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知識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因特網中各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是互聯網的主要結點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通過路由決定數據的轉發。轉發策略稱爲路由選擇(routing),這也是路由器名稱的由來(router,轉發者)。路由廣義上來說又叫路由交換機

  1. 傳輸介質
    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遠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來連接網絡傳輸介質(其實就是常見的網線),如光纖、同軸電纜、雙絞線;遠程路由器是用來連接遠程傳輸介質,並要求相應的設備,如電話線要配調制解調器,無線要通過無線接收機、發射機
    網線由三種: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其中家用的網線叫做“雙絞線”,通常大家說的網線也特指雙絞線。

    雙絞線:雙絞線(twisted pair,TP)是一種綜合佈線工程中最常用的傳輸介質,是由兩根具有絕緣保護層的銅導線組成的。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出來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有效降低信號干擾的程度。
    
    同軸電纜: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是指有兩個同心導體,而導體和屏蔽層又共用同一軸心的電纜。最常見的同軸電纜由絕緣材料隔離的銅線導體組成,在裏層絕緣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層環形導體及其絕緣體,然後整個電纜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綸材料的護套包住。
    
    光纜:光纜(optical fiber cable)是爲了滿足光學、機械或環境的性能規範而製造的,它是利用置於包覆護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纖作爲傳輸媒質並可以單獨或成組使用的通信線纜組件。光纜主要是由光導纖維(細如頭髮的玻璃絲)和塑料保護套管及塑料外皮構成,光纜內沒有金、銀、銅鋁等金屬,一般無回收價值。光纜是一定數量的光纖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纜心,外包有護套,有的還包覆外護層,用以實現光信號傳輸的一種通信線路。 即:由光纖(光傳輸載體)經過一定的工藝而形成的線纜。光纜的基本結構一般是由纜芯、加強鋼絲、填充物和護套等幾部分組成,另外根據需要還有防水層、緩衝層、絕緣金屬導線等構件。

    作爲不同網絡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TCP/IP 的國際互聯網絡Internet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Internet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絡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着網絡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Internet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歷程和方向,成爲整個Internet研究的一個縮影。在當前我國網絡基礎建設和信息建設方興未艾之際,探討路由器在互連網絡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對於國內的網絡技術研究、網絡建設,以及明確網絡市場上對於路由器和網絡互連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義。

    出現了交換路由器產品,從本質上來說它不是什麼新技術,而是爲了提高通信能力,把交換機的原理組合到路由器中,使數據傳輸能力更快、更好。

  2. 結構
    電源接口(POWER):接口連接電源。usb
    復位鍵(RESET):此按鍵可以還原路由器的出廠設置。
    貓(MODEM)或者是交換機與路由器連接口(WAN):此接口用一條網線與家用寬帶調制解調器(或者與交換機)進行連接。
    電腦與路由器連接口(LAN1~4):此接口用一條網線把電腦與路由器進行連接。
    需注意的是:WAN口與LAN口一定不能接反。
    家用無線路由器有線路由器的IP地址根據品牌不同,主要有192.168.1.1和192.168.0.1兩種。
    IP地址與登錄名稱與密碼一般標註在路由器的底部。
    登錄 無線路由器網 有的出廠默認登錄賬戶:admin登錄密碼:admin
    有的無線路由器的出廠默認登錄賬戶是:admin 登錄密碼是空的。

  3. 啓動過程
    路由器裏也有軟件在運行,典型的例如微軟(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蘋果(Apple)公司的IOS與Mac OS、谷歌(Google)公司的Android,可以等同地認爲它就是路由器的操作系統,像PC上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路由器的操作系統完成路由表的生成和維護。
    同樣的,作爲路由器來講,也有一個類似於我們PC系統中BIOS一樣作用的部分,叫做MiniIOS。MiniIOS可以使我們在路由器的FLASH中不存在ISO時,先引導起來,進入恢復模式,來使用TFTP或X-MODEM等方式去給FLASH中導入ISO文件。所以,路由器的啓動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1. 路由器在加電後首先會進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 (上電自檢,對硬件進行檢測的過程)。
    2. POST完成後,首先讀取ROM裏的BootStrap程序進行初步引導。
    3. 初步引導完成後,嘗試定位並讀取完整的ISO鏡像文件。在這裏,路由器將會首先在FLASH中查找ISO文件,如果找到了ISO文件的話,那麼讀取ISO文件,引導路由器。
    4. 如果在FLASH中沒有找到ISO文件的話,那麼路由器將會進入BOOT模式,在BOOT模式下可以使用TFTP上的ISO文件。或者使用TFTP/X-MODEM來給路由器的FLASH中傳一個ISO文件(一般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灌ISO)。傳輸完畢後重新啓動路由器,路由器就可以正常啓動到CLI模式。
    5. 當路由器初始化完成ISO文件後,就會開始在NVRAM中查找STARTUP-CONFIG文件,STARTUP-CONFIG叫做啓動配置文件。該文件裏保存了我們對路由器所做的所有的配置和修改。當路由器找到了這個文件後,路由器就會加載該文件裏的所有配置,並且根據配置來學習、生成、維護路由表,並將所有的配置加載到RAM(路由器的內存)裏後,進入用戶模式,最終完成啓動過程。
    6. 如果在NVRAM裏沒有STARTUP-CONFIG文件,則路由器會進入詢問配置模式,也就是俗稱的問答配置模式,在該模式下所有關於路由器的配置都可以以問答的形式進行配置。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基本上是不用這樣的模式的。我們一般都會進入CLI(Comman Line Interface)命令行模式後對路由器進行配置。
  4. 工作原理示例
    (1)工作站A將工作站B的地址12.0.0.5連同數據信息以數據包的形式發送給路由器1。
    (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數據包後,先從包頭中取出地址12.0.0.5,並根據路徑表計算出發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徑:R1-             >R2->R5->B;並將數據包發往路由器2。
    (3)路由器2重複路由器1的工作,並將數據包轉發給路由器5。
    (4)路由器5同樣取出目的地址,發現12.0.0.5就在該路由器所連接的網段上,於是將該數據包直接交給工作站B。
    (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數據包,一次通信過程宣告結束。

