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裁員潮

 

  • 我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親身經歷:

 

08年,我工作第2年,剛轉行到諮詢公司,才入職4個月,投行破產、某客戶破產、公司裁員的消息就四處瀰漫。

 

那時候每天看各種裁員新聞,心裏是真的怕,沒能力、沒經驗、沒背景,一旦被裁,感覺會餓死。

 

  • 我幫各大公司做的組織優化諮詢項目:

 

我在諮詢公司待了8年,諮詢領域是組織設計。經濟上行的時候,客戶需求都是如何拓展組織能力,來適應未來戰略;

 

但經濟下行的時候,組織優化就是最常見的,涉及架構調整以及人員優化。

 

我主導過一個知名案例:

 

6萬多人的公司,4000多箇中層,但實際業務只需要不到4萬人、1000多箇中層。

 

當然,諮詢公司只做方案,是否實施、如何實施是企業的決定。只是,目睹很多自認爲拿着“鐵飯碗”的人被拍醒,從此更有危機感。

 

  • 作爲互聯網創業公司CEO的觀察:

在我離開大公司創業這2年,深刻認識到“一個優秀人才抵得上一百個普通人”,以及“一個不合適的人會對公司一百個人造成傷害”。

 

一、遇上裁員,是不是運氣很不好?是不是行業不行了?

 

猜猜是什麼時候的新聞?2018?2019?

 

 

實際上,這不是最近的新聞,是上一次裁員潮。多久之前呢?2016年。

 

這個截圖來自2016年36Kr一篇文章《裁員!裁員!創業者們的2016“寒冬大逃殺”|特寫》,也就3年多時間。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差不多是40年,根據各種經濟週期理論,短週期3-4年,長週期50多年,也就是說,你怎麼着也會碰上幾次波動。

 

這是整體經濟,如果具體到某個行業,波動會更頻繁,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次互聯網裁員潮也就才過2年多,那時候大家也在喊“行業不行啦”。

 

所以不要覺得自己運氣不好,怎麼就趕上經濟下行了,也不要覺得這行就不能待了。不管你待什麼行業,我們這一輩子,會趕上好幾次波動的。

 

08年4月,我畢業1年,轉行到諮詢公司,結果從當年8月開始,就相繼傳出雷曼破產、美林被收購、AIG困局、通用和克萊斯勒破產。

 

美國失業率一度達到9.4%,26年來新高,各大外企紛紛裁員、降薪,人人自危。

 

新聞上到處都是往日精英們抱着紙盒離開公司的圖片,就像下面這樣。

 

 

但你最終會發現,最後也沒有很糟糕,可能還更好。

 

比如在危機之下,外企的諮詢預算大幅降低,公司大力發展國內企業業務,搶到了之後10年國內企業高速發展的紅利。

 

同時,公司沒錢招高級人才,像我這種年輕好用又便宜的分析師,能夠嘗試高級顧問做的事情,2年後危機減緩,職位、薪資立馬快速上漲。

 

由於以下兩個原因,“危”中是有“機”的。

 

  • 政策刺激與改革

歷次出現經濟下行,都會伴隨改革和刺激政策。

而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得足夠長,因爲這些改革和刺激,導致每次經濟下行,都會變成一次財富再分配的機會。

 

1984年,促進農民就業的鄉鎮企業就業政策,造就了一批鄉鎮企業出身的富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物價飛漲、民衆搶購,但政府開放了房產買賣,促進了地產行業後來幾十年的繁榮;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開放了企業自主進出口,讓外貿行業高速發展,我03年上大學的時候,國貿系的分數線還是挺高;

 

至於離現在最近的2008年,當時的4萬億政策更是影響深遠。

  • 資歷和經驗讓位能力

 

資歷、經驗和能力,這三者有關係,但常常有倒掛。經濟好的時候,大盤整體向上,能力不足的人被紅利推着,幹得也不會太差,所以看資歷和經驗的多;

 

但經濟不好的時候,誰真正有能力、誰是跟着混的,看得更清楚,能力強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拿到更多資源。

你可能會說:公司都不行了,哪管你能力好壞?這就要談到,我對這次裁員潮的觀察。

 

二、企業爲什麼裁員?

