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你看不懂


2012年8月16日,北京798藝術區D-PARK廣場,在小米科技新品發佈會上,隨着大屏幕打出小米手機2代1999元的定價,現場的米粉們紛紛起立鼓掌,爆發出宗教信徒般狂熱的尖叫聲。

數百萬米粉瘋狂追捧,在智能手機關注熱度榜上穩居前列,推出一年的小米手機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對於雷軍公佈的小米手機一年352萬臺的銷量,很多人提出了質疑,不過根據我公司APP產品訪問設備統計中小米手機的比例及各品牌手機公佈的銷售數據,小米手機三百萬以上的用戶規模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小米手機爲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因爲有太多人看不懂小米。

首先,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讓你看不懂。

說到小米手機,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它的定價。豪華的硬件配置,1999元的價格,讓很多人無法抵抗小米的超高性價比。有人計算出小米手機各種配件加起來的成本遠低於售價,甚至有人質疑小米手機暴利,不過我想大家都明白,一部手機的成本不是隻有硬件成本,難道你能因爲一張光盤的成本低而質疑微軟操作系統的利潤率太高?所以小米手機的暴利說是不成立的,即使是在即將推出小米手機2的情況下,市場上還是少有能夠與小米1的性價比一較高下的產品出現。那麼小米手機在發佈時虧錢賣,後期又賺不了太多的情況下,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有人說小米的盈利是基於雷軍創造的“期貨”模式,在產品剛發佈,虧損很多的時候,小米是有價無貨。等到成本下降,有利可圖時,小米再加到供應量,賺取利潤。對於這種觀點,我不大讚同,因爲雖然這種“期貨”模式的確讓小米在初期減少了“虧損”,但是僅僅依靠這種模式想取得較高的利潤也是非常困難的,何況小米還想迅速建立起龐大的粉絲羣體。

雷軍說他是在用互聯網的思想做手機,先要流量,再考慮盈利。實際上我認爲雷軍是在把手機當作“電商”來運營。首先,小米手機只通過官方網站銷售,電子商務的模式使銷售渠道的成本很低,而渠道成本對於其他手機品牌來說,卻是繞不過去的檻,正因爲這樣,在售價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其他品牌手機有利潤,小米的利潤一定已經相當可觀了。

現在中國的大電商都在虧錢,因爲競爭激烈,大家都在打價格戰。而我認爲電商真正的競爭核心應該是品牌,因爲品牌能帶來溢價,只有建立品牌才能讓大家脫離價格戰的低端競爭漩渦。而小米顯然已經建立了一個成功的電商品牌,數百萬狂熱的米粉就是明證。在品牌文化成功塑造的情況下,哪怕賣手機不賺錢,銷售其他周邊產品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盈利。

拿我的一個朋友爲例,他是第一批購買小米手機的用戶,首批小米手機的質量還是有不少問題的,但是質量問題並不影響他成爲一名米粉,不算他推銷給朋友的幾部小米手機,他自己還購買了多款小米手機後蓋、兩塊小米電池、一個存儲卡、兩張貼膜,還有各種各樣的周邊產品,如音箱、貼紙、掛飾甚至米兔玩偶、文化衫等等。他花在小米周邊產品上的錢至少也有上千元了,而且他經常泡在小米論壇裏,一有新的產品,大部分會選擇入手,比如小米剛推出的PHONE飛車,他因爲沒有搶購到還很不高興。如果說小米手機的價格是低到不賺錢的,這些配件顯然不會再虧本賣。比如銷量較大的米兔玩偶,你認爲89元的定價會沒有利潤嗎?配件的銷售已經爲小米手機帶來可觀的利潤,而且隨着米粉數量的持續增長,配件和周邊產品的銷量和種類還會不斷增加,周邊產品的銷售會成爲小米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我在這裏可以預言,PHONE遙控飛車只是開始,今後遙控飛機、遙控快艇等都會逐步推出。

小米的移動互聯網戰略,纔是雷軍將小米定位爲互聯網公司的原因。且不說發展順利的MIUI,米聊雖然被微信徹底搶去了風頭,但是小米顯然不會放棄,而不放棄的理由,就是因爲有小米,用雷軍的話說,百分之九十的小米手機用戶都使用米聊。雖然現在小米還沒有通過軟件獲得盈利,但是看看小米對雷軍系其他產品,如金山、凡客等的支持,我們還是應該對小米未來在軟件領域的盈利能力持樂觀態度。

如果小米的盈利模式你看懂了的話,小米的營銷你也不一定看得懂。

小米手機2的發佈,在互聯網領域,至少在手機領域,應該說是關注度極高的一個事件。但是在8月16日當天,我在中關村在線等各大IT媒體首頁或者其他重要頁面的醒目位置都很少看到關於小米新品發佈會的報道,雖然不至於封殺,但是難以找到報道,一定是媒體有意迴避了這個事件。出於營銷人的敏感,我想一定是小米手機的錢沒花到位。拿金立手機爲例,通過在百度新聞分別搜索金立手機和小米手機,我們明顯的看到金立手機的軟文覆蓋很好,而關於小米的新聞雖然遠多於金立,但是軟文少得可憐,搜索結果裏充斥着“質疑”、“作假”等負面信息。