    注:可以通信並不代表可以ping,只要連到互聯網上就可以通信,但ping必須在同一局域網內,或者有路由器相連。

  5. 連通不同的網絡
    從過濾網絡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絡數據鏈路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件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絡進行劃分。例如,一臺支持IP協議的路由器可以把網絡劃分成多個子網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網絡流量纔可以通過路由器。對於每一個接收到的數據包,路由器都會重新計算其校驗值,並寫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轉發和過濾數據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數據包物理地址的交換機慢。但是,對於那些結構複雜的網絡,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網絡的整體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個明顯優勢就是可以自動過濾網絡廣播。總體上說,在網絡中添加路由器的整個安裝過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換機複雜很多。

  6. 信息傳輸
    有的路由器僅支持單一協議,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的傳輸,即多協議路由器。由於每一種協議都有自己的規則,要在一個路由器中完成多種協議的算法,勢必會降低路由器的性能。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爲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幀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爲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徑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徑表中保存着子網的標誌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徑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

    靜態路由表: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徑表稱之爲靜態(static)路徑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絡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絡結構的改變而改變。

    動態路由表:動態(Dynamic)路徑表是路由器根據網絡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徑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絡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路由器是一種多端口設備,它可以連接不同傳輸速率並運行於各種環境的局域網和廣域網,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協議。路由器屬於O S I 模型的第三層--網絡層指導從一個網段到另一個網段的數據傳輸,也能指導從一種網絡向另一種網絡的數據傳輸。

    第一,網絡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局域網和廣域網接口,主要用於互連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絡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級、複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絡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爲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爲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爲Router,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爲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網的標誌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兩個有關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靜態路由表和動態路由表。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稱之爲靜態(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絡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絡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動態(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據網絡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絡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7. 使用分類
    互聯網各種級別的網絡中隨處都可見到路由器。接入網絡使得家庭和小型企業可以連接到某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企業網中的路由器連接一個校園或企業內成千上萬的計算機;骨幹網上的路由器終端系統通常是不能直接訪問的,它們連接長距離骨幹網上的ISP和企業網絡。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對骨幹網、企業網還是接入網都帶來了不同的挑戰。骨幹網要求路由器能對少數鏈路進行高速路由轉發。企業級路由器不但要求端口數目多、價格低廉,而且要求配置起來簡單方便,並提供QoS,像飛魚星的企業級路由器就提供SmartQoSIII。

    1. 接入
      接入路由器是位於網絡外圍(邊緣)的路由器。位於網絡中心的路由器叫核心路由器邊緣路由器和核心路由器是相對概念。它們都屬於路由器,但是有不同的大小和容量。某一層的核心路由器是另一層的邊緣路由器。
      接入路由器連接家庭或ISP內的小型企業客戶。接入路由器已經開始不只是提供SLIP或PPP連接。諸如ADSL等技術將很快提高各家庭的可用帶寬,這將進一步增加接入路由器的負擔。由於這些趨勢,接入路由器將來會支持許多異構和高速端口,並在各個端口能夠運行多種協議,同時還要避開電話交換網

    2. 企業級
      企業或校園級路由器連接許多終端系統,其主要目標是以儘量便宜的方法實現儘可能多的端點互連,並且進一步要求支持不同的服務質量。許多現有的企業網絡都是由Hub或網橋連接起來的以太網段。儘管這些設備價格便宜、易於安裝、無需配置,但是它們不支持服務等級。相反,有路由器參與的網絡能夠將機器分成多個碰撞域,並因此能夠控制一個網絡的大小。此外,路由器還支持一定的服務等級,至少允許分成多個優先級別。但是路由器的每端口造價要貴些,並且在能夠使用之前要進行大量的配置工作。因此,企業路由器的成敗就在於是否提供大量端口且每端口的造價很低,是否容易配置,是否支持QoS。另外‘還要求企業級路由器有效地支持廣播和組播。企業網絡還要處理歷史遺留的各種LAN技術,支持多種協議,包括IP、IPX和Vine。它們還要支持防火牆、包過濾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

    3. 骨幹級
      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絡的互聯。對它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而代價則處於次要地位。硬件可靠性可以採用電話交換網中使用的技術,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來獲得。這些技術對所有骨幹路由器而言差不多是標準的。骨幹IP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瓶頸是在轉發表中查找某個路由所耗的時間。當收到一個包時,輸入端口在轉發表中查找該包的目的地址以確定其目的端口,當包越短或者當包要發往許多目的端口時,勢必增加路由查找的代價。因此,將一些常訪問的目的端口放到緩存中能夠提高路由查找的效率。不管是輸入緩衝還是輸出緩衝路由器,都存在路由查找的瓶頸問題。除了性能瓶頸問題,路由器的穩定性也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

    4. 太比特
      在未來核心互聯網使用的三種主要技術中,光纖和DWDM都已經是很成熟的並且是現成的。如果沒有與現有的光纖技術DWDM技術提供的原始帶寬對應的路由器,新的網絡基礎設施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性能的改善,因此開發高性能的骨幹交換/路由器(太比特路由器)已經成爲一項迫切的要求。太比特路由器技術還主要處於開發實驗階段。

