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坎的剃刀”,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1349年)提出。奧卡姆(Ockham)位於英格蘭薩里郡。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哲學

奧卡姆剃刀原理可以歸結為: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作爲著名的唯名論者,奧卡姆以此反對實在論,認爲沒有必要在個別事物之外設立普遍的實體,因爲這些實體既無邏輯自明性,又缺乏經驗證據。這一觀點促進了經驗科學擺脫神學的束縛,併爲後來的邏輯經驗主義,特別是外延論者所重視。

應用

今天,奧卡姆剃刀常用於兩種假說的取捨上:如果對於同一現象有兩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採取比較簡單的那一種。

對於科學家,奧卡姆剃刀原理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表述形式:當你有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的理論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麼簡單的那個更好。這一表述也有一種更為常見的強形式:如果你有兩個原理,它們都能解釋觀測到的事實,那麼你應該使用簡單的那個,直到發現更多的證據。對於現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較複雜的解釋更正確。如果你有兩個類似的解決方案,選擇最簡單的。需要最少假設的解釋最有可能是正確的(或者以這種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現:讓事情保持簡單!)。注意這個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強的。嚴格的說,它們應該被稱為吝嗇定律(Law of parsimony),或者稱為樸素原則。最開始的時候我們使用奧卡姆剃刀區分能夠做出相似結論的理論。現在我們試圖選擇做出不同結論的理論。這不是奧卡姆剃刀的本意。我們不用檢驗這些結論嗎?顯然最終不是這樣,除非我們處於理論的早期階段,並且還沒有為實驗做好準備。我們只是為理論的發展尋求一種指導。

這個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亞裏士多德的“自然界選擇最短的道路”。亞裏士多德在相信實驗和觀測並無必要上走得太遠。樸素原理是一個啟發式的經驗規則,但是有些人引用它,彷彿它是一條物理學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學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學和心理學中就不是特別好,這些領域中的事務往往比你想象的還要複雜。或許引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要勝過引用奧卡姆剃刀:“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所能夢想到的多出更多。”。

許多科學家接受或者(獨立的)提出了奧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萊布尼玆的“不可觀測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頓提出的一個原則: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釋自然事物的特性,則我們不應當接受比這更多的原因。奧卡姆剃刀以結果為導向,始終追尋高效簡潔的方法,600多年來,這一原理在科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奧卡姆剃刀已經成為重要的科學思維理念。

管理學

奧卡姆剃刀不斷在哲學、科學等領域得到應用,但使它進一步發揚光大,並廣為世人所知的,則是在近代的企業管理學中。好的理論應當是簡單、清晰、重點突出,企業管理理論亦不例外。在管理企業制定決策時,應該盡量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剔除幹擾,抓住主要矛盾,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才能讓企業保持正確的方向。對於現代企業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長,使得主導企業發展的因素盤根錯節,做到化複雜為簡單就更加不易。企業管理是系統工程,包括基礎管理、組織管理、營銷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企業戰略,奧卡姆剃刀所倡導的簡單化管理,並不是把眾多相關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過複雜,才能走向簡單。通過奧卡姆剃刀將企業最關鍵的脈絡明晰化、簡單化,加強核心競爭力。  

投資學

投資需要策略,在投資市場,太保守不行,太冒險也不行。投資市場是複雜的,不少投資者整天在忙忙碌碌地分析、研究和頻繁操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卻依然難以應付市場中龐雜的信息。 面對複雜當投資市場,應拿起奧卡姆剃刀,把複雜事情簡單化,簡化自己的投資策略,對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錢、時間、精力的事情加以區分,然後採取步驟去擺脫它們。

日常生活

作為一種思維理念,當然並不僅僅侷限於某一些領域,事實上,奧卡姆剃刀在社會各方面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奧卡姆剃刀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理念。這個原理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本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愛因斯坦說:“如果你不能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你也就不能改變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況。”當你用奧卡姆剃刀改變你的思維時,你的生活將會發生改變。

在運用奧卡姆剃刀時應牢記愛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萬事萬物應該都應盡可能簡潔,但不能過於簡單。」

