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人间处方》夏目漱石写给青年的信

关于夏目漱石,或许你不是很熟,但有一句话,你肯定听说过,就是「今晚的月色真美」。当年夏目漱石给自己学生解释「I love you」,不该将其直译为「我爱你」,应该说「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更为恰当。很多人认为夏目漱石的翻译是一种浪漫、含蓄的表达,而当我读完《人间处方》之后,我认为夏目漱石的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让「我爱你」表现得浪漫、含蓄,而是单纯地直抒心意。清风明月,良辰美景,何为爱,不知,爱不爱你,不知,只知道今晚月色很美,想与你一人说。

 

本书名为《人间处方:夏目漱石写给青年的信》,原版名称《漱石からの手纸 人生に折り合いをつけるには》,书的作者并非夏目漱石本人。该书作者中川越从2500多封夏目漱石现今留传于世的书信中整理出了七大主题:挑战、幸福、品行、批评、处世、矜持、表现。译者:黄毓婷。

 

之所以能有幸接触到这本励志图书,是在一次周末游逛西西弗书店时,被其独特的药款包装所吸引,驻足而阅。起初还以为这又是本贩卖鸡汤、只图赚钱的励志书,差点就放弃了它。看到一半我还是被夏目漱石的犀利言辞所征服了,虽然部分章节确实太过鸡汤,不敢苟同;但还是有很多能引起我很久没共鸣过的共鸣,字句简要,却又恰到好处,回味无穷。故今日将此书中的几处良言金句分享于此,与君共赏。

 

去乡下也行,

但败北了才去乡下的话,就免了。

—— 挑战

 

在【挑战】这个章节中,夏目漱石给我们的建议大致意思就是「不要怂,就是干」。文中提到「若像释迦牟尼佛那样舍弃世俗、朝向真心的希望而去的搬迁、转职还说得过去;受人攻击而逃去乡下,那是一辈子的耻辱。」再看现在,我们面对大城市中那无形的压力,又何尝不是一种直冲人心的攻击,又有多少人选择了「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的退路。在我看来,当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像漱石所言迎难而上,拼个头铁。无论何时,去直视自己的内心想法至关重要,也很管用。如果是出于畏惧而逃避的话,那确实有些懦弱;但如果是出于个人喜好而离去的话,那便是遵从内心的抉择,大可不必自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定义去吧。

 

白日方长,

四面八方都充斥着蝉鸣声。

—— 幸福

 

在【幸福】这个章节中,夏目漱石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闲情逸致,花心思感受生活」。书中描绘了很多类似「白日方长,四面八方都充斥着蝉鸣声。」这样的生活细节,例如「穿日本的服饰躺在照到阳光的缘侧看看庭院」,像这样轻松愉悦的文字,读来令人倍感幸福,心向往之。比起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原始的乐趣或许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幸福。

 

在本章节中,夏目漱石还向我们推荐了两件人生乐事:阅读和旅行。漱石在教师生涯中,曾向友人透露「我不是为了教育而去学校的,我是为了月薪而去的。」而后述说了对阅读与旅行的向往。书中谈到「也许,人是像在旅行般地阅读,像在阅读般地旅行。心灵在一纸之上自由驰骋,脚底与皮肤感受着这个自然与世界。」所以呀,如果当你觉得人间不值得的时候,可以多去尝试下这两件人生乐事。

 

因为想穿喜欢的外套,

去谈个恋爱也挺不错的。

—— 品行

 

接下来我将隆重介绍下我最爱的一个章节:【品行】。这本书正是凭借题记中的这句话将我捕获,当时对这个钢铁直男般的谈吐深感诧异,原来「瞎说什么大实话」的品行也能表现地如此文艺。书中还谈及「不是因为想写才拿笔,而是因为想拿笔才写」,这也像极了我有时候不是因为想写才敲键盘,而是想敲键盘才写。还有「因为想穿鞋才出去散步」,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搞笑,人们时常将手段目的化,让目的手段化,还蛮享受这种错置。至此,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再去品读「今晚的月色真美」,是因为想告诉你「我爱你」才说这句话,还是说了这句话才发现「我爱你」这一事实呢?

 

虽然这个章节的主题是【品行】,但文中也谈到了「忧郁」和「快活」。当你觉得自己很丧的时候,可以听听漱石老师的吐槽:「别再说你有忧郁症。忧郁也是,快活也是,完全是看个人怎么去接受的。我可是每一天都会有这两种感受。」如果漱石老师生活在现代的话,我猜他肯定也会在朋友圈发一句「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然后在微博上来一句「这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呀」。我们都应该坦然地去面对多重性格的自己,接纳那个既忧郁又快活的自己,没必要为自己的忧郁而忧郁。而当我们愉快之时,也大可不必拘束,做真实的自己,有道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尽情去拥抱性格多变的自己吧!

 

 

夏天啊,

就想到闲静而美丽的乡下,

享用美食看着白云,

读一本书。

—— 批评

 

虽然这是一篇关于【批评】的章节,但文中又出现了类似描述【幸福】的文字,同样深得本人喜爱,故以此为本章题记。漱石老师在写下题记的这段话之后,又说:「制作讲义真比死还讨厌。想到这个就想请示批准辞职。」真的是,太真实,太可爱了!