    5. 多WAN
      雙WAN路由器具有物理上的2個WAN口作爲外網接入,這樣內網電腦就可以經過雙WAN路由器的負載均衡功能同時使用2條外網接入線路,大幅提高了網絡帶寬。當前雙WAN路由器主要有“帶寬匯聚”和“一網雙線”的應用優勢,這是傳統單WAN路由器做不到的。

    6. 3G無線
      3G無線路由器採用32位高性能工業級ARM9通信處理器,以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RTOS爲軟件支撐平臺,系統集成了全系列從邏輯鏈路層應用層通信協議,支持靜態及動態路由、PPP server及PPP client、VPN(包括、PPTP和IPSEC)、DHCP server及DHCP client、DDNS、防火牆、NAT、DMZ主機等功能。爲用戶提供安全、高速、穩定可靠,各種協議路由轉發的無線路由網絡。

  8. 功能分類

    1. 寬帶路由器
      寬帶路由器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種網絡產品,它伴隨着寬帶的普及應運而生。寬帶路由器在一個緊湊的箱子中集成了路由器、防火牆、帶寬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具備快速轉發能力,靈活的網絡管理和豐富的網絡狀態等特點。多數寬帶路由器針對中國寬帶應用優化設計,可滿足不同的網絡流量環境,具備滿足良好的電網適應性和網絡兼容性。多數寬帶路由器採用高度集成設計,集成10/100Mbps寬帶以太網WAN接口、並內置多口10/100Mbps自適應交換機,方便多臺機器連接內部網絡與Internet,可以廣泛應用於家庭、學校、辦公室、網吧、小區接入、政府、企業等場合。

    2. 模塊化路由器
      模塊化路由器主要是指該路由器的接口類型及部分擴展功能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來配置的路由器,這些路由器在出廠時一般只提供最基本的路由功能,用戶可以根據所要連接的網絡類型來選擇相應的模塊,不同的模塊可以提供不同的連接和管理功能。例如,絕大多數模塊化路由器可以允許用戶選擇網絡接口類型,有些模塊化路由器可以提供VPN等功能模塊,有些模塊化路由器還提供防火牆的功能,等等。多數路由器都是模塊化路由器。

    3. 非模塊化路由器
      非模塊化路由器都是低端路由器,平時家用的即爲這類非模塊化路由器。該類路由器主要用於連接家庭或ISP內的小型企業客戶。它不僅提供SLIP或PPP連接,還支持諸如PPTP和IPSec等虛擬私有網絡協議。這些協議要能在每個端口上運行。諸如ADSL等技術將很快提高各家庭的可用寬帶,這將進一步增加接入路由器的負擔。由於這些趨勢,該類路由器將來會支持許多異構和高速端口,並在各個端口能夠運行多種協議,同時還要避開電話交換網

    4. 虛擬路由器
      虛擬路由器以虛求實。一些有關IP骨幹網絡設備的新技術突破,爲將來因特網新服務的實現鋪平了道路。虛擬路由器就是這樣一種新技術,它使一些新型因特網服務成爲可能。通過這些新型服務,用戶將可以對網絡的性能、因特網地址和路由以及網絡安全等進行控制。以色列RND網絡公司是一家提供從局域網到廣域網解決方案的廠商,該公司最早提出了虛擬路由的概念。

    5. 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又稱“骨幹路由器”,是位於網絡中心的路由器。位於網絡邊緣的路由器叫接入路由器。核心路由器和邊緣路由器是相對概念。它們都屬於路由器,但是有不同的大小和容量。某一層的核心路由器是另一層的邊緣路由器。

    6. 無線路由器
      無線路由器就是帶有無線覆蓋功能的路由器,它主要應用於用戶上網和無線覆蓋。市場上流行的無線路由器一般都支持專線xdsl/ cable,動態xdsl,pptp四種接入方式,它還具有其它一些網絡管理的功能,如dhcp服務、nat防火牆、mac地址過濾等等功能。

    7. 獨臂路由器
      獨臂路由器的概念是出現在三層交換機之前,網內各個VLAN之間的通信可以用ISL關聯來實現,那樣的話,路由器就成爲一個“獨臂路由器”,VLAN之間的數據傳輸要先進入路由器處理,然後輸出,以使得網絡中的大部分報文同一個VLAN內的報文將用不着通過路由器而直接在交換設備間進行高速傳輸。這種路由方式的不足之處在於它仍然是一種集中式的路由策略,因此在主幹網上一般均設置有多個冗餘“獨臂”路由器,來分擔數據處理任務,從而可以減少因路由器引起的瓶頸問題,還可以增加冗餘鏈路,但如果網絡中VLAN之間的數據傳輸量比較大,那麼在路由器處將形成瓶頸。獨臂路由器基本被第3層交換機取代。

    8. 無線網絡路由器
      無線網絡路由器(例如:D-LINK,TP-LINK,TENDA,和路由等。)是一種用來連接有線和無線網絡的通訊設備,它可以通過Wi-Fi技術收發無線信號來與個人數碼助理和筆記本等設備通訊。無線網絡路由器可以在不設電纜的情況下,方便地建立一個電腦網絡。
      但是,一般在戶外通過無線網絡進行數據傳輸時,它的速度可能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其他的無線網絡還包括了紅外線、藍牙及衛星微波等。

    9.  

