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形勢下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機遇

       2020年初的疫情危機前面,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應對、科學防控,以巨大的制度優勢和戰略自信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疫情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病毒仍然在世界範圍內迅速蔓延,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遇到了挑戰。恢復經濟的着力點在哪裏,成爲政府和各界熱議的話題。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再次強調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新基建由此成爲我國穩投資、穩增長、促消費,化解疫情不利影響,實現經濟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抓手。

        發展數字基建是立足於當前,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定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謀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與工業互聯網建設是相輔相成,目前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已經初見規模,全國已經建設有幾百家,而爲工業互聯網安全公共服務的平臺提供安全服務的安全評估評測機構有55家。

       早在2018年6月,工信部、應急管理部、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快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安全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新增長點”,2018年10月25日,工信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實施《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創建指南(試行)》,爲安全產業的發展助力。有部分安全企業已經打造了企業級的公共服務平臺,例如中科網安的《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海雲安《深圳市金融移動應用信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等。2019年8月27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建設的廣東省工業互聯網安全檢測與態勢感知平臺在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上正式發佈,這是省級的公共服務平臺。而國家級平臺業已啓動,2020年1月14日工業和信息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舉辦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啓動會,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上海國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打造5G+工業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安全信息能源共享和網絡安全防護和測試公共服務平臺。但是,由於對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的詮釋不同,而有的人認爲把制度、規範、諮詢服務、管控、防控等功能的平臺也稱之爲公共服務平臺。嚴格來說,這些平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筆者認爲應該在安全公共服務平臺上面一定產生比較明顯的數字化經濟,也就是能夠帶來日常的、持續化的、能夠按照市場收費的業務。例如,在疫情期間,我們使用釘釘進行日常辦公,騰訊會議進行在線教學、會議等,這些是企業數字化轉型要使用的服務,當然企業數字化轉型也包括了自身提供數字化服務。

       筆者認爲一個比較符合數字化經濟、市場化的安全公共服務平臺,抽象出共性的作爲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所應具備的特徵如下圖:

 

       公共服務可以搭建在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等雲服務平臺,中間是原生數字中臺,對物理資源進行調度、管控,而上層則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數字化服務。基於微服務部署,提供彈性調度、多活架構。滿足互聯網上業務量變化調度。而安全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最大程度上提供在線的安全檢測、認證、審計、風險感知、系統防護等生產工作,後臺可以有部分人工參與複覈等工作。通過線上工作流、線下工作流整合實現安全業務全流程處理。

       對於公共服務平臺上的安全工具,由於需要滿足工業互聯網安全的公共服務平臺的調度、執行,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1. 需要自主、可控的安全檢測、安全測評等工具,才能把線下工具移植到網絡;
  2. 傳統的檢測工具,測評工具還主要是單機或局域網使用方式,如果移植到公共服務平臺,必須具有很要的伸縮性,容器化改造,或分佈式改造是必經之路,而這是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
  3. 工具移植到公共服務平臺後,需要相應的規程、計費、收費等配套的服務支撐,這對於工具來說需要做很多的業務處理方面的拓展;
  4. 對於安全檢測、安全測評等業務,往往是需要人工和工具一起完成業務處理,且必須人工工作儘量少,而主要是通過工具自動化手段實現,才能具備移植到公共服務平臺的條件。

 

       面對新基建的大勢所趨,以5G爲核心的各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將改變人類工作和生活方式,遠程醫療、網上法院,網上軟件開發等遠程辦公等在疫情期間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5G普及,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高速接入網絡,網絡新業務的出現不斷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作爲企業,能夠貫徹執行政府發展新基建的政策,把握歷史機遇,將傳統業務模式通過運用數字化、互聯網思維,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從而踏上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

 

(完)

 

關注安全  關注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