這裏所說的裁員,不包括企業正常的個別員工優勝劣汰的情況,而是較大規模裁員並伴隨編制人數緊縮的情況。就我的觀察,這波企業裁員的幾種情況:

 

  • 本身業務情況不好。企業都倒閉了,拿什麼養員工呢?

  • 業務情況還可以,但是要儲備糧食過冬。

 

在寒冬期,融資速度會變慢、拿客戶的錢也會變難,所以企業會預期未來的收入不那麼樂觀。

原先預留的可能是9個月發展資金,但現在得做12個月、18個月甚至24個月的資金準備,同樣的錢得花更多時間,當然得收縮人員。

 

  • 業務好,儲備也完全夠,趁輿論優化團隊。

幾乎所有公司,都有20%左右的人,即使他們馬上離開,對公司也毫無影響,甚至還會有正面影響。

 

我之前諮詢過一個客戶,本來是做流程優化的諮詢,因爲公司流程繁冗、效率極低;

後來深入調研後發現,不是流程本身的問題,而是這家公司人太多了,尤其是管理層。

管理者一多,人人都想指揮、都想發揮點價值(否則老闆看你啥也不管,還不把你開了),所以人爲地把流程變得極其複雜。

如果只梳理流程,過段時間這些人還會把流程變得複雜。

所以,我後來給他們提的建議是:裁掉30%的管理者,然後根據新架構調整流程。最終高層同意,結果剛調整了15%,大家都說工作順了很多。

 

經濟好的時候,爲了公司和諧,老大睜隻眼閉隻眼,畢竟都有感情。

但現在大家都在說寒冬,那就乾脆藉此機會,裁掉對公司沒價值的人,團隊也會對老大表示理解。

 

三、公司會裁什麼樣的人?

就我的觀察和交流來看,目前第二類和第三類的裁員更多一些,大部分公司並不是真的不行了。

 

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很多公司一邊裁人一邊招人。比如美團和京東,都在裁人,都在招人。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最近一次面向全公司直播的會上這麼說:

 

如果(帳)算不明白,(業務)做不起來,到時候不要怪興哥(王興)養不起你。

 

而在第二類和第三類裁員的情況下,公司裁的基本是這個類型:

 

  • 混日子型

這個毫無疑問,就算經濟狀況好,早晚也會發生。而且留着他們,還會讓其他好好幹活兒的心裏不爽。

  • 價值錯配型

收入、能力和位置三者不匹配的。能力不行,還佔着坑,會讓能幹的人上不去;收入太高,能力配不上,會讓公司覺着虧。

  • 雞肋型

這類員工,還算努力、業績也還行,但一直也沒什麼太大進步,不至於裁掉,但也沒有什麼潛力。

經濟好的時候,公司需要有個正常的冗餘,以應對部分關鍵崗位人才的離職風險,因爲這類員工一般比較穩定。

但經濟下行、人員緊張的時候,公司就會考慮一下了。

 

 

當然,有時候上面要裁的是這些,但是到中層具體實施的時候,可能會誤傷,比如部門負責人留下的不是能幹的,而是自己比較喜歡的。

這一點很難避免,在給員工打績效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偏袒自己喜歡的下屬。

對於這類問題,我之前做諮詢給客戶的建議是“給中層的壓力再大一點”,他們有壓力了,自然會留下能幫自己完成工作的,而不是隻會討自己喜歡的。

 

四、什麼人不會被裁?

想要完全避免被裁,是不太可能的,公司的成敗往往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但是,是否被裁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害怕被裁,也就是:萬一被裁之後,能否快速找到待遇差不多甚至待遇更高的工作?

找工作,本質上來說是出賣自己的服務,能否高價出售,還得回到供需關係上來。

 

如果你有別人需要的稀缺能力,你就會有很多選擇;但如果沒有,就得打折出售。

 

什麼是稀缺能力?