      智能流控路由器
      智能流控路由器能夠在自動地調整每個節點的帶寬,這樣每個節點的網速均能達到最快,不用限制每個節點的速度,這是其最大的特點。智能流控路由器經常用在電信的主幹道上,如華爲,思科。網吧,酒店等則常用網星路由器

    10. 動態限速路由器
      動態限速路由器是一種能實時地計算每位用戶所需要的帶寬,精確分析用戶上網類型,併合理分配帶寬,達到按需分配,合理利用,還具有優先通道的智能調配功能,這種功能主要應用於網吧、酒店、小區、學校等,網吧最常用的則是奧雷路由器

  9. 網絡位置分類
    按所處網絡位置劃分爲“邊界路由器”和“中間節點路由器”。在廣域網範圍內的路由器按其轉發報文的性能可以分爲兩種類型,即邊界路由器和中間節點路由器。
    由於各自所處的網絡位置有所不同,其主要性能也就有相應的側重,如中間節點路由器因爲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網絡。如何識別這些網絡中的各節點呢?靠的就是這些中間節點路由器的MAC地址記憶功能。基於上述原因,選擇中間節點路由器時就需要在MAC地址記憶功能更加註重,也就是要求選擇緩存更大,MAC地址記憶能力較強的路由器。但是邊界路由器由於它可能要同時接受來自許多不同網絡路由器發來的數據,所以這就要求這種邊界路由器的背板帶寬要足夠寬,當然這也要與邊界路由器所處的網絡環境而定。

    1. 中間節點類
      中間節點路由器在網絡中傳輸時,提供報文的存儲和轉發。同時根據當前的路由表所保持的路由信息情況,選擇最好的路徑傳送報文。由多個互連的LAN組成的公司或企業網絡一側和外界廣域網相連接的路由器,就是這個企業網絡的連界路由器。它從外部廣域網收集向本企業網絡尋址的信息,轉發到企業網絡中有關的網絡段;另一方面集中企業網絡中各個LAN段向外部廣域網發送的報文,對相關的報文確定最好的傳輸路徑。
       

    2. 邊界類

      儘管在不斷改進的各種路由協議中,對這兩類路由器所使用的名稱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但所發揮的作用卻是一樣的。 很明顯"邊界路由器"是處於網絡邊緣,用於不同網絡路由器的連接;而"中間節點路由器"則處於網絡的中間,通常用於連接不同網絡,起到一個數據轉發的橋樑作用。

  10. 高端與低端的區別
    “低端路由器和高端路由器都是差不多的用法,爲什麼價格會相差這麼遠啊?”其實這個問題提得很不錯,不少不熟悉產品技術的朋友基本上都會類似的疑問——“爲什麼一樣的功能,這款路由器這麼貴,另外一款又這麼便宜”、“爲什麼思科的路由器這麼貴?而TP-LINK的這麼便宜?”、“這兩款路由器的主要參數都一樣,爲什麼性能卻相差這麼遠?”

    路由器工作在IP協議網絡層,用於實現子網之間轉發數據。路由器一般都有多個網絡接口,包括局域的網絡接口和廣域的網絡接口。每個網絡接口連接不同的網絡,路由器中記錄有每個網絡端口相連的網絡信息。同時路由器中還保存有一張路由表,它記錄有去往不同網絡地址應送往的端口號。Internet用戶使用的各種信息服務,其通訊的信息最終均可以歸結爲以IP包爲單位的信息傳送,IP包除了包括要傳送的數據信息外,還包含有信息要發送到的目的IP地址、信息發送的源IP地址、以及一些相關的控制信息。當一臺路由器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將根據數據包中的目的IP地址項查找路由表,根據查找的結果將此IP數據包送往對應端口。下一臺IP路由器收到此數據包後繼續轉發,直至發到目的地。路由器之間可以通過路由協議來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從而更新路由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必須使用芯片來完成一些必要的判斷和數據包的轉發,而這個工作是交由一個處理器來完成,各種有待處理或者處理好的數據包則存在內存裏面。因此,處理器的工作頻率和內存容量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款路由器的性能。

    但是,路由器的性能也不能完全看處理器頻率和內存容量,處理器用得差路由器性能好不了,但反過來處理器好了路由器性能卻不一定好;處理器主頻只是處理器的一個性能指標,其總線寬度(16位還是32位)、Cache容量和結構、內部總線結構、是單CPU還是多CPU分佈式處理、運算模式等指標,都會影響處理器性能。幾乎所有路由器採用的都是通信專業RISC CPU,所以“採用通信專業RISC CPU”相當於什麼都沒說,關鍵要看這顆CPU到底用的是什麼內核,內部結構如何。內存也是一樣,內存容量大小並不決定一切,如果負載不大,那麼4M的內存和8M的內存在使用時也許效果並不會有多大區別,所以根據內存的大小來絕對評判路由器性能並不科學(當然內存容量大還是有好處)。

  11. 與AP的區分

    1.  

      以功能區分無線AP與無線路由
      無線路由器:無線路由器是單純型AP與寬帶路由器的一種結合體;它藉助於路由器功能,可實現家庭無線網絡中的Internet連接共享,實現ADSL和小區寬帶的無線共享接入,另外,無線路由器可以把通過它進行無線和有線連接的終端都分配到一個子網,這樣子網內的各種設備交換數據就非常方便。
      可以這樣說,無線路由器就是ARP、路由功能和交換機的集合體,支持有線無線組成同一子網,直接接上MODEM。而無線AP相當於一個無線交換機,接在有線交換機或路由器上,爲跟它連接的無線網卡從路由器那裏分得IP。

    2. 以應用區分無線AP(Access Point)與無線路由
      獨立的AP在那些需要大量AP來進行大面積覆蓋的公司使用得比較多,所有AP通過以太網連接起來並連到獨立的無線局域網防火牆。
      無線路由器在SOHO的環境中使用得比較多,在這種環境下,一個AP就足夠了。這樣的話,整合了寬帶接入路由器和AP的無線路由器就提供了單個機器的解決方案,它比起兩個分開的機器的方案要容易管理和便宜一些。
      無線路由器一般包括了網絡地址轉換(NAT)協議,以支持無線局域網用戶的網絡連接共享--這是SOHO環境中很好用的一個功能。它們也可能有基本的防火牆或者信息包過濾器來防止端口掃描軟件和其他針對寬帶連接的攻擊。最後,大多數無線路由器包括一個四個端口的以太網轉換器,可以連接幾臺有線的PC。這對於管理路由器或者把一臺打印機連上局域網來說非常方便。
      SOHO是small office和home office的縮寫,是單獨辦公、家裏辦公的意思,特指那些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包括作家、撰稿人、自由音樂人、畫家、美編、職業玩家、...

