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國企業管理混亂的4大原因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感覺不錯,ZT部分於此,希望和大家分享

                    中國企業管理混亂的4大原因

                                                 原文出處:http://cio.ctocio.com.cn/exchange/140/7609640.shtml

            中國企業爲什麼無法卓越甚至難以優秀呢?以我的切身經驗看來,原因並不複雜,主要在於四個方面:

  “搞不懂狀況所以無法決策;

  形不了積累所以無法進步;

  不理解顧客所以行動盲目;

  攏不了人心所以無法長久”

  一、搞不懂狀況所以無法決策;

  中國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套系統性的工具,使其可以清晰的瞭解企業運作的各環節。管理者之所以能夠決策,一要有充分的信息,二要有專業的知識,三要有經驗和悟性。如果業務不專、信息不暢,當然做出的決策就會成爲錯誤的鄰居。比如:在公司貨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采取降價措施,當然會損失應得的利益;比如,在關鍵時刻發現一顆物料不能如期供貨,導致整體停產;比如在搶到了承包權的時候才發現資金流不暢導致無法開工等等,類似的問題在中國企業屢見不鮮。

  沒有公共信息平臺,所有的信息都分佈在不同人的腦袋裏。這樣就無法形成精準的諮詢。而中國的管理者又普遍喜歡通過壟斷信息來行使自己的管理權,靠着信息充分的不對稱,在對上級彙報時才顯得有價值,在對下級發號施令時才顯得有高度。這樣的做結果就是一大堆人不停的開會,不停的溝通,然後再去決策,誰能相信大會上報告的數據都是準確的呢?誰又能相信基於未必準確的信息當場做出的決策又一定是英明的呢?誰又相信不英明的決策對企業發展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根源在於基礎信息,信息流代表管理流,信息不暢則無法決策。

  二、形不了積累所以無法進步;

  中國企業總是喜歡一二再、再二三的犯同樣的錯誤,不是企業願意犯錯誤,而是企業沒有一套機制保證錯誤不重犯。根源在於,昨天的成功和前天的失敗都沒有記錄在案,也許結果記錄在案了,但過程和原因並沒有記錄在案,這樣連當事人都沒有對成敗有深刻的認識,誰還敢指望他人能夠吸取成敗底層的原因呢?

  記錄在案不是指著書立說,而是指企業要不斷的通過錯誤汲取經驗優化流程。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太喜歡人治,喜歡人治的原因是沒有法制,沒有法制的原因是法制不健全只好人治。看似悖論的觀點包涵着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急功近利、不善積累的劣根性。只管當前的盈利沒有考慮長期的發展,沒有形成制度,沒有固化流程,沒有工作模板,只有靈活和小聰明。所以,總是在偶然成功和必然失敗之間徘徊,總是處於嬰兒期。嬰兒不學習又如何能夠長大?結果不言而喻。

  三、不理解顧客所以行動盲目;

  問問中國企業,有幾個真正調研過顧客需求,並且通過一系列科學手段來甄別過顧客需求?人人都知道顧客是上帝,那是因爲顧客帶着錢包,如果顧客沒有錢包那麼一定是連乞丐都不如的。中國企業喜歡打着重視顧客的幌子去騙顧客的錢,甚至某企業家還宣稱過,中國的顧客全部騙一圈需要5年時間之類的理論。

  企業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夠解決顧客的某種需求,企業最需要其實是給顧客一個購買的理由,如果你連顧客真正需要什麼都不知道,你如何能保證企業的產品能得到顧客的接受呢?

  這方面,我認爲奇瑞汽車研究過,所有人都知道QQ汽車便宜,但是買QQ汽車的消費者有幾個會宣稱是因爲QQ汽車便宜纔買的QQ汽車呢。他一定會說,QQ汽車很時尚!其實根本原因其實就是QQ汽車便宜,只是奇瑞很聰明的利用消費者這種心態,給了消費者一個理由,解決了消費者面子問題,所以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這方面,我認爲百度也研究過,百度在谷歌一統江湖的時候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百度更懂中文”的經典宣傳外,百度如何才能從谷歌口裏分出一杯羹呢?百度研究了消費者,發現中國網民的網上搜索習慣,有30%的內容是搜索MP3的,佔所有搜索量的TOP1,於是就專門針對MP3搜索開展攻勢,專注於MP3搜索,贏得了一大幫消費者,然後再逐漸蠶食其他市場。我相信假設當初中國消費者網上搜索比重的TOP1是找圖片,那麼百度也一定會從圖片搜索介入。

  顧客需求確認和甄別是一項技術,包括黑盒測試、白盒測試、SPC統計製程分析、甚至心理學分析等一大堆專業科學。缺乏了對消費者的深入研究,產成品和庫存品劃等號的可能性也越大。只有找對了顧客的需求,才能避免盲目行動,“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情”更有難度也更有價值。

  四、攏不了人心所以無法長久

  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經常會出現集體跳槽、發起人散夥之類的事情,這是講高層。基層員工呢?會經常覺得自己受不到領導的重視而缺乏積極性,從而影響生產力。這個和管理者的道德觀和世界觀關係極大。中國企業家普遍處在嬰兒期,渴望得到中國和世界的認可。但世界太遙遠,所以只有一直向前看,於是成爲工作的奴隸,而忘了工作本身可以是一件快樂和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企業家也有大方的,年終獎發的多多的,但這種情況多半是國企的領導。不是自己的錢,所以無所謂。談到自己的錢,中國企業家大多數太窮了,億萬富翁還不一定算什麼人物,個人資產10個億的已經不多了,100個億的都可以進入中國前10強了。所以他們太窮了,所以需要不斷的掙錢,還捨不得花錢。

  所以會忽視自己的身體,導致企業領導人離去;會忽視員工的精神追求,所以會導致員工出工不出力,企業效率降低。這是普遍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也好員工也好,都把幹工作和謀生劃上了等號,自然就會從低收入向高收入流動,這樣的企業怎麼可能長久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向有衣錦還鄉的習俗,我預計,在中國企業家普遍能夠在全球富豪榜佔據前幾位的時候,中國企業家樂善好施的性格可能會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企業家們纔有可能會過的瀟灑一些,這時候纔有可能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一種理想來經營自己的企業。這個時候,中國所有的從業者境界也纔會上升,不會爲了謀生而不擇手段,纔會爲了理想而精彩的生活。這時候,人心齊、泰山移,才真正有可能爲了理想而打造出世界級的企業。

  中國企業的劣根性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只有我們完成從人本管理到知識管理,從生存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躍變後,中國企業纔可能獲得持續長久的發展。每一個生在中國的管理者都應該爲此而付出努力,畢竟中國當前處在一個經濟高度發展到大好時機。只有我們清醒認識到了,並且改進了,纔有可能實現我的電梯理論中描述的結果:在滿員的電梯裏,越是後進電梯的,越是有可能在電梯開門時先到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