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不摸魚的時光

【摸魚的日常】

每學習一會兒,就不自主地去摸手機。

手機裏爲數不多的消遣主題,隔一段時間就臨幸一次:上上週看知乎,上週玩養成小遊戲,這周玩消消樂。

似乎總是要給自己找個" 瞬間沉迷"的娛樂活動,體驗多巴胺帶來的快樂大型遊戲、小說、網劇太吃時間,基本不碰。不過零碎的小型娛樂中也佔據了不少時間,俗稱"摸魚"。

 

【被監督的兩天】

最近情況有了變化。連續兩個週末,我都在家裏一鼓作氣弄完拖了很久的任務。日均工作時間是往常的兩倍。

因爲每當我伸手摸手機,G同學就條件反射般跳出來,怒目而視,讓我心虛地把手機放回原處。偶爾真學累了,休息一會,也玩不踏實,感覺空氣裏有個定時炸彈。

於是我問G同學:你就可以一直工作不摸魚嗎?

ta還真的可以。

凡是週末我見到的ta,都閒雲野鶴一樣,無所事事。

凡是工作日,都幾乎無休,偶爾喝口水或者去別人工位轉兩圈調節。只有工作完成後,纔會開始摸魚。

相處這麼久,我愣是沒發現這種”不摸魚的本能“

 

【不摸魚的方法1——親測有效系列】

鋪墊這麼多,我想弄清楚一件事:

如何把在家受監督的狀態帶到實驗室無監督的日常?

換句話說,如何把不摸魚的時光當作常態、訓練成本能

下面備忘幾個方法:

第一,被什麼娛樂吸引,就下決心把什麼刪除。(減法)

比如公衆號文章、知乎,集中起來兩三天看一次,也不會耽誤。咱又不是作家,無需緊跟熱點。

第二,聯絡監督人,定一些小目標,被“完不成就會被bs”的恐懼推着走。(加法)

這裏估算出自己能完成多少,別下了承諾、又完不成,就弄巧成拙了。

第三,不過分透支精力,預留恢復時間。(留白)

已經連續工作3小時及以上,不論多盡興,停下來,該吃飯吃飯,該鍛鍊鍛鍊。

別傻坐着摸手機,那是在消耗精力。

 

【不摸魚的方法2——待填坑系列】

如何能夠主動不摸魚、像玩遊戲一樣享受科研工作呢?

換個說法:如何從 “該做的事“ 裏體會多巴胺分泌的樂趣?

我還沒有找到可行解,但是我尋思着:

第一,這個任務需要設置及時、高頻的反饋。

遊戲的反饋是短短幾分鐘,工作的反饋長點,可能幾天到幾個月不等。

但是,如果想一天像打雞血一樣幹活,那麼人爲設定反饋,一到兩小時一次,間隔再長就不好使了。

比方說我,一動手就想弄個大文章,實際一年半載的工作量,於是拖延症發作。

有沒有那樣一種人,在工作的每分每秒都能體會到反饋呢?

應該是有的,名人洗腦故事裏到處都是案例,只是沒人告訴我們怎麼做到。

也許人家都告訴了,只是達不到那個境界,參不透其中的奧妙。(有空再想想)

20191203更新:

奧妙一:高質量的人際互動帶來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

(早上與田螺姑娘聊天中鬧了個小誤會,三言兩語的溝通就解除了。我控制住了 ”質詢“ 的口氣,她說清了自己的原本意思。原來,生活中的她是什麼樣,網絡中的她就是什麼樣。只不過有時候是對方的解讀走了味。)

 

第二,這個任務有固定的代號,目標和步驟非常明確。

就像遊戲的入口,一看到就覺得親切,動不動就手滑,想去點一下。

如果任務有了明確代號,知道自己打怪升級能得到什麼,就不會被左一個、右一個的想法衝昏了頭。

 

第三,這個任務不給人壓力

玩遊戲,能上星最好,掉星了也不會損失什麼。因爲它本質上是調劑品、非必須品。

如果一個任務是不佔據大量精力的、可有可無的,就不會有壓力。順水推舟地做完,甚至有成就感。

但是,科研任務多是必需品,完不成會有壓力。

如何能在感覺不到壓力的情況下,輕鬆完成任務呢?(有空再想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