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信息系統,黑匣子與綁架

看到題目,會使人聯想到飛機和恐怖分子。但今天要說的不是這個話題,而是信息系統。

人 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出現了信息系統及支撐信息系統運行的軟件。軟件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對用戶來說就是個“黑匣子”,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供源代碼,但 對大多數業務人員來說,也相當於是個“黑匣子”。用戶只看到軟件所呈現的功能,但對實現這些功能的軟件結構和邏輯一無所知,因爲軟件是由程序構成的,一般 用戶不可能看得懂。並且,業務邏輯與程序的表達方式完全不同,既不能簡單從業務邏輯推出程序,也不能簡單從程序推出業務邏輯。用程序邏輯來實現業務邏輯的 過程,中間不知要經過多少次的“化學”處理和轉換,完全是軟件設計和開發人員自己玩的一種遊戲,信息系統最終的用戶既看不懂,也參與不了。簡而言之,業務 邏輯與程序之間,業務人員與開發人員之間,存在着難以跨越的鴻溝。這帶來了以下的一系列問題:
1。業務人員被開發人員“綁架”,業務人員想要實現新的功能,只能求助於開發人員。由於理解的鴻溝(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用的不是同一種語言)和實現的成本,業務人員的需求經常不被滿足。
2。開發人員被業務“綁架”,沒完沒了的業務變化壓得開發人員喘不過氣來,經常晚上加班,沒有星期天,沒有加班費,還得不到業務人員的理解。
3。管理人員被“軟件高手”“綁架”,很多情況下,複雜的軟件系統只有少數“軟件高手”搞得定,有的公司,甚至包括軟件公司,“軟件高手”的流失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4。 企業被信息系統“綁架”,企業不上信息系統是等死,上了信息系統也不見得好活,信息系統對企業來說成了不斷喫錢的“黑洞”,投資回報率永遠是一筆算不清的 帳。而且信息系統一旦上線後,隨着最初開發人員的慢慢流失,逐漸變成了一個接手者不能動、不敢動、動不了的“怪物”,如遇新的業務需求只能到處打補丁,隨 着補丁的增多,系統每況愈下,應付業務變化越來越力不從心,到一定時間只能推倒重來,造成投資的巨大浪費。
5。用戶被軟件供應商“綁架”。軟件供應商提供給用戶的軟件,是按照既定的需求開發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功能將不能滿足業務的變化,於是需要修改軟件,這時候往往要求助於軟件供應商,如果改變花費的成本太高,基本是達不到目的的。
信息系統,成了許多企業的“心病”,想說愛它不容易,離了它還不行!
我 們知道,很多硬件系統,如房子、汽車、電視機、電腦等,對用戶來說也是“黑匣子”,爲什麼沒有給用戶帶來同樣的困擾呢?因爲這些東西出廠後,除了極少數發 燒友,一般用戶並不會去改變它們以滿足“新的需求”。而信息系統就不一樣了,當今企業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業務的變化已經是常態,信息系統建成的第 一天,可能就是改變的開始,如果業務的變化超出了軟件所能應付的範圍,改變軟件本身的結構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但由於軟件的“黑匣子”特性,要改變並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解決以上問題嗎?
既然這些問題來源於軟件的“黑匣子”特性,解決這個問題最徹底的方法,當然就是打開軟件 這個“黑匣子”。然而我們知道,軟件是由程序構成的,目前尚不存在不用編程實現軟件的技術!但是,我們做不到不用編程實現軟件,不代表做不到不用編程實現 業務邏輯!現有的工作流系統已經可以通過定義業務流程部分做到這一點了,但由於其業務建模的能力還很有限,導致其應用的地方還很有限,大多用在非關鍵業務 (如OA系統)領域,而核心的業務系統(如ERP系統)還是用編程的方法實現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不用編程就能實現所有的業務邏輯?

我們 知道,人類的各種行爲都由一系列的活動組成。比如,穿衣服可以分解爲拿衣服、把衣服套在身上、扣扣子等動作。製作一張桌子可以分解爲製作一個桌面、製作四 個桌腿、組裝成桌子等活動。在企業中,一個定單的處理可以分解爲接收定單、作生產計劃、採購原材料、組織生產、入庫、出貨、收款等活動,其中某些活動還可 以層層分解爲更小的活動。
那麼,這些活動有什麼共同點嗎?或者說,我們可以從這些活動抽象出哪些共同的特性?
首先,所有活動都帶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都要有人負責,並有時間的限制,因此帶有相應的業務信息和控制信息。
其次,活動還可以分解爲更小的活動,或組成更大的活動。
最後,活動與活動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這就是活動的全部屬性。
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爲各種活動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建模,然後編寫能理解和運行該模型的軟件系統。
我們把這種開發方法稱之爲面向業務開發(Business-Oriented Development,BOD)。
如果把BOD中的業務活動包裝成任務,那麼任務就是有目的的業務活動,是組成業務邏輯的基本單元。所以,面向業務開發也可以稱爲面向任務開發(TOD)。
那麼,面向業務開發(TOD)與基於構件的開發方法(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簡稱CBD)相比有什麼優勢呢?優勢如下:
1. TOD直接反映和表達業務需求,一般用戶都可以理解和操作,不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這就消除了業務需求與軟件實現之間的鴻溝,能更快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2. TOD中的任務比CBD中的構件更“軟”和更“輕”。構件是物理上存在的程序代碼,需要軟件開發人員編程實現,而任務是用戶就可以定義的對象,因此更容易改變,改變花費的代價更小,更能適應業務的變化。
3. 業務層的可重用性強。定義好的任務可以很容易地放到別的任務中,就象搭積木一樣。
4. 由於TOD不需要沉重的應用服務器和中間件之類的基礎結構,因此無論在開發還是運行方面,TOD比CBD需要的環境都簡單得多,更容易維護,對用戶的要求更低。
5. 用戶基於TOD開發信息系統比基於CBD開發所需的成本和費用要小得多。
如果TOD能爲所有的業務活動及其相互關係建模,用戶通過TOD就能實現所有的業務邏輯,也就是說,用戶根本不需要通過編程來開發一個個獨立的應用系統了!
不需要編程就能實現所有的業務邏輯,這就是道侖公司最新推出的數字神經系統平臺ROAD的強大之處。
由 於在ROAD系統中,採用普通用戶都可以明白的方式爲業務建模,不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所有人都使用共同的建模單元——任務。每個人都可以爲自己負責的那 部分業務建模,而且可以立即投入運行。每個人既是系統的使用者,同時又是系統的建設者。信息系統對用戶是透明的,任何懂業務的人員都可以維護和改變,前面 的“綁架”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樣一來,信息系統的建設就完全由用戶自己掌控,實現用戶想要的任何業務邏輯。這樣建立的信息系統一定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更能適應未來的變化,真正成爲隨需應變的信息系統。
而且,ROAD的任務是模擬生物體的細胞來設計的,由於各種業務都是基於相同的單元(任務)構建並在同一種平臺上運行,它們之間的“集成”將不會有任何障礙,業務流程的集成問題將成爲歷史。於是那些困擾用戶和軟件開發人員的所有軟件開發和集成問題便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了!
有了ROAD,用戶將真正從信息系統獲得解放,而不是被“綁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