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價格和移動平均價的對比及計算邏輯說明

標準價格和移動平均價的對比及計算邏輯說明

作者:袁雲飛(AlbertYuan)- 微信號yuanalbert

以下內容均爲原創,希望對初學者有一些輔助作用,本人主要從事MM/QM/WM的相關工作,不專業處請多多指點,十足乾貨,碼字不易,且行且珍惜,你們的關注就是我努力的動力,轉載請引用出處,感激不盡;

標準價格我們又叫做S價格控制,移動平均價又叫MAP價格控制或V價,對於這兩個價格控制來說,FICO最有發言權,而我們做MM運維的時候可能體會的不那麼明顯,不過爲了擴充我們的知識面,至少我們得從MM的維度去了解這兩種價格控制的各自特點;

在SAP系統中,有兩種典型的價格控制:標準價S與移動平均價V。這兩種價格控制的差異是在於如何處理來自貨物接收或者發票接收所形成的價格差異。

在創建物料主數據時,輸入它的會計數據,就要決定物料的價格控制類型,選擇是S或者是V。

1、標準價:

使用標準價格進行評估有以下特徵:

(1)所有存貨以標準價格記賬;

(2)差異進入價格差異科目;

(3)差異更新;

(4)價格變化被監控。

如果一個物料採用標準價格,該物料的價值就總是採用這個價格來進行計算。如果貨物移動或者發票接收與標準價格有差異,差異就被記賬到價格差異科目。

2、移動平均價:

使用移動平均價進行評估具有如下特徵:

(1)貨物接收時以貨物接收的價格記賬;

(2)物料主數據中的價格根據交貨時的價格調整;

(3)價格差異只發生在異常情況下(庫存不足);

(4)手工修改價格是不需要的,但也是可能的。

如果一個物料採用移動平均價(MAP),當價格發生差異時,價格在物料主數據中自動調整。如果貨物移動或者發票接收採用不同於移動平均價的價格記賬,其差異就記賬到庫存科目。結果,移動平均價和庫存價值就改變了。

移動平均價顯示在物料主記錄中。爲了評估計算,系統總是使用精確的價格。

S價格和MAP價格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很多小夥伴們應該非常熟悉,不過很可能部分小夥伴們所謂的熟悉只停留在總體瞭解上,我用下圖來說明系統在這兩種價格計算上的真實邏輯(SAP考慮的更全面一些);

S價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MAP價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裏計算新價值的時候明顯是按照接收的價格來除以接收的價格單位了(採購價格單位),也就是說金額已經是按照接收金額來計算了(這裏理解全面一點就可以說成是注入庫存價值的金額)。而且新價格計算中也考慮了物料裏的價格單位的。

以上爲本章全部內容,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發佈了10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86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