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最近各大平臺都在討論,房價瘋狂上漲,30歲以下的年輕人究竟還有什麼機會?看到這樣的話題,我也會很焦慮,資本寒冬,工資漲幅小,物價和房價卻瘋了一樣往上飛,完全不顧及我們的感受。

焦慮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資源聚集的北上廣深,總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他們有部分因爲生對了年代,正好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咬牙買了房;但必然有那麼一批人,他們在本身職業之外,不斷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有整合資源的能力。

工資只是它們的生活費而已,聰明並且那麼拼命的他們,理應擁有更多的機會。今天這篇文章想告訴你,無論你是否拿着死工資,都有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

在北京,和國有銀行的一朋友吃飯,他和我年齡差不多,畢業後一直在銀行,規規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層,年薪稅後30萬人民幣,買了四環的小房子,謹慎的花錢過日子。

他說他很焦慮。他說北京機會很多,好些朋友做了公司,前幾年邀請他入夥一起幹,但是他覺得好不容易有這麼一份穩定的收入,不敢放棄。他看過當年覺得不如他的人現在賺了好多錢,也看到那些所謂的精英們,一直苦逼的掙扎在融B輪的路上。

他覺得在北京這座有最活躍的創意,最多的資本,最密集人才的土地,但自己好像是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觀者。這座城市的熱鬧,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而他這份薪水,越來越覺得雞肋,吃不飽餓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樣沒勁。

看似奇怪,但細想又合情合理。工資收入,這個大多數人傳統的收入模式,在這一輪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正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01.以前要穩定 現在要可能性

因爲傳統工資的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當今的新商業,尤其是互聯網商業。工資的增長模式是線性的,而互聯網商業的增長模式是指數的。

工資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個人是相對靜態和穩定的,工資收入的增長是隨着這個人專業度和經驗豐富成正比的,是隨着時間的線性增長關係。所以工資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這個公司是穩定的架構。

你現在做一個公司,很少會做個公司十年規劃,做個三年規劃就不錯了。因爲現代商業一方面公司壽命越來越短,我先聲明,這不一定是壞事。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互聯網最大的作用,在於產生了人與人更低成本的鏈接,更高溝通的效率,更高頻的合作交易。一句話總結,就是增大了個體的鏈接力和影響力,和未來不可預測的想象空間。是有可能呈現爆炸式指數增長的

所以工資模式其實並不太適合互聯網商業,因爲太慢了,太跟不上節奏了,相比來說,股權模式反而更適合互聯網。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資本回報率增速高於勞動回報率增速的時代。在一線城市,你會發現,如果你僅僅靠工資收入,一般都是買不起房子,工資的漲幅速度基本上跟不上房價漲幅;所以我身邊好多人都有30歲危機,工作了五六年,看似收入好像增長了,但是與房價、物價以及自己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消費慾望比起來,反而覺得更不滿足了。

而幸福的人,更多是前幾年擁抱了資產泡沫的人,因爲M2的指數來看,資產的增長一般都會超過工資的增長幅度。

不像美國,這十年的物價指數基本沒怎麼漲,房價也沒有升太多。所以,十年前的10萬美元年薪,和現在的10萬美元年薪,日子過得差不多。

所以,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開低了你在這個時代可能擁有的更好加錢。

02.承認吧,你的工資收入走不向財務自由

另外,我注意到,在有些行業,工資收入,不僅有雞肋,甚至可能是陷阱。

因爲高收入,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高風險。第二是稀缺性。

工資收入所對應的應該是低風險,因爲工資意味着旱澇保收,但現實是,現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因爲不敢冒險,反而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因爲當身邊都是翻起的海浪,一艘平靜的船,說這艘船穩定,就是個笑話;你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船的姿勢,和海浪同頻共振,所謂動態平衡。

如果一個人領的是工資,但是所處的行業,讓你越來越動盪,變得更容易被替代。那這個工資收入,不僅不是保障,而是職場陷阱了。

舉個例子,我一好朋友,四線城市,和我年齡也差不多,政府機關領導一把手的祕書,絕對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不錯仕途,但他說他很焦慮。

他說他和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羨慕他現在貌似人生贏家的日子,但是,他說,

“我有時候會聽不太懂他們講的一些互聯網的東西,我覺得自己的知識結構很閉塞,感覺自己落後這個時代了,有種out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想就會麻木,想起就會覺得恐怖。”

因爲公務員這種看似穩定的飯碗,好像這幾年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了,而且體制內的很多制約,導致他很難開發自己的另一種人生可能。

他說我每次回家,就特別想和我聊天,覺得我能夠帶給他外面的世界的樣子。

所以,互聯網帶給我們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當人工智能都開始淘汰華爾街的交易員了,未來有哪個人是安全呢?