每個崗位不一樣,但簡單來說就是三點:要麼執行上非常靠譜,要麼思維上很有想法,要麼資源整合能力強。

 

如果你思維能力強、能解決複雜問題,即便執行上欠缺一些,公司也能找到強執行的人跟你搭配;

 

如果你善於盤活資源、搞定客戶,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其他差一些,但執行力特別強,交給你的工作都能不打折地完成,也會讓人願意用你。

 

而其實的情況是:90%以上的人,都是想法上沒什麼獨特、執行上需要不斷跟催、人際關係也搞不定,所以只要做好一點,已經是稀缺人才了。

絕大多數的CEO/管理者心裏,都有一份名單,大概佔員工的10%-20%,只要這些人在,公司就沒什麼大問題,所以資源會重點向這些人傾斜。

 

 

另外,如果第一技能很難做到稀缺(職業的限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可以有副業或者第二技能。

我們合作過很多兼職的人,比如兼職寫公衆號的公務員,靠業餘寫文章接廣告,收入超過本職工作。

比如幫我們跟老師一起修改課程的市場經理,自己愛學習愛輸出,還能靠這個獲取收入,還比如很多業餘時間運營社羣的職場人,通過社羣做分銷,等等。

 

五、這個形勢下,怎麼選工作?

  • 不要跟風口

投資人吹風口是想有人接盤,創業者吹風口是拉風投,一旦風口過了,投資人套現離場,創業者漲了資歷和資源。

但你作爲普通員工,風口的紅利沒拿到,風停了還會被摔下去。知道很多風口、很多概念是沒用的,需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有什麼稀缺能力。

 

  • 選有造血能力的公司

拿大錢、燒用戶、做大再變現的邏輯,在經濟好的時候是有效的,反正有錢,拿錢買個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但是任何公司最終都是要賺錢的,這種邏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會失效,所有人手頭都緊了,沒那麼多錢拿來買夢想了,得買一點有確定性的東西。

 

  • 搞清楚你能做什麼項目

在原來公司的時候,團隊有個小姑娘,工作4年,跳出去五十萬,還很多公司搶,另一個學校更好的,工作7年多還沒突破這個數字。

道理很簡單,前面那個作爲主要成員,參與了兩個超大型諮詢項目,都是業內標杆案例。

 

 

我們之前曾說,哪怕她什麼都不做,這個經歷足夠讓她吃5年。而後者,工作這麼多年,都沒有參與過一個叫得上的諮詢案例。

不只是諮詢行業,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比如你在互聯網行業做增長,那麼你做了個什麼樣的刷屏活動、多麼低的成本獲得了多少用戶等等,這些項目經歷都是可以拿出來說的。

所以,看一下這個工作機會,有沒有可能做一些“讓你吃5年”的事情。

 

六、遇到裁員怎麼辦?

做好以下幾點:

  • 問好last day、工資發放、工作交接等等具體情況,如果遭到不公正待遇,先諮詢專業人士再處理;

     

  • 在各大招聘網站更新簡歷,獵頭看到最近更新簡歷的人,會積極聯繫你,因爲他們就知道你打算看機會了;

     

  • 找朋友幫忙,不要覺得很難開口,大形勢如此,別人都能理解,內推的成功率比投簡歷更高。

 

七、沒被裁員,也不跳槽,應該幹什麼?

我一直記得一個前輩跟我說的話:順境時候拼命往上爬,逆境時候提升自己。

聽起來很正確,但大多數人實際操作卻恰恰相反:

 

逆境的時候因爲沒什麼發展,所以焦慮,反而瞎折騰,但這時候的機會往往不會太好;

 

到了順境,被大好形勢推了幾步,感覺良好,反而不會趁着順風往前跑了。

 

我們要去遠方,當然應該在路況好的晴天全速前進,在遍地泥濘的陰雨天休息,而不是相反。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有點雞湯,但真的管用: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in the end. If it’s not fine, it’snot the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