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好聲音》看產品設計與運營

   這個夏天最火爆的選秀節目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中國好聲音》!

   9.30號晚上,好聲音最後一場決賽落下帷幕,一個夏天的激情歌唱暫時告一段落。雖然總決賽裏無數的廣告和混亂的投票方式讓觀衆非常不滿,但是回頭來看好聲音在整個夏天的歷程,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好聲音團隊確實打造了一款非常棒非常棒的電視節目。作爲好聲音和互聯網產品的雙料粉絲,我有個新奇的想法,不妨把《中國好聲音》看作一款互聯網產品,從產品設計和運營角度來評說一下它的8點出彩之處。


1. 好聲音 + 好導師 ——產品核心能力
   
   
   
   每款好產品都有最出衆的核心能力,比如播放器的解碼質量,視頻網站的連接速度等。
   我們爲什麼看音樂節目,最根本的目的是聽歌。如果歌難聽,哪怕再多花哨噱頭,也不會引起巨大關注。因此,對參選學員的千挑萬選是必須的,節目製作人到酒吧、音樂學院,甚至街頭樂隊中去發覺好聲音,邀請他們來參加節目。很多人的聲音都極富特點,可以說是真正的好聲音。同時,樂隊、燈光、舞美都是請國內頂級團隊打造。這還不夠,爲了將這個核心功能做到極致,它們第一次使用了製播分離,利用後期處理將學員的聲音進行打磨,真正做到:觀衆一聽聲音就被震撼。
   除此之外,導師作爲另一項核心能力,也必須是重量級的。那英、劉歡、庾澄慶、楊坤,四名超強實力派歌手,各具特色,應該說已經足夠震撼。不過,相比起來,楊坤在影響力和實力上還是稍微差了點,在學員選擇導師時,就會有所體現。


2. 導師制度 ——產品特色功能
    
  
   如果一個產品沒有特色功能,只是算是中規中矩。要做“好產品”,一定要有區別於同類產品的地方。
   選秀節目,我們早已不陌生。04年“超級女聲”從天而降,音樂選秀就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電視臺冒出來。要想讓自己的節目出彩,必須要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好聲音”的亮點就在於—— 導師制度。導師制度不僅很好的替代了短信投票的民選,更是取代了現場的主持人。

   對於選秀節目,民選應該是最能激發起觀衆熱情的,比如05年讓人咋舌的“玉米”粉絲團。可惜,廣電總局一紙令下,不再允許觀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冠軍歸屬。既然無法民選,不如用指定繼承人的模式。反正在藝術領域,導師、宗派之說由來已久,大家接受起來也毫無難度。
   從實際操作上來看,幾位導師除了在個別選擇上引起了爭議,基本上都能符合民衆的預期。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庾澄慶死了心要捧吳莫愁,幾乎每次莫愁出場,都會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對於一個選秀節目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壞事。而且,一旦接受了這個假定,整件事也變得可愛起來。總決賽放莫愁和哈林的視頻時,無數人在微博上呼喚“哈林娶了莫愁吧”,可見大家對於這種指定繼承人制度並不反感。既然選用了宗派式的導師制度,後面引入媒體投票實在是畫蛇添足。

   再者,由於導師的地位在節目中非常強勢,主持人的作用被大大的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四個導師在舞臺上極爲活躍的表現。哈林活潑風騷、那英感性中肯、劉歡學院正統、楊坤有32場,四個導師各有特點,滿足了各種類型的觀衆人羣,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熱潮。這種全新的節目製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3. 平凡人的音樂夢想 ——產品價值
    
從《中國好聲音》看產品設計與運營
   
   每個產品都要有一個可以用一句話表達出來的核心價值觀。比如百度,可以說是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那麼好聲音這個產品的價值是什麼呢?平凡人實現音樂夢想。
   上臺的每個學員,穿着最普通的衣服,懷揣着一個或美好、或艱辛、或感人的尋夢故事,這樣的設定,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平民化、夢想化,給這個音樂秀注入了原動力。可以說,這樣的核心價值是整個節目的生命裏所在,而製作方也在節目裏反覆提到這一點。如果缺少了這樣的核心,節目將瞬間黯然失色。
   正因爲核心價值如此重要,一旦不被認可,便會成爲一個最大的笑話。比賽後期,越來越多學員的真實身份被曝光,各種負面新聞亂飛,於是,觀衆們的反應便不再是感動,而是被矇騙後的憤怒。這對於節目的長期發展是很不利的。如果好聲音還想繼續做下去,一定要在這方面有所改變。私以爲,吉克雋逸最後的失敗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4. "I want you" ——UI設計

