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程序員必須知道的,不然等你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已晚矣。

引言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臥槽!標題黨來了!

  是的,你猜對了,-_-。

  其實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爲有一個讀者,遇到了人生中一次比較重要的抉擇,因而來諮詢LZ,而LZ恰好無事,因此就十分耐心的給這個讀者談了談自己的一些想法,而這個讀者事後也表示茅廁頓開。

  後來LZ覺得這次談話內容,或許對不少人也有幫助和警醒的作用,因此就決定索性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是這篇文章出處了。

  當然了,是否對所有人都有用,LZ也不做任何擔保,現在畢竟是信息爆炸時代,所有人都需要具備兩項最基本的技能:信息篩選和自我判斷能力。

  不然的話,你早晚會被淹沒在網絡的信息海洋裏。

  好了,接下來言歸正傳,咱們先來簡單聊聊這位讀者,面臨着怎樣的困惑。

  

是否該跳槽

  

  是的,這個讀者當時問的,就是這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應該算是老生常談了,是否該跳槽這個疑惑,相信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是所有人都面臨過這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的每一次抉擇,或許都會改變你以後的職場軌跡,因此這個問題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

  事實上,不止本文提到的這一個讀者問過LZ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諮詢過這個問題,而LZ對此類問題的統一回答是:該不該跳槽,你說了不算,市場說了算。

  說人話就是:你得出去找找看,能找到更好的就該跳,否則......從哪裏來,回哪裏去,老老實實繼續提升自己纔是正道。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回答,其實這裏面核心的邏輯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圍城現象,當你產生了跳槽的想法的時候,說明你的心裏其實已經開始躁動了,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出去試試看的話,很可能會造成你對當前的工作也無法盡心盡力,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出去看一看,否則你的心態會長時間處於一種對工作厭煩的狀態,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而你出去試一下就不同了,如果你能找到更好的,那自然皆大歡喜,哪怕你找不到更好的,你也會知道外面的世界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你最起碼可以踏實在當前的工作崗位好好工作。

  所以,圍城現象,是LZ提出這個建議的第一個核心邏輯。

  而第二個邏輯,其實是打破信息不對稱,或者說信息最大化,說白了就是,當你遇到一件事不知道如何判斷的時候,那就儘可能蒐集更多的信息,來幫助你判斷,這樣你做出錯誤選擇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明確的知道了,你出去是什麼樣的後果,你自然會更加容易判斷你該不該跳槽。

  就好比你現在有A和B兩個女生都想和你結婚,而你不知道選A當老婆好,還是選B當老婆好,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掌握A和B更多的信息,比如她們的家境、性格、愛好,甚至是三圍,這樣你纔好去判斷到底選哪個好,選錯的概率自然也會大大降低。

  當然了,這只是個舉個例子,LZ知道作爲單身狗的你,是不會面臨這種選擇的,-_-。

  說回正題,事實上,當這位讀者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因爲LZ和這位讀者聊的比較投機,因此在談的時候,LZ其實不僅僅談了跳槽這個問題,而是談到了程序員的發展路線。

  畢竟跳槽在某種程度上,會極大的影響到你未來的發展路線,因此聊跳槽聊的深了,不可避免的就會談到發展路線,這也是本文重點要談的一個話題,也是爲何LZ覺得值得記錄下來的一點。

  其實關於程序員的發展路線,LZ以前也聊過,但都比較零碎,這次LZ準備系統的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話不多說,接下來就進入主題。

 

發展路線是什麼?

  

  在正式談這個話題之前,LZ先要說一下,發展路線到底是什麼?

  其實發展路線本身的定義很簡單,無非是規劃自己未來幾年到底要達到哪種高度,然後爲了這個目標而去努力。

  而大部分人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時,都是幾年當上項目經理,幾年當上架構師之類的,包括之前的LZ自己,也是這麼給自己定目標的。

  但LZ相信,大部分人規劃完以後,都會比較迷茫,特別是當上了公司所爲的“項目經理”和“架構師”,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時,反而更會有一種心裏茫然的感覺,總覺得哪裏不對,又說不上來到底是哪裏不對。

  事實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是目標價值不夠清晰所導致的。

  上面這句話,是LZ基於自己的理解所總結的,可能不太好理解,接下來LZ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比如很早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貨幣,大家都是以物換物,因此那時候,每個東西的價值,是很難具體衡量的,可能你覺得比較貴的東西,別人覺得很廉價,反之亦然。

