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信息系統特徵

 

21世紀,企業需要什樣的信息系統?》之五

21世紀信息系統特徵

2009.7(道侖軟件)

21世紀的信息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幾大特徵:

1.以業務爲中心

以業務爲中心,就要求我們的信息系統要以業務流程爲主要的管理對象,業務流程必須是一個真正可視、可調整、可管理的對象,而不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分散在系統的各個功能菜單中。只有這樣才方便我們調整、優化和管理業務流程,區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業務,以便把資源投入到更能產生價值的業務中。同時各級員工才能發揮自主性,根據訂單具體要求,靈活調整流程和組織資源,快速高效地爲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其它的對象如組織結構、用戶、角色、權限等,圍繞怎樣更好地實現業務流程而設置,是輔助對象。現在的大部分應用系統雖然聲稱是以業務爲中心的,但是如果做不到以上這一點,業務流程的調整將會很困難,後續的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應該說現在的工作流管理系統一定程度符合這樣的要求,但因其業務建模能力不強,尚無法實現所有的特別是複雜的業務流程,需要二次開發,使用範圍有限。

2.統一平臺

決策、管理、銷售、採購、研發、生產、人力資源、財務、考覈、,幾乎所有的業務應用都在一個平臺上實現,並無縫集成,形成企業的數字神經系統。企業不再需要各種各樣的平臺,比如業務平臺、業務集成平臺、工作流平臺、管理平臺、,也不需要開發各種單獨的應用,徹底消除了信息孤島。IT基礎架構大大簡化,企業IT投入大幅降低。

3用戶主導

毫無疑問,用戶比軟件開發商、業務人員比開發人員更懂業務,更清楚自己的需要,所以信息系統的建設應該由用戶主導。爲了迅速響應業務的不斷變化,信息系統應該允許業務人員直接調整業務流程,而不是都要通過技術人員去實現,一則時間來不及,二則技術人員做出的事情總是很難滿足業務人員的要求,一般要經過多次反覆,造成時間和人力的浪費。這要求我們用業務人員能懂的“語言”實現業務流程,而不是IT專業語言。業務人員不需要關心技術,他們需要的是組織業務流程,這樣他們就能有更大的自由來進行創造和革新。但目前的大部分管理軟件,並沒有爲用戶業務人員提供直接調整業務流程的手段。用戶要想調整業務流程,只能求助於軟件廠商,如果調整花費的成本太高,基本達不到目的,再者時間也來不及。可以說,用戶主導是以業務爲中心的必然要求,是隨需應變的前提,而業務人員直接調整業務流程是用戶主導的前提。

4.分層管理,動態變化

當前以計劃爲核心的ERP軟件的最大缺點就是僵化。從銷售與運營規劃,到主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各層數據捆綁在一起,任何改變都必需從上到下,失去了單獨調整的靈活性。上升到整個企業的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爲缺少合適的管理手段,企業中也經常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

解決的方法就是分層管理,將各層適當解耦,使每個層次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在其所處的特定層次上應對變化和處理問題,同時也能接受來自上層整體的指導,在某種意義上受上層整體的控制。自主性保證了部分(小的整體)是穩定的,能夠在干擾下生存,而對上層整體的服從又確保了更大的整體的有效運轉。整個系統對內部和外部的擾動保持高度的彈性、適應所處環境的變化。

另外,爲了滿足客戶需求的個性化,我們也不能指望用同一套邏輯應對所有的客戶訂單,即使提供的是同樣的產品或服務。這就要求系統在處理不同的訂單時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要求對業務邏輯作一定的調整。

5 IT架構與組織架構、業務架構相融合

隨着經濟技術的大變革,在今後的競爭中,企業規模不再是重要條件,靈活性和適應性將成爲公司成敗的關鍵。爲此企業應努力建立起一種柔性的組織,以便以最低的組織成本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而柔性的組織必須建立在信息系統之上。

以業務爲中心,不只是要求企業的運作方式以業務爲中心,實際上對以業務爲服務對象的IT系統,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因此企業IT架構應該與組織架構、業務架構相融合使得企業的IT系統與組織結構和業務保持統一的視圖,企業業務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就很容易通過調整IT系統來實現。

6B/S結構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正以巨大的威力和難以想象的發展速度,推動着人類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以網絡爲中心的新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正成爲21世紀商業和貿易的核心動力。

可以說,互聯網是一個大系統,是大海,各個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是小系統,是小河。小河如果不匯入大海,其作用和發展終會受到很大限制。爲了方便利用企業內外的各種信息,企業內部信息系統應該與互聯網對接,而對接最方便的手段就是基於共同的信息訪問標準——瀏覽器。這就要求企業信息系統是B/S結構。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各位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