帶給我們的啓示是,我們在挑選一份工作,和規劃自己職場路徑的時候,工資考量的比例,或許越來越不重要。

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變得稀缺,變得有話語權。

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抓入週期越來越短的機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資產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財富的積累。

就像還在體制內的人,要時刻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

就像還在領工資的人,要時刻警惕,你的價值,可能一直被工資低估了。

中產階級確實在崛起,中產階級也同樣焦慮,至少,你不能跟着船一起沉。

我北京兩個商業合作伙伴,一個去年從交通部大院裏出來,做自媒體人了,做的還不錯,一年幾百萬收入;另一個夥伴兩個月前也從體制內出來,跟着一個牛逼的互聯網人做項目,收入還不穩定,但至少比以前開心。

當個人和組織的關係變得不再高度依附,當一個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完成和世界的最短連接;

而工資,作爲個人和組織中間的交易載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爲——僱傭制會退出舞臺,合夥制會成爲主流。

03.死工資正在拖垮我們,來看下我們一輩子究竟要花多少錢

這篇文章本來是特意寫給月光族同志們的,在隨手記社區發出來後得到了強烈的反應,很多人算了算自己一生要花多少錢後都被震驚了(後面會給大家一個計算表格),於是我想到必須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對的,不僅是月光族。

月光族們肯定對自己的毛病深惡痛絕(引以爲豪的麻煩別看),也肯定看過不少消滅月光族的10個技巧之類的問題。但是,解決月光的最大問題還是動力問題,因爲買東西的享受是立即可以體驗到的,而沒有錢的痛苦是未來的事。這種只顧眼前歡愉,不論未來受苦的享樂主義心態,就是月光族生存的肥沃土壤。

如果能確切地感受到,未來缺錢的痛苦,也許就能徹底改變月光族的狀態。

讓我們來找個主人公吧,就讓我們叫她小M吧,嗯,那誰,就是你,我可是爲了你寫的。

小M年方25,工作了3年,現在月薪稅前6000元,稅後大概是4500元左右。她在廣告公司工作。廣告公司那種地方,你知道的,身邊光鮮亮麗的都是美女帥哥,所以小M也不得不每個月買點衣服啊,買點鞋子啊,買點配飾啊,再加點房租啊,外出吃飯什麼的,月光是客氣的,有時候拆東牆補西牆也是難免的。

現在先讓我們來看看小M同學一生能賺多少錢。不過我們假設她一生無波折,既沒有在路上撞到高帥富,也沒有中500萬的彩票。當然,也不曾因父母欠債被迫要還2000萬的高利貸,也沒有因爲創業,突然變成了下一個中國首富。我們假設她既沒有太好的運氣,也沒有太壞的運氣,一切都是比較平穩,線性發展的。

小M今年25歲,退休年齡是60歲,所以還有35年可以工作。假設她的工資是線性增長的,每年可以長10%的工資。她現在的年收入是54000,存款爲0。別看只有10%的增長,由於是每年增長的(你們公司每年給你漲工資嗎?),到了60歲那年,小M的稅後年薪,已經到達了152萬左右。

用一個簡單的excel表格,可以算出,小M從25歲到60歲,總共可以賺到1615萬元。啊,簡直是一筆鉅款啊!!!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算算小M同學一生要花多少錢呢?上海市民的平均壽命是81歲,女性會更高一些,爲了計算簡便,就算是80歲吧。

(先聲明一下,爲了計算簡單,都取平均數,例如小M現在房租1000元,但是隨着她收入提高,她會租2000元的房子,所以大概平均是1500,而且這些都是推測的數字,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算)