  後來,貨幣出現了,大家對於物品的價值有了直觀的感受,拿現在的人民幣來舉例,每個東西到底值多少錢,是非常具體的一個數字。

  因此,在這個時候,價值就很清晰了。

  回到剛纔的話題,很多人之所以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茫然,其實本質是因爲,“項目經理”、“架構師”這樣的稱呼,就和之前以物換物時代的物品一樣,它的價值是不固定的,當你以一個不固定價值的東西爲目標時,就很難衡量你是否達到了目標,你自然就會很迷茫。

  因爲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達到目標,畢竟你的目標價值本身就很難衡量。

  這也是爲什麼定目標的時候,要強調目標一定要清晰,因爲一個無法衡量的目標,很容易讓一個人產生迷茫的情緒,也很容易失去鬥志。

  就比如LZ在工作2年的時候,就坐上了項目經理的位置,管理一個將近20人的團隊,看似已經達到了最初LZ給自己定的“項目經理”的目標,但LZ當時卻一度十分茫然,因爲LZ總覺得此“項目經理”非彼“項目經理”,但又說不上哪裏不對,畢竟LZ心目中的那個“項目經理”的價值,根本就無從判斷,因此LZ也不知道到底達沒達到目標,也不知道到底離真正的目標到底有多遠。

  再比如有些人,工作幾年就當上了某某公司“架構師”甚至是“CTO”,但這個“架構師”和“CTO”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其實很難去衡量,因爲有的公司可能“CTO”的工資還不如一個大廠的普通資深程序員。

  所以,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必須要足夠清晰,且可以客觀的去衡量,不然你努力之後,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達標。

  那麼,說了這麼多,重點要來了,到底以什麼爲目標能滿足以上條件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一個字——“錢”。

  很多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說了,“你扯了這麼半天,就得出這麼一個簡單的結論,有點太小題大做了吧,這個我早就知道了,我就是這麼給自己定目標的,而且我已經達到了目標。”

  關於這點,LZ只能說,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至少當初的LZ,曾經就被這個問題困擾過。

  所以,LZ還是希望借這個文章,專門提醒一下那些還陷於迷茫的程序員們,給自己定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定什麼“項目經理”、“架構師”這些虛頭巴腦的目標,這隻會把你引向迷茫的深淵。

  你的一切目標,只能由一個字來判斷——“錢”。

  

此“錢”非彼“錢”  

  

  有的讀者會注意到,LZ給錢加了個雙引號,這就意味着,這個標準不僅僅是指的人民幣,某些時候,也可以用一些其它的來代替。

  但大體上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真正的錢,也就是所謂的人民幣,一種則是等級。

  而對於等級這種標準,主要是針對大廠程序員來說的,因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廠程序員的等級,也算是程序員圈子裏,比較通用的一種“貨幣”,因爲它也有其比較固定的價值。

  而普通廠子裏所謂的“高級程序員”、“項目經理”、“架構師”、“CTO”、“技術總監”等等,就不存在任何固定價值了,也無法作爲程序員圈子裏的“貨幣”進行流通,就比如你是某小廠的“架構師”,到了大廠裏以後,指不定是什麼等級,甚至可能你連進都進不去。

  因此,這些小廠的title統統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就像賣理財的都叫理財顧問,賣房子的都叫置業顧問一樣,這些都只是個title,唯一衡量它們的標準,就是真正的人民幣。

  好了,說了這麼多,接下來要進入正題了。

  其實前面說清楚了,真正說發展路線反倒比較簡單,LZ無非就是給出一個相對比較中等(偏上)的標準,然後讓大家來參考,以此來衡量自己到底達到了什麼水平,這樣就不容易迷茫。

  這就好像你高考前準備考試一樣,你可能學完以後老會感覺心裏沒底,但如果你知道了大家都是什麼水平以後,你或許心裏就會淡定許多了。

  而LZ給出這個標準,就是這麼個道理,讓你知道大多數程序員,他們的水平大概是什麼樣的,這樣你對比自己以後,就會心裏有點X數了,這樣就不至於太迷茫。

  同時,考慮到很多人的起步不同,因此LZ大致分成了兩種路線來說,接下來咱們就一一來看下。

  

大廠(高端)程序員發展路線

  

