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只能當窮人

今天跟幾個朋友在不同的場合下偶然談到理財投資這方面的話題,幾個朋友的反應不盡相同卻又大體一致。

燕子是我的閨蜜,偶爾會在微信上跟我哭窮,今天又是如此,我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的問她爲什麼還不理財?她卻依然還是那句老話:“我現在連五百塊的存款都沒有,還理財,至少也得等我月餘三千的時候再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吧。我現在只想掙錢。”我只能無奈攤手。

其實跟燕子提起理財已經不是第一次,可是她不僅聽不進去,甚至還懷疑我是不是在搞傳銷……我記得之前她說自己是因爲工資低所以存不下錢,於是她不斷跳槽,即使一年跳槽三次,每次工資都有所上漲,她仍舊月月無結餘。

在燕子眼裏,理財是一定要建立在有可觀的存款基礎之上的。

而另一個人物,也是這麼想的。

沈二是個帥哥,大學那會兒過得風生水起,甚至半途退學創業,擺脫了學校的禁錮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好景不長,創業遭遇失敗後沈二本分地當起了上班族,但是近兩年卻開始頻繁地找人借錢,以此度日。欠我五百塊錢一直拖了兩個月都沒還上,今天實在是捱不下面子給我說月底會還。

我問他爲什麼現在如此狼狽,他說現在月月負債,領了這個月的工資都不夠還上個月的欠款,生活一度陷入惡性循環。

我說那你爲什麼不理財?他說:“都負債了還有財可理?每個月工資都不夠我花。”我說那你不能怪工資少,因爲你現在肯定也不記賬,也不檢討,更談不上自我總結自我分析了。你根本不知道到底爲什麼自己每個月都入不敷出。

在沈二眼裏,因爲工資低所以常年負債,因爲時常負債所以無從理財。

但是理財門檻真的有那麼高嗎?

難道一定要先有財才能理,不可以先打理,後生財?

我相信像燕子一樣人不在少數,和沈二同樣處境的人也肯定佔比不小。月光族在社會上絕對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羣體,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黨也是無財大軍。

但我認爲可怕的不是月光不是窮,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月月月光常常吃土,卻從來不自我剖析自我檢討,安於現狀的在困窘無奈的漩渦裏沉醉,不想改變現狀,不願努力向上,不敢看真正的自己。

有時候我們還真的不能怪工資少,寄希望於用存款改變生活也是愚不可及的。沒有哪一家企業長生不老,我們的錢也每天都在經歷通貨膨脹。

如果你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月有結餘,那你只是把錢放在銀行和餘額寶是肯定不夠的,定期利率和餘額寶收益率並不能幫你跑贏通貨膨脹,你辛苦攢下來的錢還會在日復一日的通貨膨脹中經歷貶值。

所以你願意看着自己存款在上漲,購買力卻在降低嗎?

如果你現在是月光,那你需要先認清自己現狀,再樹立一個正確的理財理念,找到合適自己的理財方法和投資方式,努力開源節流,以實現月有結餘,再跑贏通貨膨脹,從而進一步追求財富自由。

光掙錢只存錢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你時常負債,那你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地頹廢下去,建議你先學會科學記賬,並認真分析你的賬本,減少甚至規避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就是保持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負債看消費,盈利靠理財。

理財並不像想象中需要很多錢,100多塊就可以開始買基金,幾百塊就可以買股票。

理財也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高大上,它甚至簡單到人人可行。

因爲理財就是理生活,沒有財更要理財,人人都該學理財。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爲可怕。今天和大家聊聊“窮人思維”。

01

窮人嘛,就是缺錢的人。但“窮人思維”不一定只有窮人有。

多和少都是相對的,窮人缺錢,但他們和富人擁有的時間完全一樣。所以,窮人就是那種錢 " 絕對 " 少,但時間相對 " 多 " 的人。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你缺什麼,就會把什麼看得特別重;不缺什麼,就會把這個東西的價值看得特別輕。

有一次,我推薦了一本書,有人問我有沒有電子書資源——沒好意思說出來的話,我幫他補充了:免費的。過幾天,他又來留言說自己在各大網站、網盤、資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資源。這好像是說:沒有免費資源的書,你推薦個屁啊。拜託,這是一本幫你提高思維能力的書,各大網站上都有賣,也就 40 多塊,而且書的內容我也一一介紹了,你既然想看,說明讀這本書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難道你找資源的時間,就不值這 40 多塊錢?