    3. 以組網拓撲圖分析無線AP與無線路由

      AP不能直接跟ADSL MODEM相連,所以在使用時必須再添加一臺交換機或者集線器

      使用上面的拓撲架構時,AP和無線路由的用法是一樣的。不過,大部分無線路由器由於具有寬帶撥號的能力,因此可以直接跟ADSL MODEM連接進行寬帶共享

    4. 以成本來分析無線AP與無線路由
      802.11B的無線AP和無線路由器的價錢相差不多,一般無線路由器會貴100元左右;802.11G則要看具體情況而言,根據品牌和附加功能的不同兩者價格會有幾百元不等的差距,不過便宜的產品差價也是100多元。

    5. 無線路由器的標準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於2009.9.14正式批准了最新的Wi-Fi無線標準802.11n
      理論上講,802.11n可以達到300Mbps的傳輸速率,這是802.11g標準的6倍,802.11b標準的30倍

       

路由器可以使不同的網段互通

路由器的LAN口接到網絡1交換機上接出的網線。並且路由器的LAN口地址,設置爲何網絡1一個網段的IP地址,子網掩碼.例如網絡1的IP地址是192.168.1段的,子網爲255.255.255.0.則將路由器的LAN口地址設置爲192.168.1.1 。子網爲。255.255.255.0 路由器的WAN口連接到網絡2的交換機上接出的網線。WAN口連接類型設置爲靜態IP。 IP地址設置爲網絡2段的地址,子網,網關和DNS。 如果是傻瓜路由器,直接啓用NAT功能即可。如果是需要設置的則需要設置NAT轉換。 就是講LAN口的地址轉換到WAN口,將WAN口地址轉換到LAN口。 設置完成後,保存重啓路由器。然後兩網的電腦,互相PING一下,如果通了就沒有問題了。

路由器的LAN口如何設置不同的網段

  1. 連接不同的網段
  2. 1個WAN口和4個相同網段的LAN口




  3. 兩個WAN口和3個相同網段的LAN口



  4. 一個WAN口和4個不同網段的LAN口





     

交換機

交換機又叫網絡交換機,是一個擴大網絡的器材,能爲子網絡中提供更多的連接端口,以便連接更多的計算機。隨着通信業的發展以及 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推進,網絡交換機市場呈穩步上升態勢。它具有性能價格比高、高度靈活、相對簡單、易於實現等特點。所以, 以太網技術已成爲當今最重要的一種 局域網組網技術,網絡交換機也就成爲了最普及的交換機。