  先來談一談大廠程序員發展路線,這一部分,主要說的是那些應屆就進入大廠的程序員們,也就是起點比較高的這批人,LZ也稱這部分人爲高端程序員。

  其實這些人的發展路線,一般都是比較固定的,無非就是各個大廠之間來回穿梭,而大廠之間一般都有個等級的折算,因此這批人的發展路線很容易規劃,就按照等級來規劃就可以了。

  根據LZ以往的經驗,總結一下就是,頭幾年234,後面看老天。

  翻譯一下就是,第一次晉升2年,第二次晉升3年,第三次晉升4年,後面就看情況吧。

  拿某裏應屆生來舉例,入廠一般是P5,那麼比較合理的發展路線就是,2年升P6,再過3年升P7,再過4年升P8,後面的就交給老天吧。

  當然了,LZ給的這個路線,只是作爲參考,畢竟LZ自己不屬於高端程序員這個羣體,因此也不能很確定的給出一個十分官方的標準。

  而且不管你是高端程序員,還是接下來LZ要談的低端程序員,你還有一個可以對比的羣體,那就是你的同學,特別是科班出身的同學,同學大多也都是幹這個的,那麼橫向對比之下,你就很容易知道你是否掉隊。

  而像LZ這種數學專業畢業的就比較悲劇了,同學都是當數學老師的,也沒什麼可以對比的對象。

 

非大廠(低端)程序員發展路線

  

  和高端程序員相反,低端程序員自然就是指的,那些沒能一開始就進入大廠的程序員。

  這部分程序員中還有一大批和LZ一樣從培訓班出來的,這部分人往往做了一段時間,體會了高工資所帶來的少許快感之後,就容易產生迷茫,因爲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水平,達到了什麼程度,以及達到什麼程度纔算達標。

  因爲這部分程序員大多混跡於各種不知名的公司,而很多公司並沒有大廠那種明確的等級制度,薪資也往往不是和職稱直接掛鉤的,就比如LZ之前做項目經理的那家公司,升職到項目經理之後,其實薪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漲幅,這就容易讓人越做越迷茫。

  在這裏,LZ再次鄭重的描述一下,此類低端程序員的發展路線(LZ也屬於這一類,培訓出身),到底到一定年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一線城市以北京爲例,應屆生目前基本在年薪10-15W左右,3年基本在年薪30-35W左右,而5年則基本在年薪50W左右。

  二線城市則以杭州爲例,應屆生目前基本年薪在5-10W左右,3年基本在25W左右,而5年則基本在40-45W左右。

  LZ給出的這個標準,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因此如果你能跟上,那麼你基本上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說一下,那就是低端程序員有的時候,也會進入大廠,而進入大廠之後,可以繼續參考上面大廠程序員的路線。

  比如某小A四年工作經驗時進了某裏,職級P6,那麼他大體應該在3年內升P7,4年內升P8,同樣的,到了P8之後,就看老天了。

  按照這樣的標準,你就可以隨時審視自己,看自己走到了哪一步,看看自己掉隊了多少,又或者是領先了多少。

  

再談發展路線

  

  看完上面的內容後,有的同學可能會比較受打擊,覺得自己離這個標準太遠,這也是爲什麼LZ把標題起爲“否則一切已晚矣”的原因。

  因爲LZ想告訴新人們,如果你覺得你受打擊了,那麼說明你已經掉隊了,那你就得努力跟上,不然你會離隊伍越來越遠。

  這就像當初有個讀者問LZ,“我看我回老家的那些同學生活的也很好,而我在北京反而生活的緊巴巴,感覺生活條件還不如在老家,這樣在北京漂着真的值得嗎?”

  LZ當時的回答是,當他回老家的那一刻,其實你們的差距就已經產生了,只不過短時間內體現不出來而已。

  試想一下,假設他在老家年薪10W,你在北京年薪30W,那麼一年以後你們的資產就差20W,10年之後,20年之後呢?