1.房租:假設她現在租房每個月要花1500元,但是30歲的時候,她結婚買房了,所以25歲到30歲,房租的支出是9萬元

2.吃飯:每月吃飯的支出,大約是600元(不包括朋友聚餐),這樣從25歲到80歲,吃飯的總共支出是39.6萬元。

3.朋友聚餐:外出吃飯其實還蠻貴的,假設也是每個月600元,這樣,外出就餐的支出,也是39.6萬元。

4.買車:假設小M一生中擁有3輛車,每輛車開個10年,那已經很厲害了吧。從30歲到60歲開車,60歲以後也不用開車了。剛開始的時候買個10萬左右的,然後換了輛20萬的,然後換個40萬的,總共的車價是70萬,跟先生一起負擔,所以小M需負擔35萬。

5.車輛維護費:開車要加油,要停車費,要買保險,要洗車和保養。平均每個月1500元是沒少的,這30年,車輛維護費總共要花54萬。小M負擔27萬。

6.從25歲到30歲,以及60歲到80歲,這段時間裏,小M沒有車,所以要計算交通費,每個月交通費200元吧。 交通費是6萬元(這可不能跟老公分擔啊)

7.衣服鞋子包包:年輕的時候,衣服鞋子上花錢肯定比較多,年紀大了,可能比較少。不過平均下來,每個月花1000也不算太多,這樣的話,從25歲到80歲,是66萬。

8.終於到了30歲,小M找到了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她幻想要舉行一場浪漫的婚禮,到馬爾代夫去拍婚紗照。酒席+婚紗照+婚紗+婚慶公司+喜糖+借車,大概30萬吧,小M要負擔15萬。

9.婚後很甜蜜,所以小M跟老公決定每年出門旅行一次,2年在國內,每次平均一個人花2500元,每3年去一次國外,平均一個人花1.5萬,那麼從30歲到80歲,外出旅行的花費大概是33萬。週末呢,兩個人會去看場電影,看個話劇什麼的。平均每個月每人花費400元,等於24萬。加起來是47萬。

10.還有,小M和先生的父母也都老了,從小M40歲開始,每個月要給父母1500元的生活費,到60歲。這筆支出是36萬

算到現在還花得不算多吧,彆着急,大頭開始來了。

11.買房:到了30歲,小M結婚了,房子需要多少錢呢?少算一點,現在100平米,比較郊區的房子,大概是400萬吧。假設小M沒有足夠的錢付首付(她月光麼),貸款10年的話,實際大概要用掉600萬。如果是貸20年的話,實際要用掉800萬。假設小M找的先生條件跟她差不多,所以我會把費用除以2,因此小M實際要負擔400萬的房款。

到了45歲的時候,因爲孩子也長大了,這時候小M打算要換套大一點的房子,大概是150平米。假設還是之前的房價,那麼就是要多付400萬,小M要負擔200萬,所以總共是600萬元。

12.裝修:兩次房子的裝修,連傢俱和電器什麼的,總共用了100萬。

13.醫療:小M一生總算沒有生太重的病,不過年紀大了,一些病痛 是不可避免的。加上生孩子也需要住院。所以總共支出100萬應該不算太離譜的。

14.小M在31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寶寶,從寶寶出生到大學畢業,總共需要的教育費用大概60萬(還不能上太多才藝班),小孩的服裝和食物支出,每月算600元,到22歲成人,大概16萬。還有小孩子也會生病,也要買玩具,每年過生日還要慶祝一下,總共算100萬吧。

我寫得有點累了,算到現在,大概用了1230萬元。不過其實還有很多沒有算的,例如人情往來啊,父母的養老送終啊,小孩子的出國費用啊等等等等。

看上去一輩子賺1615萬元,才花了1230萬元,還是挺不錯的吧。且慢,你忘記了通貨膨脹這件事,也就是說,你的1615 ,在你後來花的時候,實際上市沒有1615萬元的,那實際是多少呢?

還記得你的工資是每年漲10%的吧?現在國內的通脹大約是6% (我沒告訴你這是名義通脹,實際通脹要高得多),也就是說,按照實際購買力的話,你的錢每年只增長了4%。 現在我們再來算算你一生可以賺多少錢。

把你每年的工作增長係數改爲每年增長4%的話,你一輩子賺到的錢,實際購買力只有420萬元,而你需要花費1230萬元!!!

月光族,醒醒吧!!!就算你工資持續增長,就算你只過小康的水平,你一輩子的錢也是不夠花的!

ps:有些人覺得我的設定不合理,例如覺得房子太貴了。 房子就算買200萬,也改變不了最後的結論啊。大家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定。另外,有人說沒有算物價通脹,實際上,工資折價成“實際購買力”,已經把通脹因素考慮進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