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按下上雲快進鍵數字化轉型 推動雲計算快速發展

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雲看病、雲上課……疫情之下雲計算應用場景爆發。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破千億元,增長幅度持續在兩位數以上,行業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同時也要注意到,目前中國企業的上雲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而經此一役,依託雲計算方式的業態,迎來了蓬勃增長。
企業上雲
疫情催生雲計算應用場景爆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閉門不出已成常態,雲辦公、雲上課、雲看病等成了當下熱門的概念。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雲計算成了戰“疫”的精兵。比如,北京一中院的法官打開了“雲法庭”,用遠程視頻展開案件的審判與質詢;在線辦公、在線授課的龐大需求,讓釘釘、企業微信等APP迎來兇猛的用戶增長,雲計算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場景中。
疫情防控期間,雲服務呈現出了三大趨勢:一是大大加速了信息化服務的擴散速度;二是對傳統服務提供形式的替代作用已經呈現出一個很高的水平,帶動着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發展進程朝向着雲化的方向轉變;三是民衆對雲服務的受培訓和接受週期變短,在線辦公、在線會議等服務幾乎即時變成了各企業組織的工作手段。
數字化轉型推動雲計算快速發展
近年來,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各行業企業紛紛利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創新能力和資源利用率,帶動發展模式變革,爲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政府、產業的雙重推動下,雲計算技術在我國得到迅速推廣,2018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爲962.8億元,同比增長39.2%;初步測算,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290.7億元。
互聯網仍是主導行業
從行業角度來看,當前,中國雲計算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互聯網、交通、物流、金融、電信、政府等領域,其中互聯網行業佔比達到60.3%。近年來,各行業的數據量激增,更多領域開始利用雲計算技術挖掘數據價值,雖然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主導,但是交通物流、金融等行業的雲計算規模也佔據重要地位。
區域聚集明顯
從區域角度來看,華北、華東、華南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的主導區域,市場份額比重分別爲23.1%、21.7%和20.2%,主要是因爲這些區域集中了中國主要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消費品、製造等行業用戶。其餘的華中、西南、西北和東北佔比分別爲12.6%、9.1%、7.9%和5.4%。
企業上雲率與歐美差距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雲計算呈高速增長的態勢,但中國企業上雲率與歐美主要國家企業仍有較大差距。根據麥肯錫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企業上雲率已經達到85%以上,歐盟企業上雲率在70%左右,而中國企業的上雲率只有40%左右。雲計算作爲數字經濟核心基礎設施,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企業上雲深度將有所提升
不過,經此一役,數字化經濟似乎迎來了曙光。豐富的數字化應用快速進入了各行各業,讓幾乎所有行業和企業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了數字化的現實意義,並開始思考如何加速自身企業數字化業務的轉型。
科技抗“疫”眼下成爲熱門話題,政府也在大力推動。工信部曾發文,要求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在疫情科學防控方面,工信部要求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能等新技術賦予疫情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蹤、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
未來,隨着我國政府和企業業務創新、管理變革等的不斷深化,同時伴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的提升,將帶動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趨勢加快,預計到2023年上雲率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