  這還沒算兩者漲薪的差距,更何況很多人的老家根本達不到年薪10W,而很多在北京的人也不止年薪30W。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一旦掉隊,就會掉隊的越來越厲害,甚至到最後,你根本就追不上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其實也是因爲LZ自身的經歷所致。

  在衆多讀者的眼裏,LZ一直扮演着一個還算比較成功的程序員,事實上LZ自己也覺得自己確實已經很幸運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穩定的生活,作爲一個老百姓來說,這其實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但其實從上面那個標準來說,LZ其實也掉隊了,而掉隊的原因,就是因爲LZ之前壓根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因爲LZ是培訓班出身,當時LZ覺得自己反而已經是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果按照當時培訓班的同學水平來說,LZ確實是走在了很多人,甚至是絕大多數人的前面。

  但進了大廠之後,LZ就發現,因爲你的起點比較低,其實你已經無形當中落後了很多,而你必須抓緊時間追趕,才能跟上腳步,而如果你沒有及時領會到這一點,你就可能失去追趕的機會。

  而當一個人滿足於現狀的時候,是很容易失去這種緊迫感的,因此結局很簡單,LZ掉隊了。

  當然了,這其中其實也有一部分生活的原因,如果LZ是孑身一人,或許LZ當初根本不會來杭州,就算要去大廠,或許也會留在北京,那可能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但是,人生無悔,LZ從來不後悔自己做的任何一個決定,所以,感慨歸感慨,但LZ從來無悔。

  不過,如果可能的話,LZ希望可以警醒一部分新人,一定要讓自己保持不掉隊,特別是頭5年,十分的重要,如果你前面5年掉隊了,那麼,後面你追趕的代價,將會是以前的數倍,因爲,你在進步的同時,別人也在進步,甚至比你還快,而且別人更早的上位後,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如此惡性循環,你失去的,不僅僅是那一點點掉隊的距離,還有前方無數的機會,都會被別人捷足先登

  比如某裏有兩個P6,其中一個先一步升了P7,結果後來團隊擴張,需要人來帶團隊,那麼誰來帶?肯定是P7來帶。

  後來,因爲團隊的擴展,P7可能很快又升P8了,而那個P6,可能還是那個P6,他依舊還在那裏,不驕不躁。

  這就是典型的,一步差,步步差。

  所以,請不要給自己留遺憾,在該奮鬥的年紀,做該做的事,杜絕溫水煮青蛙,你的未來,原本可以更精彩。

  

再談生活發展路線

  

  說完了工作,咱們來談談生活。

  生活發展路線是什麼?

  這個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談戀愛、買房、結婚、生子,不排除部分不婚主義者和丁克一族,但這些畢竟是少數,千百年來形成的人類發展路線,個人其實很難抗衡,如果你要抗衡,你就要面對來自外界異樣的眼光和批判,甚至也包括家人的阻攔。

  大部分人,最終依舊會選擇妥協,但其實妥協的時候,往往只會更加痛苦。

  該戀愛的年紀沒談戀愛,該結婚的年紀沒結婚,該生孩子的年紀沒生孩子,該買房的年紀沒買房,到時候,只會留下一地的感慨和遺憾。

  當然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到底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無法一概而論,但和職場一樣,LZ也希望警醒一部分人,不要和工作一樣,溫水煮青蛙,總是被動的等待着,不主動去爭取,總覺得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就像當初的LZ總覺得該晉升的時候,自然就會晉升的。

  事實證明,該來的不會自己來,只會越走越遠,你必須要自己主動想辦法。

  相信大多數人,在年輕時都產生過此生不結婚,此生不生子的想法,但其實這些想法,最終都會被現實打敗。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有時候你退一步看一看,你會發現,其實結婚生子這些俗套的東西,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無趣,反而會讓你覺得生活更加精彩。

  一個人的精彩,終究是要落幕的,但一家人的精彩,卻可以永世傳承。

  所以,LZ奉勸部分年輕人,放棄掉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這麼多人走過的路線,不說一定是正確的,但至少不會是錯誤的,就算是錯誤的,參考圍城邏輯,你也要走一遍,才能走出這個圍城,去真正的享受一個人的精彩。

  有些南牆,終究是要去撞一撞的。

  

結語

  

  好了,到這裏,文章想表達的內容LZ基本上講完了。

  不知道各位讀者看完的感受是什麼,或許是亞歷山大,或許是恍然大悟,或許是一番感慨,也或許是嗤之以鼻。

  但無論是什麼,工作是你的,生活是你的,自己的選擇,自己來負責。

 

結尾彩蛋

 

  文末,送上彩蛋一張(自從有了孩子,就有了彩蛋,-_-),抖音說孩子們帶上口罩,其實一直在舔,這事是真的,/捂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