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桶現象談售前技能的選擇

 木桶原理

有一個炒的紛紛揚揚的故事,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說明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爲短板效應。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然後呢?很多人就開始發揮了,把人也比作木桶,把企業也比作木桶,把學習也比作木桶,反正是能靠點邊的都往這上面靠。其實,很多時候都沒有認清這個現象,完全的生搬硬套。因爲,還有另外一種現象,叫精英理論,它說的是想在社會上混的開,必需有一技之長。然後呢,這個也可以發揮,然後發揮來發揮去。真是攪的一塌糊塗。

在物理或者數學等工科種類中,都有公理和定理的概念,簡單來講:
公理不需要依賴其他條件,天然存在,用通俗的話說公理證自明,但是接受證僞,即所有存在的事實都不能推翻這個公理。
定理是根據公理+一些特殊條件推斷出來的某種特俗現象,用通俗的話講定理需要有一個假設才成立,如果離開了假設則沒有意義。

然後我們再來看現在流行的這些概念。
我們知道,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是說只看高度,桶的直徑也是很重要的。具體來講是什麼呢,是底面積x高度。如何看那桶水的價值呢,我估計除了看水的質量、純度,什麼時候存的,在什麼時間賣也是個問題。哪麼木板的長短能決定什麼問題?能解決所存的水的高度,對,只能決定高度。(木板的方向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長短)
所以說,木桶現象,如果嚴格來說,只是一個定理,並且是在一定背景下的一個獨立事件裏面的現象。類似的現象很多,比如同時放兩首歌,什麼時間安靜取決於最後播完的那首時間,當然這是一種反向說明。
有此看來木桶現在對我們有幫助,但是絕對不是日常所看的上面大筆一揮,下面就鋪天蓋地的引用,我們要看看這個發散的背景、條件以及推出的結論——對於定理,我們一定要看它的假設。

再來看看精英理論,這個主要是在社會上工作也好、謀生也好所說的一種言論。因爲現在工作少人多,如果想出類拔萃或者說出人頭地謀得更好,必須要有一技之長、過人之處,這其實是在一個由點及面的層次來說的。衆中選良,良種選優,是商業社會的第一準則,只不過你要看準了哪些纔是企業所認同的優。


來看看分析結果對做售前有沒有幫助。
週六跟大家一起聚會,罈子裏的某前輩普通人提出一個話題,售前什麼技能最重要然後候選項目有:
講標能力
撰寫方案能力
技術功底
業務理解能力
行業發展規劃能力
溝通能力
商務溝通能力
其他能力
這個曾經在論壇裏討論的天翻地覆,但是最終也沒有一個結論。這個其實可以用木桶現象來解釋,你工作能做多少,注意我說的是工作範圍,是取決你有多少技能,當然這取決於公司需要啊,有的公司不涉及到招投標,那自然就要排除;而有的公司只需要懂業務就可以做的很好,那就要因司而異了(當然,也只能說明你在這個公司的情況)這裏面沒有什麼最好,只有全好,如果非要說什麼情況下需要選擇,那就是公司業務的方向需要那樣的技能,其實就不是行業需要考慮的了。然後能做多好,就看你的桶底面積了。

然後OK,能搞得這攤子事了,如何能更進一步,就需要我們的精英理論了。同等條件下,需要出那麼點彩,同樣的流程下,要做的更圓滿,這其實也不是單純技能的要求,其實還是人的一個綜合素質的要求。有句話叫,有能力的人走到哪裏都有飯吃,沒能力的走到哪裏都會餓死,你看看自己敢不敢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這話吧。

胡說流,依舊胡說,歡迎拍磚。

發佈了5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1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