  1. 基本分類
    1. 從廣義上來看, 交換機分爲兩種: 廣域網交換機和 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主要應用於電信領域,提供通信基礎平臺。而 局域網交換機則應用於局域網絡,用於連接 終端設備,如PC機及 網絡打印機等。
    2. 從網絡構成方式來看,網絡交換機被劃分爲 接入層交換機、 匯聚層交換機和 核心層交換機。其中,核心層交換機全部採用機箱式 模塊化設計,已經基本上都設計了與之相配備的1000Base-T模塊。接入層支持1000Base-T的 以太網交換機基本上是固定 端口式交換機,以10/100M端口爲主,並且以固定端口或擴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聯端口。 匯聚層1000Base-T 交換機同時存在機箱式和固定端口式兩種設計,可以提供多個1000Base-T端口,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他形式的端口。接入層和匯聚層交換機共同構成完整的中小型 局域網解決方案。
    3. 從傳輸介質和傳輸速度上看, 局域網交換機可以分爲以太網交換機、 快速以太網交換機、 千兆以太網交換機、FDDI交換機、 ATM交換機和 令牌環交換機等多種,這些交換機分別適用於以太網、快速以太網、FDDI、ATM和 令牌環網等環境。
    4. 從規模應用上又有企業級交換機、 部門級交換機和工作組交換機等。各廠商劃分的尺度並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講,企業級交換機都是機架式,部門級交換機可以是機架式,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組級交換機則一般爲固定配置式,功能較爲簡單。另一方面,從應用的規模來看,作爲骨幹 交換機時,支持500個信息點以上大型企業應用的交換機爲企業級交換機,支持300個信息點以下中型企業的交換機爲部門級交換機,而支持100個信息點以內的交換機爲工作組級交換機。
    5. 根據架構特點,人們還將 局域網交換機分爲機架式、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不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三種產品。機架式交換機是一種插槽式的交換機,這種交換機擴展性較好,可支持不同的網絡類型,如 以太網、 快速以太網、 千兆以太網、ATM、 令牌環及FDDI等,但價格較貴。不少高端交換機都採用機架式結構。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換機是一種有固定 端口並帶少量擴展槽的交換機,這種交換機在支持固定端口類型網絡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擴展其他網絡類型模塊來支持其他類型網絡,這類交換機的價格居中。不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 交換機僅支持一種類型的網絡(一般是以太網),可應用於小型企業或辦公室環境下的 局域網,價格最便宜,應用也最廣泛。
    6. 按照OSI的七層 網絡模型,交換機又可以分爲 第二層交換機、 第三層交換機、 第四層交換機等,一直到第七層交換機。基於MAC地址工作的第二層交換機最爲普遍,用於網絡 接入層和匯聚層。基於IP地址和協議進行交換的第三層交換機普遍應用於網絡的核心層,也少量應用於 匯聚層。部分第三層交換機也同時具有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根據 數據幀的協議 端口信息進行目標端口判斷。第四層以上的 交換機稱之爲內容型交換機,主要用於 互聯網數據中心
    7. 按照交換機的可管理性,又可把交換機分爲可管理型交換機和不可管理型交換機,它們的區別在於對SNMP、RMON等 網管協議的支持。可管理型交換機便於網絡監控、流量分析,但成本也相對較高。目前,市面上生產可管理性交換機的廠商有華爲,思科,飛魚星等主要 網絡設備供應商。而有大中型網絡在 匯聚層應該選擇可管理型交換機,在 接入層視應用需要而定, 核心層交換機則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換機。
    8. 按照交換機是否可堆疊,交換機又可分爲可堆疊型交換機和不可堆疊型交換機兩種。設計 堆疊技術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爲了增加 端口密度。
    9. 按照最廣泛的普通分類方法, 局域網交換機可以分爲桌面型 交換機(Desktop Switch)、工作組型交換機(Workgroup Switch)和校園網交換機(Campus Switch)三類。桌面型交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交換機,使用最廣泛,尤其是在一般辦公室、小型 機房和業務受理較爲集中的業務部門、多媒體制作中心、網站管理中心等部門。在 傳輸速度上,現代桌面型交換機大都提供多個具有10/100M自適應能力的 端口。工作組型交換機常用來作爲擴充設備,在桌面型交換機不能滿足需求時,大多直接考慮工作組型交換機。雖然工作組型交換機只有較少的 端口數量,但卻支持較多的MAC地址,並具有良好的擴充能力,端口的傳輸速度基本上爲100M。校園網 交換機的應用相對較少,僅應用於大型網絡,且一般作爲網絡的骨幹交換機,並具有快速數據交換能力和 全雙工能力,可提供容錯等智能特性,還支持擴充選項及第 三層交換中的 虛擬局域網(VLAN)等多種功能。
    10. 根據交換技術的不同,有人又把交換機分爲 端口交換機、幀交換機和信元交換機三種。與 橋接器不同的是,端口交換機轉發延遲很小,操作接近單 局域網性能,遠遠超過了普通橋接互聯網之間的轉發性能。端口交換技術最早出現在插槽式的 集線器中,這類集線器的背板通常劃分有多條 以太網段,不用 網橋或 路由器連接,網絡之間是互不相通的。以太主模塊插入後通常被分配到某個背板的 網段上。端口交換用於將以太模塊的端口在背板多個網段之間進行分配、平衡。幀交換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局域網交換技術,它通過對傳統傳輸媒介進行 微分段,提供並行傳送的機制,以減小 衝突域、獲得高的 帶寬。ATM技術代表了網絡和通信中衆多難題的一劑“良藥”。ATM採用固定長度爲53個字節的信元交換。由於長度固定,因而便於用硬件實現。ATM採用專用的非差別連接,並行運行,可以通過一個 交換機同時建立多個 節點,但不會影響每個節點之間的通信能力。ATM還容許在源節點和目標節點之間的通信能力。ATM採用統計時分電路進行復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利用率。ATM的帶寬可以達到25M、155M、622M甚至數G比特傳送能力。
    11. 從應用的角度劃分,交換機又可分爲電話交換機(PBX)和 數據交換機(Switch)。當然,目前非常時髦的在數據上的語音傳輸VoIP又有人稱之爲“ 軟交換機”。
    12. 遵照交流機措置幀時分歧的操作模式
      首要可分爲兩類:

      存儲轉發:交流機在轉發之前必需領受整個幀,並進行錯誤校檢,如無錯誤再將這一幀發往目的地址。幀經由過程交流機的轉發時延隨幀長度的分歧而轉變。
      縱貫式:交流機只要搜檢到幀頭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當即轉發該幀,而無需期待幀全數的被領受,也一直行錯誤校驗。因爲以太網幀頭的長度老是固定的,是以幀經由過程交流機的轉發時延也連結不變。

  2. 主要功能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絡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防火牆的功能。

    交換機除了能夠連接同種類型的網絡之外,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絡(如以太網和快速以太網)之間起到互連作用。如今許多交換機都能夠提供支持快速以太網或FDDI等的高速連接端口,用於連接網絡中的其它交換機或者爲帶寬佔用量大的關鍵服務器提供附加帶寬。

    一般來說,交換機的每個端口都用來連接一個獨立的網段,但是有時爲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網絡計算機直接連接到交換機的端口上。這樣,網絡的關鍵服務器和重要用戶就擁有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1. 學習功能:以太網交換機瞭解每一端口相連設備的MAC地址,並將地址同相應的端口映射起來存放在交換機緩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2. 轉發過濾:當一個數據幀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時,它被轉發到連接目的節點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該數據幀爲廣播/組播幀則轉發至所有端口)。

    3. 消除迴路:當交換機包括一個冗餘迴路時,以太網交換機通過生成樹協議避免迴路的產生,同時允許存在後備路徑。

    4. 進修:以太網交流機體味每一端口相連設備的MAC地址,並將地址同響應的端口映射起來存放在交流機緩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3. 基本原理

    1. 映射:交換機根據收到數據幀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該地址同交流機端口的映射,並將其寫入MAC地址表中。

    2. 比對:交換機將數據幀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進行比較,以決定由哪個端口進行轉發。

    3. 泛洪:如數據幀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則向所有端口轉發。這一過程稱爲泛洪(flood)。

    4. 羣發:廣播幀和組播幀向所有的端口轉發。

  4. 技術要點
    網絡 交換機是一個擴大網絡的器材,能爲子網絡中提供更多的連接端口,以便連接更多的計算機。隨着通信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推進,網絡交換機市場呈穩步上升態勢。它具有性能價格比高、高度靈活、相對簡單、易於實現等特點。

