.David C.McClelland) 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的冰山模型,對素質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釋。素質是指能區分在特定的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的工作績效的個人特質。我們用冰山模型來說明素質的特點,素質這座“冰山”是由“知識、技能”等水面以上的“應知、應會”部分,和水面以下的“動機、品質、自我形象、社會角色、價值觀”等情感智力部分構成的。知識技能等明顯、突出並且容易衡量,但真正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機會的,是隱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它們難以捕捉,不易測量。可是如果不去挖掘這些因素,無異於捨本逐末。(如下圖)

 

 


如果我們用這個理論來分析一下劉邦,我們就會發現在冰山上面,劉邦的確乏善可陳,劉邦不喜讀書,沒什麼知識,功夫也不行,所以項羽找他單挑的時候他拒絕了。那麼帶兵打仗呢,劉邦謀略也不行,曾經在自己的人數多過項羽數倍的情況下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丟盔棄甲,甚至在逃命的路上嫌車子跑的慢,把自己的孩子從車子上推下去以減輕車子的重量。所以說,劉邦的知識和技能實在是讓人難以恭維。那麼劉邦爲什麼能成功呢,他強在哪裏呢?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在分析劉邦成功之迷的時候提到,劉邦的第一個成功要素就是知人善任,劉邦用人是不拘一格的,他的團隊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韓信是待業青年。。。。。。劉邦爲什麼敢用這些人呢?易中天先生認爲,首先在於劉邦有自知之明,因爲劉邦自知,所以他了解別人,那麼這是一種什麼素質呢,我們稱之爲人際理解。所謂人際理解就是能夠通過他人的語言、行動等來了解一個人沒有表達出的情感或者潛在的能力等。劉邦在這一方面做的非常好,像張良、陳平這些人物,都是英雄豪傑,這樣的人最需要的是認同和信任,劉邦看出了這一點,所以跟這些人溝通的時候,劉邦都是坦誠相待,碰到問題總是先徵求他們的意見,問他們:“爲之奈何?”。有一次,劉邦的一個手下背叛了他,跑到項羽那裏說劉邦壞話,項羽就來打劉邦。張良得到消息之後,趕快來告訴劉邦,劉邦着急了,就問張良怎麼辦。良曰:“料公士卒足以當項羽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 (《資治通鑑·卷九·漢紀》) 。後來發生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鴻門宴了。除了人際理解力好之外,劉邦還敢於授權,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對韓信的使用了。韓信剛開始投奔了項羽,項羽讓他做了個郎官,就是拿杆長棍,站崗。韓信覺得沒發展前途,就去投奔了劉邦,劉邦讓他做連敖,據易中天先生說,連敖就是接待員、公關先生,因爲韓信長的比較帥。後來又做過治粟都尉。有一段時間,劉邦老打敗仗,他手下的人紛紛都離開他,韓信也跑了,蕭何趕快把他追了回來,還向劉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劉邦信任蕭何,就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爲大將軍,就是三軍總司令,拜完之後,劉邦跟韓信有了一次談話,談完之後,覺得“相見恨晚”,後來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爲漢帝國立下了蓋世奇功。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劉邦對陳平的使用,陳平也是從項羽那裏跑到劉邦這裏的,劉邦重用他,不久就有人說陳平的壞話,說他“盜嫂受金,反覆無常”。劉邦把陳平找來審問他,陳平的解釋說服了劉邦,不僅沒降他的職位,後來還“出黃金四萬斤於平,恣所爲,不問其出入。” (《資治通鑑·卷十·漢紀》)。除了充分授權之外,劉邦從來不吝惜獎勵,對於有功勞的大臣,劉邦的確做到了論功行賞,這一點在前面高起、王陵的話中已經提到了。充分授權和獎勵都表現了劉邦的一個重要的素質――培養他人。培養他人表明了一種幫助他人成功的意圖和傾向,可以說,如果沒有劉邦的培養,韓信等人也不會有那麼高的成就。自我控制指人在遭受誘惑阻力敵意壓力時保持冷靜抑制負面情緒和行動的能力 ,劉邦在這項素質的表現也非常出色,舉個例子來說,據說韓信在打下齊國之後,想當齊王,就派人送信給劉邦,說齊國的人“反覆無常”,讓齊國人當齊王,可能他們還要造反,不如讓我代理齊王,當個假齊王算了。韓信送出這封信的時候,劉邦正被項羽的軍隊團團唯困在滎澤(今河南滎陽),正眼巴巴的盼着韓信帶兵來救他呢,可是卻盼來了這封信,他想着自己當年對韓信是多麼的好,“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而韓信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卻來要挾他,可想而知,劉邦當時是多麼的憤怒,劉邦“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正想接着罵下去呢,“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爲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爲齊王,徵其兵擊楚。” (《資治通鑑·卷十·漢紀》)。由此可見,劉邦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強的,這個故事同時也反映了劉邦的另一個素質---彈性, 彈性指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與不同的人或羣體工作時所表現出的適應性彈性可以讓人瞭解珍惜不同或對立的觀點在情況有所變化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做事的方式並在組織或工作要求上有所改變或輕易接受改變。除此之外,劉邦的的成就導向和影響力這兩項素質的表現也是不錯的,劉邦在當亭長的時候看到秦始皇出巡,就發出這樣的感慨“大丈夫生當如是也!”。同時,如果沒有高超的影響了,我想也是難以駕馭韓信、張良、蕭何、陳平這些豪傑之輩的。

 

漢王朝是一個傳奇的、讓人嚮往的王朝,這個王朝的締造者劉邦,也有着傳奇一般的人生,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裏,劉邦之所以能夠掃清六合、一統天下、名垂青史,他靠的不是顯赫的出身,不是過人的才華,也不是出衆的武力。他靠的,恰恰是隱藏在冰山下面的那些優秀的素質。他的成功,對於今天的我們,仍然有着非同尋常的借鑑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