奧克姆剃刀原理,核心思想是說:在同一表象下,比較簡單的那個理論更可能是正確的那一個。比如說:一個蘋果掉下來,同時又兩種解釋:1.有些怪獸把它弄下來了;2.一場暴風雨吹落了。第二種因爲比較簡單,或者換種說法,第一種比較複雜,因爲還需要認證怪獸的存在性,所以第二種說法更有可能是對的。但是,這裏又涉及到如何定義“簡單”的概念,一般意義上來說:越少實體介入的,就是越簡單的。

例子:一個男孩在口袋裏找到了一張錢幣,解釋緣由的理論有以下幾種: 1. 他的朋友放到了他的口袋裏; 2. 他的朋友爲了感謝他放到了他的口袋裏; 3. 昨天他的朋友爲了感謝他放到了他的口袋裏; 在這以上三種中,明顯第一種是最簡單的,因爲第二,第三逐漸加入了更多的實體,如目的,時間等。因爲介入了更多的實體,那理論正確的可能性就小了。雖然此理論也不直接斷定說最簡單的理論就一定是正確的。例如此例子中,事實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小男孩昨天晚上自己放進去的錢,但是忘記了。

奧卡姆理論雖然在自然科學(如物理學等)領域有很廣泛的應用性,但是在法律學,心理學,宇宙學方面普遍被認爲不很適用。如法律學,講究的是越多越好的證據,推斷,假設等;至於心理學宇宙學等,都是偏向複雜解釋的學科。

仍然說蘋果爲什麼掉在地上,一個理論說熟透了就掉了,另一個說任何兩個物體之間有萬有引力,所以蘋果和地球之間有萬有引力,另外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和他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所以當柄斷了的時候,蘋果受到的合外力就是重力,所以蘋果向下做加速運動。 這兩個理論哪個簡單?表面看是第一個,但是另一個蘋果沒熟,怎麼也掉下來了?理論被改成熟透了或者蘋果柄被蟲子咬了,所以掉下來。但是又有一個蘋果,沒有被蟲咬也沒有熟,怎麼掉了,原來被猴子扔下來了...這樣理論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目標管理中的運用

“奧卡姆剃刀”三法

  對於組織在目標設置與執行過程中因上述種種原因而出現的目標曲解與置換,有一個根本的解決之道,即“無情地剔除所有累贅”,這也正是“奧卡姆剃刀”所倡導的“簡化”法則:保持事物的簡單化是對付複雜與繁瑣的最有效方式。具體而言,有三種措施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目標曲解與置換現象的發生:

  1.精兵簡政,不斷簡化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扁平化與組織結構非層級化已經成爲企業組織變革的基本趨勢。在新型的組織結構中,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中嚴格的等級制度已經不復存在,組織中上下有序的傳統規則被淡化,員工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分工合作關係,基層員工被賦予更多的權力,他們有可能參與部門目標甚至於組織目標的制定,組織內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級之間的單向傳遞,而是一種網絡化的即時式雙向溝通。在這種組織中,顧客的需要成爲員工行動的嚮導,人們的行爲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同時,由於員工的積極參與,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之間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地消除。

  2.關注組織的核心價值,始終將組織資源集中於自己的專長

  也就是說,組織需要從衆多可供選擇的業務中篩選出最重要的、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業務,在自己最具競爭優勢的領域確定組織的目標。這樣,才能確保組織集中精力,就可以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最豐厚的利潤。反之,如果目標數量過多,往往會使經營者難以同時兼顧太多的業務,從而顧此失彼。韋爾奇上任通用電氣公司總裁時,從簡潔高效的角度出發,提出“非一即二”原則:必須把本產品做成本數一數二的產品,否則一律賣掉。

  3.簡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書作業

  事實上,由於個體受自身思維方式的限制,簡單的信息遠比複雜的信息更有利於人們的思考與決策。因此一個優秀企業的主要特徵,就是他們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簡單化,不管多複雜的事情都能將其變得簡單易行。

  儘管導致組織目標曲解與置換的原因很多,但奧卡姆剃刀定律對解決目標的曲解與置換爲我們提供了一種“簡單”的理念與思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