  
   任何一個好產品都離不開最合適的UI設計。對於好聲音來說,有了學員、導師和好故事,最關鍵的問題便是,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呈現呢?
   背對舞臺的紅色座椅,誇張的碩大按鈕,是界面;導師拍下按鈕、座椅隨之轉動、“I wantyou”金光閃爍,是交互。舞臺上學員欣喜若狂,電視機前觀衆的情緒被徹底點燃,瞬間引爆節目的高潮。這樣的設計,除了驚歎和讚美,無話可說! 


5. 酷我真聲音 ——及時處理用戶反饋
     從《中國好聲音》看產品設計與運營
  
   
     對於一個好產品來說,對用戶反饋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想要產生粉絲和提高用戶黏性,用心處理用戶反饋是基本要求。在這方面,騰訊和小米是互聯網公司中的典範,而好聲音則是選秀節目中的典範。每期好聲音節目的最後,都會有一個十幾分鐘的小欄目。會讓幾位學員上臺針對近期網友的一些負面評論進行解釋。比如徐海星、鄭虹、關喆等。
   在我印象中,這是第一次有選秀節目做出這樣的舉動,體現了節目組對觀衆的重視。也是它們面對新興媒體平臺做出的的一個積極有效的對策。不僅讓學員第一時間解釋了一些負面新聞,同時,在無法讓觀衆進行投票參與的情況下,這也是讓節目和觀衆保持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可取之舉。


6. 淘汰賽的緊密賽程 ——產品快速迭代
    
 
   互聯網產品最大的特點之一在於它的快速迭代,頻繁的更新和新增功能可以保持用戶的興趣和新鮮感,增加用戶的黏性。在這方面,好聲音節目在進入淘汰賽之後表現優異。由於沒有了座椅轉身那一剎那的驚喜,觀衆急需視覺上、心理上的新爆點,於是便有了淘汰賽緊繃的賽程。16進7,7進4,4選1,每個組只進行了兩場比賽就選出了最後的代表。速度之快,讓習慣了超女拖沓淘汰賽的觀衆大呼“受不了”。


7. 微博、SNS上鋪天蓋地的信息 ——藉助社交與新媒體平臺進行持續推廣

   
   在每一期好聲音節目之後,微博和SNS平臺上都會有鋪天蓋地的演唱視頻,以及各種各樣的討論。許多人關注好聲音便是從在人人網或者新浪微博上發現了一個好聲音視頻開始的。特別是在節目的前期,觀衆對節目還不熟知的情況下,製作方的宣傳和氣勢就非常重要。而到後期,每次好聲音節目播出時,無論是名人還是草根都會利用微博積極的互動,形成每個星期五晚上的微博熱潮。
   一個傳統的電視節目,巧妙的利用了新興媒體和社交平臺,進行潮水般的宣傳,效果之好,是超過想象的。而且社交平臺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熱點的持續性,比賽結束後的一個星期的時間裏,用戶會持續收到來自社交平臺的好聲音訊息。如果說05年的超女勝在用短信讓觀衆參與互動,那麼今年的“好聲音”對於新媒體平臺的使用也堪稱範例。


8. 華少那驚人的40秒 ——如何做廣告?
   
  
   
    在互聯網產品裏怎麼做廣告才能不影響用戶體驗呢?華少在好聲音裏的表現方式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啓發。誇張驚人的語速、每期節目持續的重複,讓華少這46秒的廣告成了今年夏天的一大熱點。爲什麼這個廣告沒有引起大家的反感呢?原因之一在於華少用自己驚人的實力將原本需要2分鐘的廣告壓縮到了46秒,已經是竭盡全力在爲觀衆着想,觀衆顯然也十分買單。更重要的是,隨着節目的繼續,華少的46秒廣告變成了話題熱點,成了一種娛樂方式,大家都來欣賞、模仿。任何事情一旦變成了娛樂,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反感了。
  這也告訴我們,傳統的硬廣告形式已經不再有效,如何打造娛樂性更強、更適合新媒體平臺傳播的廣告方式是需要大家一起去琢磨和探索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