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信息系統綜合測試與管理


基本不考 2分,案例分析

測試基礎

軟件測試(評價盒改進產品質量、識別產品缺陷)單元、集成、系統、驗收測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模型在需求階段就開始寫測試用例了

V模型 (需求和測試一一對應)第一章的圖是錯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結構化測試/V測試
優點
可將複雜的測試工作按階段分爲各個小階段來實現
從多角度測試系統找出更多的缺陷

缺點
軟件測試容易誤導爲軟件開發的最後一個階段,使需求、設計階段產生的問題不能很早地發現
質量控制和測試效率無高效發揮

W模型(兩個V模型疊加,一個開發的V,一個測試的V。開發和測試是同步進行的)

H模型(將測試活動完全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流程)

X模型(定位探索性測試,不進行事先計劃的特殊類型的測試)

軟件測試技術

軟件測試類型

按開發階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與用戶相關的是確認測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沒有沒有問題的程序,時間不足,測試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質量保證

驗收測試
通常會有四種結果

  • 測試項目通過
  • 測試項目沒有通過,並且不存在變通方法,需要做出很大的修改
  • 測試項目沒有通過,並存在變通方法,在維護後期或下一版本改進
  • 測試項目無法評估/無法給出完整評估。必須給出原因,如果是因爲該測試項目沒有說清楚,應當修改測試計劃

發佈測試/確認測試(測試執行者:測試內部人員 且 待測系統:公司內部產品)
驗收測試/交付測試(測試執行者:客戶/用戶 且 待測系統:交付客戶的項目)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開發方測試——Alpha測試/驗證測試/α測試
不能由程序員/測試員完成,一個用戶在開發環境下進行的測試

用戶測試——Beta測試
最終用戶在一個/多個客戶場所進行

黑盒測試/功能測試(忽略內部)
只考慮外部結構,不考慮內部邏輯結構。主要對軟件界面和軟件功能測試。
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等價類劃分法(枚舉集合隨機抽取)、邊界值分析法(等價類的每個邊界)、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判定表法、正交檢驗設計法、功能圖法、場景分析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白盒測試/邏輯驅動測試
檢查軟件內部的邏輯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動態測試
運行程序檢查(編寫測試用例、執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輸出結果)

靜態測試
不運行程序,對人工對程序程序/文檔進行分析與檢查
對軟件的需求說明書、設計說明書、程序源代碼、用戶手冊等進行非運行的檢查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走查/審查——靜態測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功能測試=黑盒測試
動態白盒測試/靜態白盒測試

負載測試
確保系統在超出最大預期工作量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行

壓力測試
對系統逐漸增加壓力測試,獲得系統提供的最大的服務級別的測試或者不能接收用戶請求的性能點

穩定性測試/疲勞強度測試
系統處理最大工作量強度性能的過程

信息系統測試管理

測試風險管理
需求風險
測試用例風險(沒有得到全部的執行,有些用例被有意無意遺漏;設計不完整,忽略了邊界條件,異常處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缺陷風險
代碼質量風險
測試環境風險(環境不同,測試結果會有偏差)
測試技術風險
迴歸測試風險
溝通協調風險
其他不可預計風險

測試階段(單元、集成、系統、驗收)
測試必須要有用例,缺反覆的過程
集成測試報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測試執行中工作效率相關指標
(執行效率、進度偏離度、缺陷發現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需求覆蓋率(質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