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缺什麼?

                        雲計算缺什麼?

    一如這些年的SOA,現在“雲計算”概念也被業界大鱷們炒得火熱,要是哪個IT人士張口閉口不吐出個“雲計算”,那他一定落伍了。
    其實這說法似曾相識,早在10年前,業界就提出了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概念,到今天好象沒人提起了,取而代之“雲計算”。

    雲計算是什麼?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佈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


  雲計算的定義有着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雲計算,指的是廠商通過分佈式計算和虛擬化技術搭建數據中心或超級計算機,以免費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術開發者或者企業客戶提供數據存儲、分析以及科學計算等服務,比如亞馬遜數據倉庫出租生意、微軟的SSDS 等。廣義的雲計算,則指廠商通過建立網絡服務器集羣,向各種不同類型客戶提供在線軟件服務、硬件租借、數據存儲、計算分析等不同類型的服務。顯然,廣義的雲計算包括了更多的廠商和服務類型,例如以八百客、沃利森爲主開發的在線CRM軟件,國內用友、金蝶等老牌管理軟件廠商也推出的在線財務軟件,谷歌發佈的 Google應用程序套裝等,都可納入這一範疇。


  “雲”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爲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羣,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雲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並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爲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爲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有利於創新和降低成本。”

  對"雲計算",人們喜歡這樣打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爲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但我認爲這個比方不太合適,好象漏掉了什麼。如果"雲計算"只是針對計算能力,那事情倒也簡單了。可這事(基礎設施外包)也早就存

在了,犯不着今天大張旗鼓地炒啊!他們的本意恐怕不是這樣的,所以在此不論。電也好,水也好,煤氣也好,對任何家庭/企業來說都只存在量的差別,而不存在質的差別,你儘管隨需取用好了。但"雲計算"應該包括計算能力和計算邏輯(也就是企業的業務邏輯)二部分,計算能力可以隨需取用,但業務邏輯怎麼隨需取用呢?每家企業的業務邏輯幾乎都是不同的,它怎麼能存在“雲”裏呢?

    我們知道,對一個人來說,水電煤的事可以外包,做飯的事可以外包,但學習的事可以外包嗎?思考的事可以外包嗎?一句話,大腦的事

可以外包嗎?
    對一個企業來說,承載業務邏輯的信息系統就是企業的數字神經系統,是企業的“大腦”,每個企業都不一樣,這是可以放在“雲”裏的嗎?

    當然你可以說,也可以在“雲”裏定製“大腦(業務邏輯)”呀?但如果在“家”裏定製業務邏輯都無法滿足隨需應變的要求,在“雲”裏就可以嗎?畢竟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而這對企業來說並非關鍵。

    如果"雲計算"只是提供一些對任何企業來說一樣的服務,象現在已有的搜索、電子郵件等,那又有多大新意呢?

    我想起了十幾年前的“e-Business(電子商務)”,當時這概念也被一些大公司吵得火熱。而馬雲認爲,實現電子商務是需要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信用”和“電子支付”,而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不存在的。於是就有了“誠信通”和“支付寶”,於是在國內真正修成正果的,就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和淘寶。

    沒有“信用”和“電子支付”,何來“電子商務”?同理,沒有“大腦(業務邏輯)”,何來“雲計算”?

    而且我認爲,雲計算作爲一個公共的平臺,一定是基於標準的,而目前最適合做這個標準的,莫過於WEB服務了。現在“雲”已經中存在很多的WEB服務,但還缺少對這些WEB服務進行有效管理以及能方便地把它們有機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業務流程的技術手段。換句話說,現在的“雲計算”還缺一個組織者、控制中心,通俗地說,還缺一個“大腦”。

    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大公司正爭先恐後地在各處跑馬圈地,建“雲計算中心”,惟恐落在別人後面。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作爲一個業內人士,我還想不出它們怎麼爲各個企業“計算”?

    當今這個世界,什麼都缺,惟獨不缺概念。世界金融/經濟危機到今天還沒有緩解的跡象,是否與這有關?不得而知。
   
    我覺得與其大炒特炒概念,還不如踏踏實實解決將來雲計算存在的問題。

    另外作爲企業來講,把自己的“大腦”放在“雲”中,恐怕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那就真成了人“雲”亦“雲”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