    以太交換機是一種用於電信號轉發的 網絡設備。它可以爲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 網絡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

    交換機(Switch)也叫 交換式集線器,是一種工作在OSI第二層( 數據鏈路層,參見“ 廣域網”定義)上的、基於MAC (網卡的 介質訪問控制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 數據包功能的網絡設備。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 端口,具備自動 尋址能力和交換作用。 交換機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 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交換機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獨享的 信道帶寬,以保證每個端口上數據的快速有效傳輸。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 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 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而不會向所有端口發送,避免了和其它端口發生衝突,因此,交換機可以同時互不影響的傳送這些信息包,並防止傳輸衝突,提高了網絡的實際吞吐量。

    交換機選用要點及訂貨主要技術條件

    1) 選用可信的技術指標 ,交換速度,交換容量(Gbps)、 背板帶寬(Gbps)、處理能力(Mpps)、吞吐量(Mpps)。

    2) 設計正確的測試方案 ,要準備足夠的測試 端口,才能夠準確評價 交換機的真實性能。

    3) 選擇正確的產品模塊配置,採用分佈式交換處理結構,所有 接口模塊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換的能力,從而避免了集中式交換結構所存在的中心交換瓶頸問題。

    4) 延時與延時抖動 ,選用業界領先的交換機其延時小於10微秒產品。

    5) 對 組播的支持 ,常用的組播協議包括PIM和DVMRP。產品應該同時支持這兩種組播協議。

    6) 豐富的接口類型 ,選擇同時支持 千兆以太網、POS和ATM 寬帶接口的骨幹 交換機。

    7) 穩定的 路由協議軟件實現,交換機上能實現的路由協議(如BGP、OSPF)的需要。

    8) 支持MPLS,能採用MPLS構建的骨幹網絡可以支持流量工程、VPN等多種應用。

    9) 交換機訂貨主要技術條件是要選擇 網絡數據傳輸量大,數據交換能力強,穩定可靠,不間斷運行。要在注重考慮高性能、可管理性、高可靠性、適用性和 性能價格比的基礎上選擇產品。
    10) 主機房的交換機選擇規格尺寸要能安裝在主機櫃中。交換機主要規格及參數有8,16,24口RJ45 端口,機架型19寸自適應 以太網交換機,支持 網絡標準802.3 10BaseT802.3u100BaseTX,背板帶寬:4.8G包轉發率 10M:14,880pps;100M:148,800pps 10M/100Mbps MAC地址表4K。另外,還有智能型和 光纖型 交換機,視網絡情況選用即可。
    11)家庭一般四 端口就可以,多端口多用於企業

    12)目前型號和功能衆多,牌號也不一樣!常用的一般電子市場都可以購買的到!

    13.交換機不能應用於adsl撥號,電話線不能用交換機,交換機沒有分配ip地址的功能, 路由器可以自動分配ip。

  5. 主要作用

    當 網絡交換機接口收到超出其所能處理的流量後,網絡交換機會選擇要麼將其緩存,或者網絡交換機將其丟棄。
    網絡交換機的緩存通常都是因爲網絡接口速率不同造成的,網絡交換機的流量突然爆發或者多對一的流量傳輸。
    引發網絡交換機的緩衝最常見的問題是多對一的流量突然變化。例如,某個應用程序搭建在多個服務器集羣結點上。如果其中某個結點同時請求來自其他所有結點的網絡交換機的數據,那麼所有答覆應該在同一時間到達網絡交換機。這種情況發生時,所有網絡交換機的流量洪水會涌向請求者的網絡交換機的端口。如果網絡交換機沒有足夠的出口緩衝區,那麼網絡交換機可能會拋棄一些流量,或者網絡交換機增加應用程序延遲。足夠的網絡交換機的緩衝區可以防止因爲低級別協議造成的丟包或網絡延遲
    最現代化的數據中心交換平臺通過網絡交換機的共享交換緩存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網絡交換機擁有一個緩衝池空間分配給特定端口。網絡交換機共享交換緩存在不同供應商和平臺之間差異很大。
    一些網絡交換機廠商銷售專爲特定環境的網絡交換機。例如,有些網絡交換機具有較大的緩衝處理,適合多對一傳輸場景的Hadoop環境。網絡交換機在能夠分佈流量的環境中,網絡交換機並不需要在交換機級別部署緩衝區。
    網絡交換機的緩衝區十分重要,但我們究竟需要多少網絡交換機的空間,卻沒有正確答案。巨大的網絡交換機緩衝區意味着網絡不會丟棄任何流量,同時也意味着增加網絡交換機延遲——在被網絡交換機存儲的數據在被轉發前需要等待。某些網絡管理員更喜歡較小的網絡交換機的緩衝區,讓應用程序或協議處理降低一些流量。正確答案是,瞭解應用程序的網絡交換機的流量模式並選擇適合這些需求的網絡交換機。

  6. 軟件影響
    硬件仍然是數據中心網絡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交換機軟件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如果不是在有關軟件定義網絡(SDN)的對話中,我們很難將軟件和網絡相提並論。但是,數據中心網絡中網絡交換機軟件的作用與SDN沒有太多關係。
    長期以來,購買網絡交換機最重要的是規格表中的數據。即使在商業芯片時代,硬件仍然很重要。但隨着企業使用網絡的方式繼續改變,數據中心底層操作系統的特性和功能變得同樣重要。
    ​​​​​​​合適的網絡交換機軟件如何能讓網絡更加靈活、智能和符合成本效益?白盒交換機是否是答案?除了有競爭力的價格和足夠的帶寬,網絡工程師在購買或升級其數據中心網絡時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