 

【批评】中,有一段关于蠢货的探讨,何为蠢货,书中指出「这是一种谁都多少会有的负面特质的总称,诸如:无知、欠缺深思、冲动、不体贴、只顾自己、不道德等。当这些负面特质超过了人所拥有的各种美好特质的那瞬间,在那个人的额头上就会浮现出蠢货二字吧。」如此说来,只要我足够优秀,蠢货就赶不上我咯?出现这段文字的文章题为「蠢货跟蠢货就会吵起来」,漱石表示「如果你是蠢货,那我也是蠢货。蠢货跟蠢货就会吵起来」,那么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蠢货,当我们面对恶性批评时,不就应该拒绝与蠢货吵架吗?想来这样的思维也甚是有趣,又何尝不可引以为戒呢。

 

实在欣喜,

所以重复看了两次。

—— 处世

 

其实此书也是将夏目漱石的书信大致地进行了主题归类,实则每个章节都有互通之处,毕竟当初漱石老师在写信的时候可没去想这封信应当归为哪一主题之中。所以,我们在【处世】之中也能看到上文谈到过的【品行】、【批评】等。

 

题记中的那句话是夏目漱石在收到友人书信后给予的回复,一如将「我爱你」改为「今晚的月色真美」,漱石在此处又将「收到来信,致上由衷感谢」改为「实在欣喜,所以重复看了两次。」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漱石先生的那份直率品行,字句简单却又更真诚。

 

而关于【批评】,本章节提到「反击他人要带点幽默」,当我们忍无可忍,实在想要与之口诛笔伐之时,可以思考以下几点:「被人中伤、诽谤时,不需要反击。如果要反击,就要在有时间时,带点幽默地反击。如果觉得时间宝贵、不想浪费时,便不应做出回应。」这让我想到了某知名5V5推塔游戏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当我们面对口吐芬芳的队友时,不要急着回应,要先带好兵线,在有时间的时候给予反击;另外,如果自己不够幽默的话,最好不要与之争辩;又或者你觉得自己时间不值钱,那就浪费在这口舌之争中吧。

 

以上,既有【品行】、【批评】的关联,也算是【处世】指南。然【处世】的这一章节干货良多,此处可以再分享一例。漱石认为「不可随意欺凌、冒犯他人」,推崇「良贾深藏若虚」的处世之道。「良贾深藏若虚」正是出自于我国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低调」。想当初朱元璋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方针喜得江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低调、自敛、待机行事的处世之道。

 

 

收到了从伊香保寄来的枫叶,

觉得很有趣,

便放在桌上。

结果被风给吹走了,

遍寻不着。

—— 矜持

 

【矜持】一章中很多是在表达夏目漱石的金钱观,题记的原文中提到「金钱是手段,而非目的。将金钱当作目的的生活,就失去生活情趣了。」在我看来,所谓的手段无非是相较于长期的目的而言的短期目的,要真想将金钱视为手段而非目的谈何容易,至少要学会漱石老师那样豁达的胸襟与矜持的品德。

 

除了对于钱的矜持以外,夏目漱石还表达了对于酒的矜持。他曾劝诫友人:「才一升不到的酒,构成本人的组织就会因此改变而醉醺醺的,这样太浅薄了。」虽然把醉酒聊到浅薄与高尚的层面显得有些言重,但这或许是漱石先生以文人的方式来提醒问题的严重性。毕竟21世纪的今天,由于喝个烂醉而导致的严重事故依旧屡见不鲜,我们都应当十分谨慎地去对待改变人身心组织的酒精、药物。

 

我想安宁在孤独之中,

但若有一位同伴则将更愉快。

—— 表现

 

【表现】是此书的最后一个小本本,与【处世】不同的是,【处世】是教我们对外的表现,如何与世界、与他人相处;【表现】则是教我们对内的表现,如何与自己相处。

 

漱石认为艺术家都以孤独为勋章,越是寻常大众的,越是容易顺利地找到同伴。而我以为,艺术家并非是时刻拥有的身份,也不是特指某一类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艺术家的一面,过去或现在或未来的某个时刻,那个时候的我们自我感觉特高尚、特孤独。话虽如此,漱石也指出「自己的独特表现也是发给另一位自己的求救信号,是寻求名为认同的悲伤讯息。就算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懂自己,如果知道还有那么一个人的话,那种喜悦是特别的。」所以,孤独的人们,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多去想想远在远方的另一半,或许还能收获一份特别的喜悦。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心高气傲的人,这类人大都一瓶不响,半瓶晃荡。有才之人,稍有不慎便会恃才放旷,表现愚昧。书中提到「优秀的表现者,一般是极其傲慢、实则谦虚的。他们能精准控制两种极端。」因为「如果不傲慢,作家便无法使用文字,画家无法选择形状或颜色。而若作家或画家这种表现者不谦虚,便无法获得共鸣。」其实,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可以这样概况:于事傲慢,与人谦逊。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要怀着一颗自信的心去做事,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去做人。古人有言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那么,优秀的表现者可以是一名杰出的作家、画家,同时也该是一名谦谦君子。

 

 

自然地写就可以了。

—— 表现

 

最后,我想以【表现】章节中的这句名言收尾,因为我从这句话中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要如何写出独特风格的作品呢?

 

漱石的答案很简单:「自然地写就可以了。」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书中已经给了详细的解释:「自然,即不会不自然,不讲究技巧、不勉强、不令人生厌、不矫揉造作、不花没意义的心力,要生气蓬勃、悠然自得、像自己。」自然,即真实。这也正是我对【十五】公众号的定位,一个可以不讲究技巧地去写自己故事的地方,不必强蹭热度博人眼球,也不必花心思去搞多余的排版,自然且随意。

 

写字嘛,顺其自然;做人嘛,开心就好。

 

注:本文转自博主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十五(id:fifteen7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