媒體關係不佳,可以說小米的市場工作做得不好,但是小米的營銷是不是因此就能算作失敗呢?顯然不是,小米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把精力放到了效果更好的地方。

有人把小米的營銷叫做“粉絲”營銷,雷軍說小米做的是“口碑”營銷。而在我看來,小米的成功靠的是其對社會化媒體的有效利用。社會化媒體營銷有着其他營銷方式不具備的很多優勢,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做過分析,社會化媒體的精準性、互動性及在輿論監督和組織成本降低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而小米就是有效利用社會化媒體組織成本降低的優勢,迅速建立了自己龐大的粉絲羣體。拿小米8月16日的發佈會來說,雖然沒有各大IT媒體的報道支持,但小米官方微博發佈的小米一代降價到1299元及發佈會當天發佈的產品介紹微博都獲得數千甚至數萬的轉發量,8月16日當天,小米手機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都位列熱門話題的前列。小米官方微博發佈信息的覆蓋面甚至比各大IT媒體還要廣,而小米微博發佈信息的成本近乎於零,顯然要比在各大IT媒體上頭條划算得多。而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發佈的報告,朋友微博轉發的信息要比在媒體看到的新聞對用戶的影響力大得多。同時,在小米官方論壇,數百萬的註冊會員每天討論的主題在二十萬左右,這跟國內最大的安卓論壇相比也毫不遜色,小米論壇也成爲小米的一個重要宣傳途徑。

依靠雷軍“超出用戶預期”的口碑營銷金律,及社會化媒體的優勢,小米手機以極低的組織成本建立了龐大的米粉羣體。還拿小米的新品發佈會爲例,很多米粉花了199元買票參加,或許他們就是爲了一睹偶像“雷布斯”,但是最後這些米粉得到了一輛售價299的遙控飛車、一件T恤衫、199元的優惠券及小米2的優先購買權等作爲回報,顯然,回報遠遠超出了這些米粉的預期,而這些米粉在回家後,或者在自己的微博上,一定會對朋友說起這些禮品,說起小米手機,口碑由此而生。有人說小米靠水軍做營銷,而我倒是更願意相信這些水軍是由真的米粉組成。

可以看出,小米手機的營銷成本是很低的。大家可以與傳統手機廠商步步高做一個對比,據報道,步步高手機業務每年的廣告費用高達8億!這麼高的廣告費用,最後一定是要加到手機的售價中去的。

最後,小米員工的工作熱情也讓人很難看懂。

我想大家對小米員工6乘以12的工作時間早有耳聞,但是是什麼讓他們有這麼大的工作熱情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互聯網企業的大佬們都搞起了偶像化包裝。從李開復到唐駿,從劉強東到雷軍,一個個互聯網大佬都成爲了青年學子們勵志偶像,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微博動輒數百萬的粉絲,成爲影響力巨大的自媒體。在這些“互聯網偶像”中,中國互聯網的“活化石”雷軍有着輝煌的職業生涯,做天使投資之後的成績也是如“神”一般,投出了UC、凡客等一大批成功的企業。於是,很多雷軍的粉絲出於對偶像的崇拜及跟隨偶像創辦一番事業的態度加入了小米的團隊,他們拿着不比別的公司高的薪水,卻承擔着兩倍於別的公司的工作量,我認識的朋友中就有兩人是出於對雷軍的崇拜加入了小米。

另外,小米在人員組織方面也想方設法的降低成本,比如客服,小米是通過第三方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公司來組織招聘和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這些底層客服的工資往往還不到兩千元,其中工作突出的人員纔會進入小米的團隊。

加上雷軍在互聯網多年積累的人脈,小米建立起了超豪華的創始人團隊及由大量傑出人才組成的核心團隊,小米不僅人才濟濟,而人力成本又相對較低。

最終,依靠電商銷售降低渠道成本,依靠口碑營銷降低市場推廣費用,加上小米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優勢,小米手機的整體成本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加上不靠硬件賺錢的策略,小米手機的定價令人無法拒絕。也正因如此,很多體量比小米大很多的公司也無法推出與小米性價比相當的產品。而低價這一核心競爭力也使得小米迅速佔領市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但是小米高速發展的背後依然隱藏了很多隱患。不靠硬件賺錢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小米的低價,也帶來了品質不高的質疑。在線銷售產品降低了渠道成本,也使得銷售渠道過於單一。口碑營銷降低了推廣費用,也使衆多媒體與小米的關係普遍不佳。通過各種方式降低的人力成本也帶來了員工忠誠度不高的問題,據我所知,小米的員工流失率非常高,畢竟偶像不能當飯吃。

雷軍對小米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四十億美金的估值也讓這個創業初期的公司備受關注。不管小米的成功究竟是“神話”還是“謊言”,都已經在中國互聯網掀起了一場手機旋風,各大互聯網公司都不甘落後,或者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或者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出“特供機”,智能手機的價格也被迅速拉低。最後,我希望小米手機能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加註重產品的品質,並取得更大的成功,至少,從硬件配置與售價來看,小米2的確是“碉堡”了,不是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