路由器如何作爲交換機使用

  1. 把路由器當成交換機用,一般都是爲了方便局域網內的所有的電腦之間共享文件或打印機。但必須關掉路由器的DHCP服務,和修改LAN口的IP地址。
    1. 衆所周知,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路由器一般只能分四臺電腦使用;因爲路由器的網線接口就5個,1個WAN接口,接外網,另外4個LAN接口,分四臺電腦用。
                     
    2. 但是,有時不只想連4臺機器,有人會說,加個8口或者16口的交換機即可,連接方式也很簡單,騰出一個路由器的LANkou與交換機相連,交換機的其它口就可以隨便用了
      實際上,路由器的4個LAN口本質上就是一個4口交換機,我們所使用的路由器,是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結合,只不過交換接口就只有4個而已。交換機所連的所有電腦同屬於一個局域網下,電腦之間可以互相訪問。此時,所有的藉口都處於同一個局域網
    3. 有的人,路由器有好幾個,爲了省錢,可以將路由器當做交換機使用。如何實現呢?有兩種方案!
      方案一,後路由器的WAN接口與前路由器的LAN接口相連。這種接法就把7臺電腦分成了兩個局域網,不同局域網的電腦互相之間不能訪問。一臺電腦就無法把文件或者打印機共享給所有的電腦了。

      那有沒有辦法讓兩個路由器所連的電腦同屬於一個局域網呢?答案是可以的。要用到方案二。
      方案二:只用B路由器的LAN口,WAN口不用。路由器中的4個LAN口本來就是一個交換機。但每個路由器都帶有DHCP自動分配地址的功能,爲了防止衝突,必須關掉一個。另外,路由器的LAN口一般默認都是192.168.1.1,現在兩個路由器的LAN口都接在一起了,要想不衝突,必須改掉。設置完成B路由器後,就可以把它當成交換機用了,它所連的電腦和A路由器所連的電腦同在一個局域網內,可以互相訪問。

      此時,路由器B就是一個純粹的交換機了,把路由器設置成交換機,最好就不要先連到網絡上再設置,因爲IP衝突有可能導致登錄不了路由器。單獨用一臺電腦,用網線連到路由器的LAN口上,就可以登錄路由器修改LAN口IP地址和關閉DHCP服務了。

      電腦用網線連在路由器的LAN口上,訪問路由器就是用LAN口的IP地址,剛買來的路由器一般都是192.168.1.1。如果修改過,可以到cmd命令提示符窗口下,輸入ipconfig查找“默認網關”,“默認網關”即是“LAN口的IP地址”,“LAN口的IP地址”即是“默認網關”。

      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默認網關地址”,我這裏是192.168.1.1。現在的有些路由器升級了,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只需要輸入密碼就可以登陸路由器了。

      建議首先關閉路由器的DHCP服務,再修改LAN口的IP地址。因爲LAN口的IP地址一修改,有些路由器就會立刻自動重啓,太麻煩了。LAN口的IP地址只需要改個不會被用到的局域網地址就行了。
        

      注意,DHCP服務關閉後,IP地址修改後,就意味着你的電腦連上這個路由器不能自動獲取到IP地址,要設置固定IP地址才能登錄路由器。另外電腦的LAN口如果被設置成192.168.200.200,電腦的IP地址必須設置成192.168.200.1-192.168.200.254這個範圍內,才能登錄路由器。

      把路由器當成交換機用,並不會影響路由器的無線功能,用手機或者筆記本無論連上哪個路由器的wifi,都相當於連在路由器的LAN口上,所有有線和無線設備之間都可以互相訪問。記得要把路由器的wifi密碼設上哦。

    4. 邏輯彙總
      極簡操作方法:

      1、關閉從路由器B的DHCP功能。

      (DHCP有自動分配IP地址的功能,爲了防止兩個路由器IP衝突,所以關閉這一功能)。

      2、將輸入網線插在從路由器B的LAN(即4個相同顏色的接口之一)。

      進階操作:

      1、在上述操作前,將從路由器B的IP地址設置爲靜態地址,其中網段和主路由器A設置在同一個網段下。(如果是父母操作,或者不需要管理從路由器B,可以跳過這一步)

      (這個操作的目的主要是爲了方便日後登錄路由器進行操作管理。如果不進行設置,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因爲不知道從路由器被主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日後維護會比較麻煩(也可以登錄主路由器查看從路由器被分配的ip地址)。

      其他操作:如設置從路由器的wifi名稱、密碼等,和正常路由器操作一致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

  1. 路由器可以給你的局域網自動分配IP,虛擬撥號,就像一個交通警察,指揮着你的電腦該往哪走,你自己不用操心那麼多了。交換機只是用來分配網絡數據的。交換機用來共享一根網線,路由器用來共享一個IP。
  2. 路由器在網絡層,路由器可以處理TCP/IP協議,交換機不可以,交換機在中繼層。路由器根據IP地址尋址,交換機根據MAC地址尋址。
  3. 路由器可以把一個IP分配給很多個主機使用,這些主機對外只表現出一個IP。交換機可以把很多主機連起來,這些主機對外各有各的IP。
  4. 路由器提供防火牆的服務,具有虛擬撥號上網功能,交換機不具備這些功能。
  5. 集線器、交換機都是做端口擴展的,就是擴大局域網(通常都是以太網)的接入點,也就是能讓局域網可以連進來更多的電腦。路由器是用來做網間連接,也就是用來連接不同的網絡。交換機構成局域網,路由器構成廣域網。

爲什麼誰都能ping通百度

ping一般是測試網絡暢通與否的,在不在一個網段不是判斷能不能ping通的標準。能ping通說明你的數據包能到達目的主機。不在同一網段,如果有路由能到達的話,同樣是能ping通的。如果在同一網段,對方設置了禁ping,你也是ping 不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