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蕙:美國小孩打籃球很“業餘”

看了幾場奧運男籃比賽之後的網絡評論,發現很多人都意識到中美籃球運動的差距很大,但是對美國的實際情況卻並不瞭解。我覺得,如果要了解美國籃球運動,先要介紹的不是NBA,也不是NCAA,而要從美國小孩子們打籃球開始說起。

青少年籃球在美國有極其廣泛的羣衆基礎。也就是說,在美國小孩子打籃球的大環境條件非常好。小孩兒從6歲左右就可以開始練籃球,如果只是隨便學學或不打算將來認真的打籃球,可以參加家附近的地區聯盟( house league),或稍微認真一點但是需要走遠一點去比賽的旅行聯盟(travel league)。水平比較高一些,對籃球很認真的孩子可以參加在AAU(美國業餘運動學聯合會)登記註冊的籃球隊,或稱AAU籃球隊。這種AAU籃球隊從8歲年齡組開始,每個年齡組都是按照年齡或年級來分的,各組之間基本沒有交叉。每個年齡組的AAU球隊都有上百個,遍佈美國各地。如果一支AAU球隊感覺自己隊在某個聯賽中實力很強的話,可以參加大一歲的年齡組的比賽,叫做play up,但是不允許 play down。

各個年齡組的這些球隊從每年三月初進行隊員選拔,組隊訓練,直到7月底各種全國的籃球聯賽結束,大約5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每週有至少兩三次以上的訓練,都是在工作日的晚上,每個週末還可參加比賽。比較認真的AAU球隊一個賽季裏平均參加40-70場比賽。這些比賽只有少數在離家不遠的球館,更多的比賽因爲要湊足夠多的高水平的球隊,所以很難有機會在家門口打,動輒便要開車兩個小時以上,甚至要乘飛機才能去參加,還需要在比賽場地附近住一到兩個晚上的酒店。通過參加這些不同的聯賽,小運動員們可以積累豐富的比賽經驗。

以我兒子小麥11歲時參加的AAU球隊爲例,他們一個賽季在各聯賽裏共打了70多場比賽。這麼多的比賽機會,對中國的小學中學籃球隊小隊員們簡直不可想象的。如果一個家庭裏有個小籃球運動員,賽季裏每個週末都不在家裏非常正常,每個週五晚上、週六早晨、週日下午和晚上,全美國都有數以萬計的家長和孩子奔波在去青少年籃球比賽球場的高速公路上。

更難得的是這些小孩子球隊的教練,他們是沒有任何報酬的義務教練,有些是隊員家長,有些是純粹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來當教練。實際上,在籃球運動員最終打進NBA成爲職業球員之前,運動員們都不可能有任何的商業性合同合約所束縛。

AAU球隊的教練絕大部分都曾經在NCAA裏打過球,因此他們對於要系統性的教孩子練什麼、怎麼練、要練成什麼樣兒,都有很好的理解。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免費教孩子打球,只有在外出比賽的時候,教練的機票住宿費用和團隊報名費由各個隊員家長分攤,而很多教練因爲自己孩子也在球隊上,主動提出放棄這個唯一的福利。

美國小孩子籃球的訓練也比較講究科學性。美國小學生和初中生階段,很多學校沒有自己的籃球隊,因此打球打得好的孩子基本都在AAU球隊裏進行訓練。到了高中階段,幾乎所有的高中都有自己的籃球隊,高中的籃球教練就承擔起了更加重要的訓練任務。這些AAU和高中的籃球教練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訓練體系和訓練方式,這個訓練體系裏包含了最基本的籃球技術,比如運球、傳球、投籃、腳步移動、身體對抗等。美國最常見的教小孩子練習的方法,有需要一些輔助設備的,例如使用平攤在地上的軟梯練腳步移動(run ladder),用一疊降落傘訓練跑步的速度(這種降落傘可以一疊好幾個讓孩子們揹着跑,跑得越快,張開的降落傘就越多,阻力也就越大),用實心的重球(heavy ball)練習單手和雙手運球,等等。也有一些不需要設備的訓練,例如在訓練快結束的時候,讓一個孩子罰球,只要不進就全隊一起跑折返跑或自殺跑,這是爲了訓練孩子們能在比賽進行到快結束時,體力不支的情況下仍然能得到一加一罰籃的分。所有這些訓練,都是在不提前透支學生運動能力,充分保護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前提下進行的。

技術技巧的培訓只是一個方面。按理說中國的中學籃球運動員的技術技巧與美國中學生差距不會太大,但是一遇到有身體對抗和需要速度的時候,中國小運動員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我看過一些中國高中最高水平的籃球比賽,在練習的時候有的孩子能扣籃,但是一旦到比賽中,基本上就看不到扣籃了,另外打球的速度不夠快。

在美國的高中階段,籃球運動員開始在學校接受系統性的體能訓練,籃球水平高的私立高中(因爲國內來美國中學留學,只能去讀私立高中,另外,私立高中的籃球水平大大好於公立高中,因此我這裏所說的高中,基本是說私立高中),不少都有奧林匹克標準的健身房,球員們在裏面根據教練佈置的任務,在教練和助理教練的保護下練體能。美國教練認爲,運動員沒有任何藉口說體能不好,因爲體能是可以練出來的。以華盛頓近郊一所在全國高中籃球隊排名100名左右的私立高中籃球隊爲例,一名主教練,四名助理教練,一名有執照的隊醫(trainer,不是訓練員,他相當於國內所說的隊醫,負責運動受傷的緊急救助以及受傷後的恢復性訓練),這六個人在中學籃球賽季裏始終會全場參加所有的訓練和比賽。我想這樣六個人的教練陣容,恐怕國內籃球水平最高的學校也沒有辦法比。這些助理教練有的兼職在學校工作,有的還擔任教某個文化課的老師。

這幾天看到一個消息說拿了奧運冠軍的美國體操運動員小姑娘每週最多訓練25個小時,那是相當刻苦了(不過應該比中國的體操運動員少)。美國這些打籃球的孩子在不打比賽時(非賽季裏)的一週訓練時間在15個小時左右。一味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有可能在很小的時候把孩子的體育能力透支,影響以後的發展。

需要提到的是,在美國學校裏,籃球的重要性絕對不會超過學習的重要性。這一點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我認識國內體校的運動員,他們在學校的文化課不用好好學,學校和老師都會通融,設法讓他們能混過去,而讓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球上。美國高中的體育隊裏,那些學生的平均成績必須是滿足某個標準的,如果成績不及格,老師不會因爲運動員而開綠燈,如果有兩科老師向學校反映這個學生可能會不及格,這個學生就必須停下所有的訓練和比賽,甚至都不允許去看訓練,每天課後到學校規定的學習教室去補課,學校會找老師或其他學生來幫他學習,要等要成績趕上來以後才能允許回去打球。去年有一個高中籃球運動員兩科成績不及格,任課老師、所有教練、年級組長、學生和學生家長等等一羣人開會,討論如何讓他儘快趕上來,兩週之後在考試合格了他才能回來打球。作爲一心想進大學NCAA的籃球運動員來說,如果因爲成績不好而離開球場,恐怕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但是除了努力學習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發佈了2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