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接口簡介 SCSI,IDE,ATA,PATA,SATA

SCSI,IDE,ATA,PATA,SATA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集成磁盤電子接口) 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高級技術附加裝置) PATA(parallel ATA,並行ATA) SATA(Serial ATA,串行ATA) IDE接口標準 IDE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的簡稱,是一種硬盤的傳輸接口,它有另一個名稱叫做ATA(AT Attachment),這兩個名詞都有廠商在用,指的是相同的東西。IDE的規格後來有所進步,而推出了EIDE(Enhanced IDE)的規格名稱,而這個規格同時又被稱爲Fast ATA。所不同的是Fast ATA是專指硬盤接口,而EIDE還制定了連接光盤等非硬盤產品的標準。而這個連接非硬盤類的IDE標準,又稱爲ATAPI接口。而之後再推出更快的接口,名稱都只剩下ATA的字樣,像是Ultra ATA、ATA/66、ATA/100等。 主板IDE接口 要特別注意的是,對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傳輸標準而言,必須使用專門的80芯IDE排線,其與普通的40芯IDE排線相比,增加了40條地線以提高信號的穩定性。 主板SATA接口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的並行ATA傳輸方式,現在又出現了串行ATA(Serial ATA,簡稱SATA),其最大數據傳輸率更進一步提高到了150MB/sec,將來還會提高到300MB/sec,而且其接口非常小巧,排線也很細,有利於機箱內部空氣流動從而加強散熱效果,也使機箱內部顯得不太凌亂。與並行ATA相比,STAT還有一大優點就是支持熱插拔。 在選購主板時,其實並無必要太在意IDE接口傳輸標準有多快,其實在ATA 100,ATA 133以及SATA 150下硬盤性能都差不多,因爲受限於硬盤的機械結構和數據存取方式,硬盤的性能瓶頸是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而非外部接口標準,目前主流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離ATA 100的100MB/sec都還差得很遠。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具體需求選購。 SCSI與IDE接口的比較 -我們從SCSI與IDE最基礎的對比開始。雖然從硬件的安裝上看,兩種驅動器的安裝方法幾乎是相同的:例如一個內置驅動器,首先要將驅動器裝在一個槽位上,連接上數據線和電源,然後設置跳線(短路帽,JUMPER)。但是他們有一些特點是截然不同的。 幾乎每一種PC機都支持IDE設備,典型的是連接在主板上。當安裝一個SCSI設備時,如果你的系統本身沒有SCSI接口,首先要安裝一塊SCSI卡。如果你的系統支持既插既用,只須將SCSI卡插入一個擴展槽即可。注意,SCSI設備是一種串接鏈式結構,並且需要在每個鏈的末端連接一個叫終結器的設備。現代的SCSI設備一般自身帶有終結器,這樣在大多數情況下無須考慮終結器的問題了。 設置SCSI設備的跳線比IDE設備簡單。對於SCSI設備,你只須確認每一個SCSI設備都設置爲不同的ID號即可,啓動盤設置爲最低的ID號。IDE設備具有三種不同的設置選擇--主盤、從屬盤和單盤,但是不是所有的IDE設備都提供了這三種設置。一般來說,如果你在同一條數據線上連接兩臺IDE設備,那麼啓動盤應設置爲主盤,另外一個設置爲從屬盤。如果你只有一個IDE設備,可設置爲主盤或單盤,具體採用哪一種設置取決於設備本身的說明。 從總體上講網絡服務器的硬盤接口和高級用戶一般選擇使用SCSI,而IDE是幾乎都在使用的接口。雖然總體上如此,但也不盡然。事實上,即使對於高級用戶來講IDE常常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甚至比SCSI更好,或許是混合使用兩種設備。 在人們的觀念中一直都認爲SCSI設備比IDE設備快,但這並不完全是事實。當然有史以來,在同等時間內SCSI的突發速率高於IDE接口,但突發速率只能顯示出接口能傳輸的數據有多快。而一個制約整體速度的重要因素是內部傳輸速率--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驅動器的讀寫頭及其移動定位系統所能處理的數據速率。 由於接口的最大吞吐量遠高於內部傳輸速率,因而在決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採用哪種接口吞吐量都是相同的--至少在單用戶系統下是如此。在某些情況下,SCSI設備甚至比類似的IDE設備還要慢。SCSI設備的一大優點是可對網絡環境下同時發生的多個數據請求提供良好的控制。在單用戶環境下,這種高層控制反而會使設備的吞吐量降低,因而顯示出IDE設備的優勢。 另一個造成普遍認爲SCSI設備優於IDE設備的原因,是由於設備製造商們慣於將他們較快的新產品首先採用SCSI接口,然後才應用於IDE接口。IDE設備的性能有時也會超過SCSI設備,一個快的IDE驅動器會比一個較慢的SCSI驅動器性能優越,而價格更便宜。所以,除非你需要最佳的性能並且刻不容緩,否則你無須選擇SCSI設備。 你可從以上SCSI與IDE的對比中選擇你所需要的,當然,兩種方式混用也許更能使你受益。

====================================================================================

IDE IDE的英文全稱爲“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爲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爲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髮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爲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着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於IDE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爲“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標準接口,而SCSI並不是專門爲硬盤設計的接口,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於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爲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爲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隨着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盤是爲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纔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爲在像服務器這樣的多硬盤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服務器、海量存儲子網絡、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行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範,2002年,雖然串行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範。Serial ATA採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串口硬盤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於採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複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目前最新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發佈了2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