我先得補充一句," 窮人思維 " 不是 " 窮人 " 的思維,而是 " 曾經是窮人 " 的思維。不是嘲諷窮人,而是談論這種思維。

 

02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豆瓣電影上有很多電影星級很低。但根據我的經驗,就算片子再爛,中途退場的人也不會超過 30%。就是說,有超過 60% 的人看來,90 分鐘的時間價值不會超過 30 元的票價。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 " 經濟行爲 "。但當你的口袋已經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和別人的時間都看得不太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窮人思維往往過於注重 " 沉沒成本 "。什麼叫沉沒成本?就像你明明愛上了一個爛人,卻因爲已經付出的感情,時間和物質而捨不得沉沒成本,寄希望於等待和改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花了五塊錢買了一個蘋果,咬了一口發現是爛的,你卻因爲捨不得花掉的錢,堅持要將整個嚥下。人們總是忘記不管你怎麼選擇,五塊錢都不會再回來了,而你卻偏偏還要再多吃一個爛蘋果。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叫 " 買鞋定理 ":假設你在商場買了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的時候又發現夾腳,退也退不掉,於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扎:

●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 ( 換句話說,你越窮,受的罪越多 ) ;

● 僥倖定理:你確定穿不了了,那麼這雙鞋越貴,放在你家裏佔地方的時間就越長;

● 絕望定理: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了,有多遠扔多遠。

終於,世界清靜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對此,富人思維則完全相反:花錢,要麼是爲了賺錢,要麼是爲了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當然,這種 " 時間不值錢 " 的窮人思維,往往只在人生過渡期對我們產生影響。但下一種思維慣性,就沒那麼好擺脫了。

 

03

有一句話平時說出來會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的理論鋪墊,我就不怕大家打死我了:價格貴?這怎麼會是產品的缺點呢?難道不是你的缺點嗎?我不是嘲笑大家窮,而是想說窮人思維容易在價值判斷上出問題。

舉個例子:超市裏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分別是 300 元、250 元和 200 元,現價一律 150 元。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省錢,而有錢人更傾向於適合的尺寸——也就是純粹爲了自身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影響,就是說窮人思維讓我們過於關注自己擁有的資源,從而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說,你的目標。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爲出,而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比如帶着窮人思維的人買房,最先考慮的是自己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然後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而帶着富人思維的人則先問我要不要買房、買房有什麼用、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能以 " 資源不足 " 爲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

 

04

電影《華爾街之狼》就講了一個專門騙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消費決策中,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了投資中,就很容易成爲 " 垃圾股 " 的目標客戶。電影裏有句臺詞說:" 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爲錢在我們手裏,總比在他們手裏更能發揮價值。"這不僅是全天下騙子們的心聲,更揭露了窮人思維的弊端。

把 " 垃圾 " 賣給想發財的窮人,這在中國也是最賺錢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垃圾 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 " 內部原始股 "、那些無數次崩盤又卷士重來的 "3M 騙局 ",都是抓住了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無判斷力,又無自制力。

那麼,帶有富人思維的人是怎麼投資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資偏好中,既沒有房地產,也沒有互聯網,前者因爲不喜歡,後者因爲看不懂。

 

05

不過如前文所說,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專利。事實上,許多富人在重大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哪怕是最不缺錢花的——皇帝。在歷代皇帝中,清朝的道光皇帝最以 " 節儉 " 聞名:皇后過生日,一人一碗打滷麪,吃完不準添。

在建自己的陵寢時,因爲他給的銀子太少,從而產生了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最後,工程不得不返工,經過兩建一拆,耗資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道光會有如此嚴重的窮人思維,我認爲這是歷史原因的: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後,導致嘉慶一朝財政空虛,這給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可怕印象——窮怕了。

於是,道光的 " 節儉 ",省到了 " 誤國 " 的程度:他挖空心思想節省開支的辦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駐守新疆的軍隊上,想撤了他們。大臣想,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給錢了,大家自己想辦法吧。這一逼,果然逼出辦法——大臣把駐守在其他要塞的軍隊平均撤掉一些,然後把節省下來的軍晌撥給新疆。到了十幾年後的鴉片戰爭,大家才發現,英國軍艦可以在十幾天內把大批士兵從廣州運到天津,而清軍則分散在全國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結往往要花上幾個月——仗都打完了,十幾萬軍隊還在半路上東奔西跑。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你只關注錢,你往往是在浪費錢;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你很可能贏了一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個戰場。

 

06

想要從窮人思維走向富人思維,給大家幾點建議:

1. 建立 " 時間價值 " 的概念:減少做那些 " 時間花得多、收益少 " 的事情;(時間是有價值的,我們的時間是很值錢滴,每天默唸3遍,以後再做出用時間去換錢的行爲,自己面壁哦,記住: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浪費時間)

2. 牢記 " 沉沒成本 " 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培養 " 目標導向 " 的思維:好的項目永遠會遇到錢少的問題;但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 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不要一直選來選去的,好浪費時間的,省得那點錢都不值得浪費那麼多時間,還買不到好東西)

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每年年初設立一個 " 享受一下 " 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裏開支,從而不必每次消費都反覆權衡;又比如說,選擇以基金定投這種被動的、不需要太多決策的投資品種爲主要的投資對象;再比如說,對於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動 ( 學外語、健身等等 ) ,只挑最重要的做,因爲多了會影響你做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5. 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 " 無用 " 的事,防止進入只關注當下的 " 管窺 " 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以前,我媽每年年底大掃除扔東西時,總愛念叨一句話:" 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

其實,窮人思維纔是越留越窮、最應扔掉的 " 破爛 "。永遠記住——真正的窮不是缺錢,而是呆在窮人思維的怪圈裏走不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